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歷史中,崇禎皇帝是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他聰明干練,好學勤政,奈何生不逢時;他的剛愎自用,刻毒殘酷,又讓大明王朝迅速走向滅亡。當性格被皇權(quán)放大,當命運與國運交織,在這個因積極振作而誤國的君主身上,藏著諸多警醒世人的歷史。
陶淵明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他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的體系,使中國古典詩歌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他寄意田園、恬靜淡泊的人生哲學,給無數(shù)中國人心靈上的慰藉。這本傳記以陶淵明的人生軌跡為經(jīng),以陶淵明的**詩歌為緯,完整展現(xiàn)了陶淵明的心靈世界及他在文學史上的獨特藝術(shù)風貌。
本書是中國近現(xiàn)代全面介紹和評議司馬遷及《史記》的專著。李長之先生用他那特有的優(yōu)美而富于情感的筆調(diào),精審詳細地分析了司馬遷所處的偉大時代,追溯了他的家學淵源,討論了他和孔子在精神和性格上的契合和共鳴及距離。對司馬遷創(chuàng)作《史記》的精神動力和文化背景予以獨特的剖析,并完整地勾勒了司馬遷一生的行跡。
本書從史實出發(fā),截取周恩來總理光輝一生中的部分片段,通過小故事的形式,生動流暢的筆觸,講述了周恩來總理艱苦奮斗、愛黨愛人民的事跡,再現(xiàn)了周恩來總理的人格魅力、政治智慧和軍事才能。本書有助于培養(yǎng)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精神,讓青少年走進偉人豐富細膩的內(nèi)心世界。
《余光中傳:永遠的鄉(xiāng)愁》是臺灣文學研究專家古遠清為余光中作的傳記。作品緊緊圍繞讀書和寫作的主題,對余光中從童年到晚年的詩書人生進行了回顧,著重論述了余光中博取東西方文學眾長的文學淵源。書齋之外,還有組建詩社以文會友,教學相長師生共進,攜妻旅行覽山涉水,教養(yǎng)子女家睦人和,一個幽默博識、熱愛生活、堅守自我的余光中的形象就這
內(nèi)容簡介:從1923年1月23日大陸報中國無線電公司廣播電臺首次播音開始,到2018年11月23日中國首個人工智能主持人正式上崗,中國播音主持事業(yè)已經(jīng)走過了近百年歷程。期間,出現(xiàn)了很多標志性、具有影響力的播音員主持人,羅京的播音正是播音歷史長河中極為璀璨的一段,他將畢生的精力奉獻給了中國的播音事業(yè),而他的播音事業(yè)剛好伴
季羨林(1911~2009年)。山東臨清人。當代著名學者,北京大學終身教授。本書由季羨林的弟子胡光利、梁志剛撰寫。他們遵循季羨林先生既不夸大,也不縮小,實事求是的要求,述而不論。以時間為序,將季羨林的一生的主要經(jīng)歷進行了客觀全面的介紹,同時深入淺出地敘述了傳主的主要學術(shù)成就和學術(shù)觀點。全書七十余萬字,分上下兩冊。上冊講
晚清民國之際的歷史,時局紛亂,人心思變,而正是在紛亂的變化中方才顯現(xiàn)出人物的性情與品格。平常史家喜歡的方式就是將人物放到大是大非中去表現(xiàn),而作者別出心裁,所及人物景觀格外不同。本書作者站在人性的立場,通過閑聊一兩件發(fā)黃舊事,閑話晚清人士各自的性情,企圖發(fā)掘王韜、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秋瑾等舊年人物身上更豐實的一面,而
戲我兩忘
這是一部內(nèi)容豐富的訪談錄,一部小說家談小說的書,一部小說家創(chuàng)作談的大輯錄,結(jié)集了走走對當下中國文壇較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20位小說家的訪談,除了王璞、吳亮、唐穎三位屬于50后,其余受訪者如魯敏、張悅?cè)、路?nèi)、雙雪濤、顏歌等均為70后或80后。訪談選擇從他們的共同身份——小說家——切入,圍繞其作品與創(chuàng)作展開有思想、有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