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續(xù)纂句容縣志》20卷,張紹棠修,蕭穆纂。光緒二十五年(1899)修,約成于光緒二十七年(1901),光緒三十年(1904)刊刻。相對《乾隆志》而言,《秩官》、《科貢》2表,皆起自乾隆,《田賦》只記乾隆十五年(1750)以后,《祥異》明注“乾隆二十年以上見前志”,甚得詳今略古真諦。但又不墨守于此,凡古事之犖犖大者,
《乾隆句容縣志》10卷,乾隆十五年(1750)曹襲先纂修。卷首除曹襲先自作序外,還收錄了明萬歷、清順治兩部句容縣志的序文(《萬歷志》已佚)。與前幾部《句容縣志》的不同之處,一是每卷篇首小引一概不用,二是凡引文俱注明出處,三是另立《學校志》,不再附于《建置》之內;四是刪除《順治志》的《兵制考》,“以句邑原無衛(wèi)所,從未設兵
《弘治句容縣志》12卷,明王僖修明程文纂。全書正文12卷,此為現存最早的句容縣志。體例基本無大類名稱,平列各項事物,細目繁多。對明代城池、坊鎮(zhèn)、街巷、市、鄉(xiāng)、村、里及橋梁、道路、津渡記述較細。卷3《戶口》還載有宋代景定、乾道兩部建康府志中句容縣戶口數及元代的戶口數,是縣內最早有關人口的資料。然而記沿革失之較粗,并有斷線
本書整理影印了雄安新區(qū)自漢代至清初四十位學人的130余種著述,共240冊,全面展現了雄安文脈的歷史風貌。
本書整理影印了雄安新區(qū)郝經、劉因、楊繼盛、孫承宗、孫奇逢等五位先賢的傳世著作,共139冊展現了雄安崇賢守正的歷史風貌。
全面系統(tǒng)地記述1978-2008年淮安市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歷史與現狀,充分反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程。
《順治重修句容縣志》9卷,全書分“考”,“考”下再分目,其中《祥異》和《兵防》為《弘治志》所無!端囄摹凡糠,全是碑記!讹L俗》部分比較具體地敘述了清初句容民間的生活習俗、禮儀風尚、時令食品以及各個季節(jié)的祭祀活動,較之《弘洽志》文字生動,內容詳實,較為全面的反映了當時的民間風情。
青島歷代方志集成
本書共設圖考志、星野志、方輿志、建置志、職官志、名宦志、賦役志、武備志、選舉志、人物志、外志、藝文志十二卷。
本書上起立村,下迄2017年12月31日,記載了郭家河巖村的歷史和現狀。設概述、大事記、基本村情、政治、農業(yè)、副業(yè)、工業(yè)、民生、新農村建設、文化體育、風土民情、人物等類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