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遺書是指1900年在甘肅敦煌莫高窟發(fā)現的4-11世紀多種文字的寫本、印本和拓本文獻,總數約6萬件。其中90%以上為佛教經典,其余為經、史、子、集四部書籍以及官私文書等文獻,被譽為“中國中古時代的百科全書”。敦煌遺書是我國的重要文化遺產,也是國家圖書館古籍善本四大專藏之一。由韓永進主編的這本《鳴沙遺墨(國家圖書館館藏
暫時沒有內容
城壩遺址出土文物
本書在博覽有關陶瓷之古籍,并參考近代考古成果,結合西方古典美學與現代工藝設計學等學術觀點,探尋古代陶瓷工藝創(chuàng)作規(guī)則與美學特點,將瓷鑒技術向藝術哲學升華,使之呈現融知識性、鑒賞性、實用性于一爐的特色,故被文博名家王賞忱稱之為:“以國學鑒識國寶之門經書”。本書圖文并茂,收彩色圖片一千余幅,“可供學者核案參考”。
本書在深入探討先秦城市的發(fā)現、屬性以及發(fā)展階段的基礎上,對這一時期城市的防御設施種類及建造技術、防御體系的構建與演變、防御文化模式、中原與周邊城市防御文化比較、中原城市防御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等課題,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和研究。書中關于中原地區(qū)先秦城市發(fā)展三階段的劃分,夏、商、周各個時期都城防御體系的論述,先秦“城郭之制”
《中國藏地考古(套裝共10冊)》是迄今為止國內部全面系統反映藏地考古成就的集大成者,填補了中國學術界與考古界藏地考古研究的空白,是關于中國藏地考古的百科全書。 《中國藏地考古(套裝共10冊)》共計600萬字,分為三編十卷,即:編田野考古、第二編藝術考古、第三編考古研究。彩圖、圖片、線描圖約2000幅。內容涵括考古遺址發(fā)
該套叢書的圖片為珍貴的*手資料,大多數器物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其獨有性和權威性可以代表中國古代瓷器的主流,所以該書的出版,對于專業(yè)學術領域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價值,必將受到業(yè)界、愛好者的深度關注和廣泛評議。擬沖擊中華優(yōu)秀出版物獎。本套叢書在選擇圖例時,盡量突出典型性,同時兼顧年代、器型、窯口的多樣性。行文風格
圖片為珍貴的**手資料,大多數器物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其獨有性和權威性可以代表中國古代瓷器的主流,所以該書的出版,對于專業(yè)學術領域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價值,必將受到業(yè)界、愛好者的深度關注和廣泛評議。在選擇圖例時,盡量突出典型性,同時兼顧年代、器 型、窯口的多樣性。行文風格簡練樸實,以常識性、趣味性為主,兼顧學術性。
中國古代瓷器鑒定 白瓷鑒定
《呼倫貝爾民族文物考古大系》為國家重點學科項目蒙古族探源工程的成果,以行政區(qū)劃分單元,同時成卷,共10卷,主要收錄各地區(qū)與蒙古族源有關的文物,由王巍、孟松林主編的這本《呼倫貝爾民族文物考古大系(鄂倫春自治旗卷)》為其中一卷,主要收錄鄂倫春地區(qū)的古代遺跡、遺物和反映鄂倫春地區(qū)人民生活狀態(tài)的近現代民族文物約3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