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漢口開埠后外資銀行的介入為時間起點,結合通商口岸的開設對漢口建筑業(yè)、金融業(yè)發(fā)展的影響,對武漢近代金融建筑的建筑技術、建筑細部、風格特征以及藝術價值加以總結與思考,以供現(xiàn)今武漢乃至中國金融建筑設計所用,并希望借此對歷史建筑的保護提供新的思路與啟示。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本書通過大量彩色、黑白照片、線圖及分析圖向讀者展示了武漢歷史建筑的精華,可供建筑專業(yè)人員、高等院校建筑專業(yè)師生及文化、歷史、藝術工作者閱讀。本書通過大量彩色、黑白照片、線圖及分析圖向讀者展示了武漢歷史建筑的精華,可供建筑專業(yè)人員、高等院校建筑專業(yè)師生及文化、歷史、藝術工作者閱讀。11111111111111111111
本書出自梁思成先生1946年在四川省南溪縣李荘完成的《圖像中國建筑史》(英文版)一書,向西方介紹中國古代建筑史。
本書是目前較少見的研究藏族古代建筑的一部專著,對藏族傳統(tǒng)建筑進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從介紹古代藏族宮殿建筑的歷史起源、宮殿的建筑風格等方面對藏族古代宮殿進行了翔實地講解。并對藏族現(xiàn)存古代宮殿遺址的維護和保存提出了科學的建議。
本書是一位年過花甲的女科學工作者尋訪江浙滬多地的石橋,用影像和文字記錄了江南風格迥異的石橋及橋心石。這些照片和追根溯源的資料考究充分體現(xiàn)了橋文化的”記憶基因”。不僅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同時也是江南石橋年代判斷的重要實物資料。
《論現(xiàn)代建筑》一書作者用12個關鍵詞為線索,捕捉現(xiàn)代建筑的發(fā)展規(guī)律,這些關鍵詞和概念是建筑得以生成的要素,如空間、功能、構造、場所。從概念的起源到變遷,直至認識和表達方式的轉變,作者以平緩雋永的筆觸描繪了一副現(xiàn)代建筑發(fā)展的圖景。
《建筑是活著的歷史》以中東鐵路成立之初為背景,以建城為載體,為我們描繪了哈爾濱百年老建筑的歷史、文化,以及與老建筑有關的人和事。作者劉麗華以獨特的視角,敏銳的思維,采用非虛構的創(chuàng)作手法,精選出哈爾濱具有典型地域特色及文化傳承的老建筑,于歷史的風云變幻中,追尋一段久遠的記憶,刻畫一種真實的存在。作品中的老建筑分為教
《儒家哲學研究叢書:中國古建筑和諧理念研究》以中國豐富的古建筑文化遺存為主線,以蘊含在其中的古老而樸素的哲理為出發(fā)點,旨在揭示中國古建筑以其獨特的建筑語言給人的諸多啟迪,F(xiàn)代建筑發(fā)展的價值目標在于建立一種生態(tài)式的建筑,強調與周邊環(huán)境相融合,以達到和諧一致、動靜互補,從而實現(xiàn)“詩意的棲居”;作者同時強調一種情感建筑、審美
《中外園林通史》全面地介紹了中外園林景觀的發(fā)展歷程和其所蘊含的文化背景,內容豐富,結構清晰,理論體系完整,并對國內外景觀設計的理念和新發(fā)展趨勢進行了介紹。本書圖文并茂,信息量大,根據(jù)高校教學的特點和要求,對所介紹的歷史發(fā)展時期的園林特點、作用、影響,在每一章節(jié)后都有總結與概述,便于讀者認識和了解,特別是在各章之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