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特地為傳統(tǒng)文化入門讀者編寫,選詩主要從部編語文教材中擷取。本書詩的主體部分加注了拼音,適合讀者日常吟誦。注釋以掃除閱讀詩的障礙為目的,對詩意進行了優(yōu)美的詩意素描,并對詩的寫作及意義作了簡要分析。一首詩通過這樣的一番點綴,對于讀者基本是無障礙閱讀,且搭配的古風插圖讓讀者有了一定的想象空間。附錄三則是對詩的整體補充,
本書由2022年西北師范大學中國當代文學年會的參會論文為基礎集結而成,廣泛論述文學改編影視、傳媒藝術、影視理論、經典文學改編等議題,涉及國內多個院校的作者。本書圍繞當代文學作品的影視化,廣泛論述包括經典文學、武俠小說、當代通俗文學等多種文學形式改編成電影、電視劇、話劇、戲劇等多種視聽形式的改編過程中所展現(xiàn)的文化問題、理
本書是一部研究《西游記》內涵,并且面向大眾讀者的通俗讀本。本書的核心觀點是認為《西游記》的主題乃是“修心”,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過程,也就是修行、修心,從而使自己的人生得到升華的過程。書名所謂“問道”,并非指宗教意義上的道,而是生活之道、人生之道、成長之道。圍繞著“修心”這一主題,本書對《西游記》中的許多問題進行了獨特的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發(fā)布,專門提出要“大力發(fā)展網絡文藝”,發(fā)展網絡文學已成為國家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采訪了蕭鼎、蔣勝男、烽火戲諸侯、天蠶土豆、紫金陳等頗有影響的10位網絡文學作家,通過問答的方式近距離地感知網絡作家的精神個性,呈現(xiàn)了作家創(chuàng)作的道路、生活現(xiàn)狀、藝術追求以
《被開拓的詩世界》是一部關于杜詩的論文集,其中部分論文是程千帆先生指導學生莫礪鋒、張宏生分別寫成的,故師生三人共同署名。程千帆先生對杜甫深為敬仰,對杜詩研究下過很深的功夫,曾在好幾所大學里開設過杜詩課程。他晚年在南京大學重開此課,除了講授杜詩學知識外,更著重啟發(fā)學生進行專題研究,本書實即程先生的杜詩研究與杜詩教學的雙重
《江西詩派研究》為新中國第一個博士生、南京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莫礪鋒教授的博士論文,1986年由齊魯書社出版,是國內第一部宋詩流派研究專著。江西詩派是宋代詩壇上最重要的一個詩歌流派,也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個自覺形成的詩歌流派。本書八章,以江西詩派“三宗”即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為研究重心,歷述江西詩派的產生發(fā)展、詩歌理論
本書分為四章,內容包括:“襲人論”視域下的《紅樓夢》詩學考索、“女房論”視域下的《源氏物語》詩學考索、“木石前盟”與“禁斷之戀”——賈寶玉遇見光源氏、《源氏物語》的寫心獨語與《紅樓夢》的多聲部群像。
小說在文學文類的等級秩序中居于中心地位,然而在中國文學的語境中,小說地位的上升也只有百余年的歷史。其地位轉化,有賴于晚清與五四兩代學人的大力倡導與推進。現(xiàn)代中國小說史學的興起,其價值不限于文學史和學術史,還是一個重要的思想史現(xiàn)象。基于此,本書以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的小說史研究作為研究對象,以魯迅與胡適作為研究的切入點,將
本書首次系統(tǒng)搜集整理了唐代大庾嶺詩路的相關作品,考證了唐代大庾嶺本土、寓居、過往文人的活動,并借助作品中所蘊藏的豐富的歷史信息,深入考察了唐代大庾嶺詩路的空間變遷、文學淵源、作家群體與作品風貌等問題。大庾嶺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南北交通要道。唐代張九齡重開大庾嶺驛道以通海上絲路,該地因商貿之利開始繁榮。亦自唐代始,許多文人開
宋神宗朝熙寧元豐年間,西京洛陽聚集了一批因反對新法而閑退于此的耆宿大臣,其領袖人物為司馬光、文彥博、富弼。他們與此前早已移居于此且抱有相同政治觀念的處士邵雍,以及當地耆老和后輩才俊,形成了一個龐大而穩(wěn)固的文人群體,自稱“洛社”,經常借著效慕唐白居易洛陽九老會的名義進行聚會酬唱,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其中,以文彥博發(fā)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