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學簡史(第三版)》是普通高等院校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用于本科外國文學課程及通識課程教材。按歷史時期就世界文學的發(fā)展進程、文學流派及發(fā)展線索作總體概述,分為歐美文學和東方文學兩部分,重點突出的作家列為專節(jié),均設為兩大段落:一為生平和創(chuàng)作,二是選一部主要作品作分析,同時列有近年來諾貝爾文學獎主要獲獎作家作品簡介、人名中
該《外國文學史綱》,相比于市面上其他眾多版本的《外國文學史》,優(yōu)勢在于:其一,注重提綱挈領地介紹外國文學史,強調對眾多《外國文學史》千面之風骨的提煉與概括;其二,為了突出要點,進一步強調由史到史綱的濃縮,因此在注重關鍵詞的基礎上,淡化語句的完整性,醒目強化關鍵詞、關鍵短語在識記與理解中的重要性;其三,該《外國文學史綱》
本書是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跨文化研究院編選的一部主題論文集,圍繞中西方古典學與人文教育的主題編選了國內外的相關論文,共計國內學者的論文4篇,譯文8篇,比較全面地反映了以中國以及西方古典學術傳統及其人文精神為研究對象的國內外*成果。
《世界文學史》是在作者發(fā)行多年的教材《世界文學史》的基礎上修訂而成。自90年代以來,多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都在歐美以外,逐漸改變了世界文學以歐美為中心的版圖,鑒于此,很多高校和普通讀者逐漸把眼光從歐美擴充至南美、中東、非洲、遠東等整個世界,高校中的相關課程設計也在逐漸調整,但一直沒有一個滿意的教材可供選擇。與目前市場上的
魯迅文學院國際寫作計劃于2017年正式啟動。2017年秋季,來自九個國家的十位作家來到中國,在魯迅文學院度過了為期一個月的難忘時光!遏斞肝膶W院國際寫作計劃》(第1期)正是以文字與圖片的形式記錄了這段時光,具體包括:魯院首屆國際寫作計劃開幕式、四次中外作家研討會、外國作家在北京與上海參觀交流的圖文資料。四次中外作家文學
《文學史寫作中的現代性問題》討論了文學史寫作本身在現代學術體系中的位置,以及作為現代學術規(guī)范組成之一,其產生的過程及實踐中涉及的各種關鍵概念,比如分期、與歷史寫作的關系,對于家國認同的強化,還有中國的文學研究語境下特殊的一些議題,比如文學性、個人性、日常生活等。通過分析文學史本身的建構性,作者也解釋現代學術體制的建構性
《文學史的書寫與教學》收入關于文學史寫作與教學的對談十篇,包括人文學者的命運及選擇;文學復古與文學革命;“中國三十年代文學研究會”與日中文化交流;海外中國學的視野;想象中國的方法——以小說史研究為中心;城市書寫與學術聲音;文學史的書寫與教學……參與對談的均為國內外文學研究名家,對相關問題都有切身體驗和深入理解,對談中展
本書內容包括:第二屆國際寫作計劃開幕式暨朗誦會;吉狄馬加致歡迎詞;鐵凝致辭;外國專家代表致辭;王亦馨發(fā)言;朗誦會篇目;中外作家第一至第四次研討會等。
本書緒論部分從何謂當代西方文學思潮入手,對當代西方文學思潮的總體形態(tài)和基本特征,以及當代西方文學思潮與晚近資本主義社會和西方文學價值觀等的關系進行了詳細的闡釋。后續(xù)章節(jié)重點分析存在主義、荒誕派、黑色幽默、新現實主義、后現實主義、新左派、女權主義、生態(tài)主義等思潮、流派,并列舉了大量的文學作品案例,深入淺出,將理論闡釋與文
外國文學史(第二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