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右文庫》“方志編”由通志卷、府志卷和縣志卷三部分構成,本書稿屬于通志卷,由《江右文庫》編纂委員會主持編纂!督椅膸旆街揪帯ねㄖ揪怼酚涩F(xiàn)存六種通志組成,分別是:嘉靖林庭?修《江西通志》(三十七卷)、萬歷年間郭子章纂《豫章書》(一百二十卷,存三卷)、康熙于成龍等修《江西通志》(五十四卷)、康熙白潢修《西江志》(二百零
這批史料文獻生成的時間,大都是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其相當部分從收藏機構,收藏數(shù)量,開放情況,以及獲取難度而言,是具有相當?shù)南∪毙。這批史料主要涉及這樣一些方面:戰(zhàn)時政治與施政、戰(zhàn)時抗日軍事、戰(zhàn)時經(jīng)濟與財政、戰(zhàn)時文化教育、日偽的統(tǒng)治與掠奪、日偽投降和廣東光復、抗日救亡與戰(zhàn)時賑濟、戰(zhàn)時粵港澳關系。這批史料的影印出版,必將
巴彥淖爾是內蒙古下轄的地級市之一,位于內蒙古西部,北部為烏拉特草原,中部為陰山山地,南部為河套平原,屬典型的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地理位置獨特,礦產(chǎn)資源、風能資源、日照資源豐富,硫鐵礦儲量居全國第一位,是中國國內風能資源最富集的地區(qū)之一。巴彥淖爾境內的河套灌區(qū)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區(qū),境內的河套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
本書內容包括:西周豐京鎬京卷、近現(xiàn)代西安城卷、西漢長安城卷、秦都咸陽卷、明清西安城卷、東漢—北朝長安城卷、隋大興城、唐長安城卷、宋金京兆城、元奉元城卷。
土觀·洛桑卻吉尼瑪是藏族著名的文化學者。他出生于安多,成名后常駐北京,為藏、漢、滿、蒙古、土等中華民族兄弟各民族間的文化交流做出過巨大貢獻。其精深的文化和文學造詣為其后歷代學者所稱道。作為清帝御前行走,他曾參與章嘉國師主持的《五體清文鑒》《滿文大藏經(jīng)》的翻譯和編纂工作,個人也有文學、歷史、哲學、邏輯、民俗等方面的著作存
本書是一部大型文獻畫冊,從國家一級檔案館——廣東清遠市檔案館館藏的4.2萬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中,以突出檔案文獻價值、詳古略今為準則,兼顧地域平衡,精選出近1300幅組合成冊。全書分為人文景觀、政區(qū)政務、重大事件、風云人物、社會階層、行業(yè)變遷、百姓生活等篇章;時間從1870年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遜拍攝的北江清遠境內景觀人情
《博樂市志(1979-2006)》充分突出地域特色,全面、系統(tǒng)地記載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樂市從1979年到2006年間,全市自然、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發(fā)展變化的基本情況,突顯了博樂市二十多年間取得的經(jīng)濟建設成就。積累了史料,為各級黨政機關、研究部門和社會各界人士及中外投資者了解、認識、研究博樂市提供了基本資料,
《定邊縣志》一書全面記述了陜西省定邊縣各行各業(yè)的概貌及發(fā)展歷程,對定邊縣的經(jīng)濟、衛(wèi)生、文化、教育、交通、人物、政府工作等等方面做出全面的記錄和總結。稿件編纂采用述、記、志、傳、錄、圖、表等形式,全面、系統(tǒng)、準確地反映縣域特定時間區(qū)間內的歷史與現(xiàn)狀,同時根據(jù)縣域特色,新增了果業(yè)、煤炭工業(yè)、工業(yè)園區(qū)、招商引資、社會生活、鎮(zhèn)
《今注本二十四史》是對中國古代正史進行大規(guī)模校勘、注釋的文獻整理項目,旨在通過?焙妥⑨,創(chuàng)造出一整套能夠代表當代學術水準、能夠為史學研究者及普通閱史者提供學術助益的二十四史權威版本。項目總字數(shù)約1.3億字,其中正文約4000萬字,注釋及校勘文字約9000萬字。本次申報的是項目的第四期成果,包括《舊唐書》《新唐書》《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