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在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工作過程中,通過對藏品檔案資料重新整理、查閱圖書期刊資料、訪談曾經協(xié)助博物館建設的老教師和相關領域的專家等,發(fā)掘、補充了一些藏品資料,并選取了部分具有民族特色與特殊意義的藏品作為內容展示于眾。本書系統(tǒng)地介紹了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豐富的藏品內容,不僅為讀者提供了解廣西民族歷史和欣賞民族
本書共計50件古代文房器物,含中國古代家具、文房雜項、賞石等案頭陳設雅玩。配合展覽,書中所有器物圍繞以一間屋的陳設設計為核心,將古代文房用品與當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向讀者展現一種新中式書房樣式。
本專著分為八章,其中的第一章和第八章,是從宏觀上探討唐昭陵墓室壁畫服飾設計的地位以及這種設計對當今服飾設計的美學理念、設計風格、搭配原則的啟蒙意義、指導意義和啟迪作用;還簡要歸納了本專著的創(chuàng)新點,即研究過程中形成的新觀點。第二章至第四章,是從分類上探討了唐昭陵墓室壁畫服裝設計的具體問題,是全書創(chuàng)新的集中點。第五章至第七
《出土文獻與古代文化研究》一書收錄了近年國內與古代文化研究的各類學術研究論文共五十余篇,論文涉及歷史研究、考古研究、博物館研究等相關領域,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專業(yè)性。論文內容包括周、秦、漢、唐的史學研究、文物考古研究、以陜西歷史文化相關內容為主的簡牘與典籍研究、民族和宗教史研究、歷史地理研究、壁畫與藝術史研究、碑石墓志
現今日常生活中,玉器或佩戴,或陳設,不過是尋常裝飾品而已。玉器在中國文明目前的重要性,并不是人人皆知的。玉文化綿延八千年,至今魅力不減,生命力越來越旺盛,不能不說是世界文化目前的奇跡。玉器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禮儀、商貿、圖騰、宗教、信仰乃至生活習俗和審美情趣所產生的影響,是其他任何古器物無法比擬的。一部玉器發(fā)展史就是一部
云岡石窟窟前遺址考古發(fā)掘報告
《溧陽青龍頭墓地》由南京博物院,江蘇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溧陽市博物館編著
山西博物院前身為1919年創(chuàng)建的山西教育圖書博物館,是中國早設立的博物館之一,至今已有100年的歷史。1953年起稱山西省博物館。2005年建成開放的山西博物院坐落在龍城太原美麗的汾河西岸,2008年起向公眾免費開放,成為全國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是山西省zui大的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中心。院藏的40余萬件文物薈萃
2023年是《鐵云藏龜》刊行120周年。因種種歷史原因,這本我國甲骨學的第一部著作百余年來幾近絕版,該書價值和劉鶚成就或因此被低估。本書在廣泛涉獵近百年來的甲骨文收藏及研究史料的基礎上,采用新史料,運用新方法,縝密論證,積年而成。內容結構包括導論:《<鐵云藏龜>的版本及內容述考》。第一編︰甲骨文發(fā)現與早期研究學術史新論
南海I號是迄今發(fā)現的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沉船。南海I號上曾發(fā)生過什么?考古人員如何將其打撈上岸?與米婭一起,重溫南海I號從發(fā)現到探測到打撈到挖掘保護的全過程,學習相關的歷史與科學知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