“國學經(jīng)典誦讀叢書”第一輯,共11冊,分別是:《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大學》《中庸》《增廣賢文》《道德經(jīng)》《論語》《千字文》《笠翁對韻》《孝經(jīng)》《治家格言》。 通過誦讀國學經(jīng)典,讓廣大幼童和小學生從小接受中華經(jīng)典美文熏陶,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培養(yǎng)多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陶冶情操,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孝經(jīng)》是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我國古代“十三經(jīng)”之一。《孝經(jīng)》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述了儒家的倫理思想。它肯定“孝”是諸德之本,認為“人之行,莫大于孝”,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齊家!缎⒔(jīng)》首次將孝與忠聯(lián)系起來,認為“忠”是“孝”的發(fā)展和擴大,并把“孝”的社會作用推而廣之,認為“孝悌之至”就能夠
此書的內(nèi)容,涉及范圍頗廣,除《序致》一篇主要談寫作《家訓》的宗旨外,其余十九篇則分別談某一方面的具體問題。大體說來,《教子》篇談如何教育子女;《兄弟》篇談如何處理兄弟關系;《后娶》篇談男子續(xù)弦及非親生子女問題;《治家》篇談如何治理家庭;《風操》篇談在避諱、稱謂、喪事等方面所應遵循的種種禮儀規(guī)范并評論南北風俗時尚的差異優(yōu)
本書由孝親、教子、友愛、勤儉、修身、創(chuàng)業(yè)、睦鄰、交友、誠信、助人、義行、守法等十二個方面組成,以此來考察徽商的家風。
2012年3月,蔡禮旭老師于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開講《了凡四訓》,主要針對來自各地的家長朋友,每周一次課程,持續(xù)約一年時間,于2013年1月結束,為蔡禮旭老師迄今為止*、最圓滿的講座之一。講座從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四個方面深入經(jīng)典,學習、分享了如何改造命運,同時也引導大家了悟生命的真相,契入古圣
徽州地區(qū)大量族譜中所保存的家規(guī)、家訓以及治家格言等,從一開始就以積極、進取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態(tài)度來討論家庭環(huán)境和家庭氛圍的建設。在家規(guī)、家訓中,倫理綱常作為其理論基礎占有中心地位,尊祖敬宗、孝悌忠信的內(nèi)容占全部內(nèi)容的大半。族譜中的家規(guī)、家訓除上述內(nèi)容外,還有“睦族人”、“和親友”、“恤孤貧”以及“戒賭博”、“戒奢侈”
按照柏拉圖的說法,這個無所不能的“愛欲的暴君占據(jù)著我們的靈魂,控制著我們的一切行動”。“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強烈生理沖動,可是一提到與“性”有關的問題,就仿佛觸碰了文明的禁忌。關于這個主題,人們的爭論總是不可避免的在兩者間轉(zhuǎn)換:一是吵嚷的寬容,一是懷舊的道德。人們不是極力為某種特殊的性“獲得”搖旗吶喊,就是夸張地抨擊不
本書作者以其畢生的學問與修養(yǎng),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結合大量真實生動的事例,告誡世人不要被“命”字束縛手腳,要自強不息,改造命運。全書分為原文、注釋、譯文、解讀四部分。
楊安的《家風(決定人生命運的精神財富)》是一本關于家風的書籍,中國人向來有注重“家”的傳統(tǒng),而家也是一個小社會,也需要管理,家風就是其中的管理法則。作者通過一個個案例及小故事,從家風角度講述如何修身,提升自身素質(zhì),樹立良好的家風,進而小家影響大家,構建美好和諧的社會風尚。
在巨變與浮躁的時代里,歷經(jīng)千年沉淀的國學營養(yǎng)將是我們抵御精神危機、價值危機和經(jīng)濟危機挑戰(zhàn)的法寶。在國學大師馮其庸先生的指導下,我們編纂了“書香經(jīng)典”這一涵蓋至圣先賢智慧的系列叢書。這是一套全新的、彩色的圖文書系,它包含三十種國學、國藝經(jīng)典,在古代典籍原文的基礎上,我們請專家進行注釋、翻譯,深入而淺出地解讀了我國傳統(tǒng)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