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他書法曾遍學(xué)晉、唐、五代名家,其書法擅長行書、楷書,用筆豐腴跌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 《青少年書法入門與提高·蘇軾行書技法》所講解文字為蘇軾代表作《黃州寒食詩帖》,此詩帖用筆、墨色也隨著詩句語境的變化而變化,跌宕起伏,氣勢不凡而一氣呵成,達到“心手相暢”的幾近完美的境界。后人
本書法藝術(shù)教育讀本由著名書法家李鑫華編著。作者對《顏真卿多寶塔碑》具有深入的研究,運用其深厚的書法藝術(shù)功底和豐富的書法教學(xué)經(jīng)驗,對此碑帖的藝術(shù)地位、風(fēng)格特點、基本筆畫、部首字旁、間架結(jié)構(gòu)、臨習(xí)方法及步驟等,進行了詳細(xì)的分類解析。書中獨具特色的解讀,不但給讀者提供了便于快捷入門且易于接受的指導(dǎo),而且還有書法藝術(shù)審美及漢字
名人名言 鋼筆行書字帖
《摹本王羲之草書法帖技法》介紹了一種從臨摹到創(chuàng)作的學(xué)習(xí)書法的有效途徑,幫助一般學(xué)習(xí)者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融會貫通的目的。1.分析、歸納王羲之草書法帖的特點,提出了王氏法帖“一貼一景”的觀點。2.從摹本王羲之法帖的筆法特點進行了仔細(xì)分析,提出了臨習(xí)王氏法帖的方法步驟。3.運用空間。
《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yīng)碑》。天寶十一年(公元七五二年)立,由岑勛撰文,顏真卿楷書,徐浩題額,史華刻石。碑文三十四行,滿行六十六字,現(xiàn)藏西安碑林。碑文寫的是西京龍興寺和尚楚金靜夜誦讀《法華經(jīng)》時,仿佛時時有多寶佛塔呈現(xiàn)眼前,他決心把幻覺中的多寶佛塔變?yōu)楝F(xiàn)實,天寶元年選中千福寺興工,歷時四年始成的故事。
滄米先生以擅畫人物、山水、牧牛聞名海內(nèi)外,但其一生成就亦是多方面的,當(dāng)其本色,是畫家,更是書者。書畫而外,詩詞金石、畫像碑石、國學(xué)史文,無不精通。傳統(tǒng)修養(yǎng)完備,已至通化之境。滄米先生以畫顯名,晚年書名亦大顯,觀者往往不以畫家書待之,作為畫家是為難得。滄米先生書法自成一格,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早年(20世紀(jì)50年代-6
《張黑女墓志》,全稱《魏故南陽張玄墓志》,因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燁名諱,一般皆稱《張黑女墓志》,今沿用此稱。刻于北魏普泰元年(五三一)十月,正書,二十行,行二十字。原石久佚。清道光年間何紹基得剪裱舊拓孤本。此志書刻俱佳。書法峻宕樸茂、雄健秀逸,堪稱北魏墓志之佼者,備受后世書家鐘愛。何紹基評曰:“化篆分入楷,遂爾無種不妙,
褚遂良,字登善。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太宗時,歷任起居郎、諫議大夫、中書令。貞觀二十三年(六四九)受太宗遺詔輔政。高宗即位,任吏部尚書、右仆射、知政事。封河南郡公,人稱褚河南。主張維護禮法,定嫡庶之分。后因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后,被貶謫而死?瑫S艷流暢,變化多姿,別開生面。對后代影響極大。后人將他與唐初的歐陽詢、虞
《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全稱《唐懷仁集晉右將軍王羲之書大唐三藏圣教序(附心經(jīng))》。唐咸亨三年(六七二)十二月立于長安大慈恩寺。螭首方座,碑高三百五十厘米,寬一百厘米。行書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因碑首刻七佛像,又稱《七佛圣教序》。此碑碑文由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敕答,太子李治(后來的唐高宗)《述三藏圣記
顏真卿,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玄宗開元進士,曾為平原太守,因有“顏平原”之稱。安史之亂,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稱“顏魯公”。其書法樸拙雄渾,大氣磅礴,自成一家,稱為“顏體”。是繼王羲之之后對后世影響*的書法家。 《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