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書》品類繁多,但曾國藩手跡家書并不多見。該書由湖南武城國學院曾子讀書社精選原藏于曾國藩故居富厚堂藏書樓的曾國藩家書、曾國藩日記中經(jīng)典名篇匯編而成。通過先進掃描技術,古籍宣紙印刷,綾絹仿古線裝,真實再現(xiàn)曾國藩揮毫作書的神韻風采。既是學習曾國藩家教思想的實用讀本,又是品味曾國藩書法藝術的精品典藏之冊。
《鍾書與天府學人》是一本撰寫錢鐘書和天府學人的文集,作者是“錢學”研究者,他采訪一些當事人和收錄了大量詳實資料。講述雖然錢鍾書沒有到過四川,但在他數(shù)十年的寫作和學術研究生涯里,卻不間斷地和四川學人有著書信往來或詩文酬唱等。本書收錄如:錢鍾書與白敦仁、錢鍾書與陳子謙、錢鍾書與楊武能、錢鍾書與何開四,《管錐編》中的蜀地人物
這是一本,與真實的自己對話的書。在這里,你可以看到生活中的許魏洲,他不光鮮亮麗,也不故作成熟,一切都是年輕且普通的模樣。跟你我一樣,他有青春的迷茫、年少的輕狂,也有對夢想的堅持和對未來的渴望。他用*樸素的句子,記錄了自己的成長和變化。也用*誠懇的態(tài)度,面對發(fā)生和正發(fā)生的一切。
出版不僅僅是一個充滿競爭的商業(yè)領域,同時,它也深深打上了“文化”和“思想”的印記。在這個文化場域中,交織著多種力量的動態(tài)關系,通過出版物的呈現(xiàn)和出版活動的開展,描繪了一個時代的文化風貌;而回旋折沖于其間者,則是那些幕后活躍、臺前無聞的各類出版人。他們自喻“為他人做嫁衣裳”,事實上,卻是國家文化傳承和歷史記錄的主要擔當者
王伯祥,原名王鐘麒,字伯祥,號碧莊、巽亭、蘇亭、容堂、虹翰,晚年以字行。1890年2月27日生于蘇州城內(nèi),1975年12月29日病逝于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與其他所有出版家一樣,王伯祥與圖書有著不解之緣。從讀書、背書、購書、藏書、教書到編書、注書、寫書,乃至于熱衷以毛筆抄書,臨終前還特地寫文為舊書辨述,王伯祥可謂與書結(jié)緣至深。
本書講述了一位身殘志堅的獨立女性,她叫譚薛珍,2004年獨自創(chuàng)業(yè)。2008年,工廠被洪水淹沒,損失慘重,隨后遭遇全球金融風暴,工廠瀕臨絕境。同年,被確診為帕金森病已到中晚期,動作遲緩,四肢不受控制,震顫,肌肉僵硬,語言障礙。在天災、人禍的多重夾擊下,她仍滿懷實業(yè)報國之宏愿,忍痛負重,以壯士斷腕之氣概,大膽改革創(chuàng)新,使工
本書分上下篇,分別對北宋著名史學家范祖禹的生平及史學著作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論述。上篇綜合各種相關記載,將范祖禹的生平劃分為成長奮斗期、修書蓄積期、政治生涯期三個階段,重點對以往研究中被忽略的問題進行了合理的梳理,尤其重視對其在各個時期的交游以及心理活動的研究。下篇重點對范祖禹參與修纂《資治通鑒》以及自修《唐鑒》的原因、過
陳厚群自傳:追夢人生
巾幗傳奇自流芳:中國歷代女杰擷英(全2冊)/歷史人物傳奇系列
1961年至1965年的周恩來,處在一個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剛剛走過“凱歌行進”“風卷殘云”的“大躍進”時期,不幸的是,天災和人禍一齊向他和他的同事們涌來!蹲叱隼Ь常褐芏鱽碓1960-1965》記錄了共和國總理周恩來在極為困難的時期,殫精竭慮,著手制定八字方針,探索走出困境的途徑。在一個復雜多變的歷史舞臺上,他發(fā)揮了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