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摩崖石刻《石門頌》,縱261厘米,橫205厘米,全稱為《漢司隸校尉楗為楊君頌》,又稱《楊孟文頌》《楊孟文頌碑》《楊厥碑》。東漢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是由太守王升撰文為順帝初年的司隸校尉楊孟文所寫的一篇頌詞,全面詳細地記述了東漢順帝時期司隸校楊孟文上疏請求修褒斜道文修道的經(jīng)過。摩崖漢隸,是“石門十三品”之第
《石門銘》全稱《泰山羊祉開復(fù)石門銘》。北魏永平二年(509年)正月三十日刻。王遠楷書,武阿仁鑿字28行,行22字。其右下方另有摩崖題刻1段,楷書,7行,行9字、10字不等。銘文記梁秦二州刺史泰山羊祉“詔遣左校令賈三德”重開褒斜道的盛舉。原刻于陜西褒城古褒斜道石門東壁,現(xiàn)藏漢中市博物館。此冊有軟藍布套,紋錦封面上有姚華隸
“三分半書”是作者將伊秉綬與黃士陵、金農(nóng)、鄧石如、顏真卿諸家書法融為一體,略參篆刻刀韻構(gòu)成,自創(chuàng)的一種書法風(fēng)格即“一分楷書、一分隸書、一分篆書、半分篆刻”。是楷書、隸書、篆書文字美的重新組合與再創(chuàng)作,在“轉(zhuǎn)折”處用“楷法”,在“橫筆”上用“隸法”,在“點”與“豎”上楷法、隸法并用,“使轉(zhuǎn)”用篆法,書法文字結(jié)構(gòu)參以黃士陵
在本社出版之《松蔭軒藏印譜簡目》初稿輯自先生《世界各地公私藏印譜目錄》,該目錄不獨涵蓋了上海博物館、西泠印社、天津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香港大學(xué)馮平山圖書館、東京大學(xué)圖書館等公共典藏機構(gòu),還包羅了戴叢潔秋水齋、童衍方寶甓齋、楊廣泰文雅堂、韓天衡百樂齋、林霄近墨堂及日本太田孝太郎等海內(nèi)外各大私家印譜典藏重地,幾乎把當前
這是一部篆刻作品集,凝聚了潘又泉先生深厚的藝術(shù)造詣與對傳統(tǒng)文化的深情厚意。篆刻,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承載著數(shù)千年的歷史積淀與豐富的文化底蘊。它不僅僅是一種獨特的藝術(shù)形式,更是中華民族文化精髓的生動載體與獨特展現(xiàn)。潘又泉先生以其精湛的技藝和深邃的思考,以《大學(xué)》全文為靈感源泉,精心篆刻了253方印。每一方印
該書是“宋韻生活系列叢書”之一。書中主要從傾朝激賞與中正之風(fēng)、“蘇黃米蔡”與尚意書風(fēng)、復(fù)古自救與“中興四家”、飽學(xué)好古與金石考證等方面,從大文化的視野,來觀看兩宋書法背后所蘊藏的文化密碼,尤其是文學(xué)與書法、科技(雕版印刷)與書法、理學(xué)與書學(xué)、宋畫與書法等。作者以講故事、說細節(jié)的方式努力還原兩宋書法的歷史現(xiàn)實,向普通民眾
本書收錄收錄清代至當代340余位廣東藏書人物的藏書印鑒1600多方。所通過整理印章、考證印主的方式因人設(shè)目、匯集成編。正文采取印章圖像、釋文結(jié)合的方式,將同一人物的相關(guān)印鑒歸納于其名下,并對人物做簡要介紹?嫉挠¤b絕大部分都是直接從古籍原本、影像資料,以及印譜等其他材料中獲取的一手資料。
國家圖書館藏元顧善夫摹勒吳世昌鐫刻《趙松雪書太上玄元道德經(jīng)》初拓本是傳世趙文敏公書小楷法帖中的珍稀拓本。該帖為經(jīng)折裝,一冊,25開,黃綿紙濃墨擦拓。每開頁帖心高24厘米,寬13厘米,刻烏絲欄7行。首題“太上玄元道德經(jīng)”,落款為“延祜三年歲在丙辰三月廿四五日為進之高士書于松雪齋”楷書兩行,旁有“孟顓”二字,下鈐“趙氏子昂
本書將《新版標準日本語(初級上、初級下)》中涉及的語法點以句子的形式呈現(xiàn),分為基礎(chǔ)句型篇和常用句子篇,所有的句子也為各類考試的寫作提供了多樣的素材,同時也作為一本日文字帖方便學(xué)習(xí)者進行書寫練字。其中,常用句型篇中,按照場景進行分類,如打招呼、介紹環(huán)境、交通與出行、年齡與家庭、日常安排、購物、愛好與運動、談健康、天氣與季
本書是方建勛篆刻儒道釋經(jīng)典語句系列的第一部作品。《莊子》一書是中國思想智慧的杰出體現(xiàn),書中的詞句影響了兩千多年以來的的中國文化和藝術(shù)。當代書法篆刻家方建勛用將近三年的時間,精選《莊子》一書中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語句,創(chuàng)作成了60方印,每個印章都鐫刻有邊款,體現(xiàn)了中國篆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