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入的文獻大都是馬克思恩格斯遺著的手稿、提綱、筆記、書信和札記等,1924年開始出版。由俄共(布)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在出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同時設立《馬恩文庫》編輯部進行整理出版,院長梁贊諾夫任主編。到1930年共出版了5卷。為了區(qū)別于后來出版的《馬恩文庫》,學界一般稱5卷本為舊版《馬恩文庫》。1931年,馬克
本書內容包括: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共同富裕理論的三重向度、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及價值超越論析、居安思危: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中持續(xù)的憂患意識、唯物辯證法視域下中國共產黨“堅持自我革命”的三維審析、偉大建黨精神增強青年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中國共產黨青年話語機制的百年探索經驗及啟示、論共青團百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變”
《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課教學設計》是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生核心課程教學設計叢書之一,依托馬工程教材《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內容設置和課程目標而定,旨在有效幫助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專業(yè)教師引導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yè)碩士生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這門課程,把教材內容更為有效地轉化為教學內容和設計,從教學課程設計方面使學生
本書內容包括:向毛澤東學戰(zhàn)略思維;向毛澤東學世界眼光;向毛澤東學哲學頭腦;向毛澤東學調查研究;向毛澤東學讀書學習、向毛澤東學政策策略、向毛澤東學工作方法、向毛澤東學統(tǒng)戰(zhàn)藝術、向毛澤東學軍事才能、向毛澤東學知人善任、向毛澤東學廉潔奉公、向毛澤東學百姓情懷、向毛澤東學寫詩作文、向毛澤東學人格魅力。
著作在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建設這一時代背景中,基于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進行了生態(tài)思想的整體性解讀,但又沒有限于《1844年手稿》現有的邏輯次序,而是從人與自然的形而上學批評、對資本主義的生態(tài)批評、未來生態(tài)社會的建構三個維度進行了生態(tài)面向的解讀與重構。在人與自然的形而上學批判維度,通過學術史探究的方式挖掘馬克思
本書稿為影印本,分為三卷。第一卷收入馬克思《哲學的貧困答蒲魯東先生的〈貧困的哲學〉》的三個版本,包括1847年法文本(PARIS,A.FRANK;BRUXELLES,G.VOGLER,C.)、1885年德文本(STUTTGART,DRUCKUNDVERLAGVONJ.H.W.DIETZ.)和1910年英文本(CHICA
本書稿為《馬克思與恩格斯遺著集》影印本,底本是由德國弗蘭茨·梅林編輯,于1902年由迪茨出版社出版,分為四卷。本書裝幀典雅,印刷精良,內容全面!恶R克思與恩格斯遺著集》是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集,對于研究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具有重要史料價值。出版說明介紹了本次影印出版的《馬克思與恩格斯遺著集》的版本,并細致
本書立足于馬克思的原著,以馬克思唯物史觀萌芽、形成、成熟三階段為馬克思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分期的依據,在精神生產的視角下梳理和闡述馬克思對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的思考和闡述。??在馬克思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發(fā)展的每一個時期,作者首先介紹馬克思在此階段撰寫的代表性著作和寫作的時代背景,交代清楚每個時期馬克思思想形成的社會歷史條件,
20世紀以來,中國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逐漸成熟,并形成了自身的傳統(tǒng)。加強對這一傳統(tǒng)的研究,不僅可以從一個側面揭示20世紀以來中國教育學的發(fā)展歷程,而且更有助于強化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功能,促進中國教育學的理論建設和實踐探索。本書遵循歷史與邏輯統(tǒng)一的方法論原則,就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傳統(tǒng)進行了全面、動態(tài)、深入和系統(tǒng)的研究
本書提出《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下簡稱《形態(tài)》)建構了廣義的馬克思主義!缎螒B(tài)》的生產方式理論包含有交往的邏輯,進而增添了馬克思主義的交往理論,緣此搭建起內涵更加豐富、立體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形態(tài)》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所做的廣義的、系統(tǒng)化的表達,為其后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規(guī)劃了總體格局,在馬克思主義思想史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