緯學是東漢時期的顯學,《春秋》緯作為除《易》緯外保存佚文數(shù)量最多的一類緯書,對于認識緯書的本來面貌,探討緯學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春秋》緯是一類以儒家學說為主,綜合了當時各種思想資源以解《春秋》經(jīng)的學術成果,其內容主要包括了對《春秋》的具體解釋以及寫作原則的闡發(fā),反映了兩漢時期的天人感應思想、
董仲舒與儒學研究(第10輯)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劉氏子書》,是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編寫的一部哲學著作。它被近代學者梁啟超稱譽為“漢人著述中第一流”。胡適說:“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書又集道家的大成!比珪鴥热莘备唬_萬象,涉及到哲學、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天文、地理、農學、生物、音律、神話等諸多方面。它可以說是一
《揚雄研究文選》是《四川歷史名人叢書·研究系列》中的一冊,書稿精選了精選1911年以來國內外知名學者撰寫的關于揚雄的專業(yè)的學術研究文選。書稿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揚雄的百年研究綜述,第二部分為揚雄經(jīng)典研究論文選,第三部分為揚雄重要論著索引!把芯肯盗小眳R集了老中青三代學人在研究思路、方法和路徑上的推陳出新并以此梳理和
《新編學生國學叢書》囊括了“國學”之精粹。選注者中不乏葉圣陶、茅盾、鄒韜奮、傅東華這樣的學界翹楚。這樣一份業(yè)經(jīng)選注者消化、反芻的國學精神食糧,便于國學入門者吸收。由沈雁冰選注、盧福咸校訂的這本《淮南子》就是該叢書中的其中一本。該書以浙江局刻莊鴻逵校本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為底本,輯《淮南子》俶真、覽冥、精神、齊俗、道應
本書以“道治”為根本視野,著眼漢代黃老“內圣外王之道”,對中國道家思想史上的“絕代奇書”《淮南子》展開系統(tǒng)研究!痘茨献印芬粫腔茨贤鮿矠轭I袖的漢代“淮南學派”的理論綱領和思想旗幟,是其基于秦漢大一統(tǒng)王朝政治發(fā)展的經(jīng)驗教訓,全面反思總結先秦以來古典治國
揚雄一生歷官兩朝四代,雖仕無顯績,而學有專精;他文采煥然,學問淵博;道德純粹,妙極儒道。他不規(guī)規(guī)以今文章句自縛,"博覽無所不見""默然好深湛之思",講明訓詁,"不為章句",為東漢古文家法開辟了道路。他造《玄經(jīng)》,著《法言》,長辭賦,制小學,撰史書,成就多面,影響深遠。他宗孔孟,倡儒學,反迷信,純道統(tǒng),從本體論上豐富了儒
《春秋繁露》是中國漢代哲學家董仲舒的政治哲學著作!洞呵锓甭丁啡娴仃U發(fā)了董仲舒的宇宙觀和政治哲學、倫理思想。同時,也反映出漢武帝時代儒學的基本面貌!洞呵锓甭丁吠瞥绻驅W,發(fā)揮“春秋大一統(tǒng)”之旨,闡述了以陰陽五行,以天人感應為核心的哲學-神學理論,宣揚“性三品”的人性論、“王道之三綱可求于天”的倫理思想及赤黑白三統(tǒng)循
本書是對東漢諸子文獻的專題研究,主要考察諸子學術在東漢的發(fā)展變遷,通過這一角度,進而揭示東漢相對于西漢的學術轉型,以及對魏晉學術的導源。在結構上,以“專書研究”與“專題探討”相結合。在“專書研究”部分,直接研究對象是《新論》《論衡》《潛夫論》《風俗通義》和《申鑒》這五部具有代表性的東漢子書,書稿以具體問題為導向,對這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