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帝陰符經》簡稱《陰符經》,是中國哲學史上的重要著作,大約成書于南北朝。經文本意,大抵言人事必須暗合天機,不違自然之道,則治國養(yǎng)生皆得其宜,可以長久。唐代褚遂良、歐陽詢、柳公權都寫過《陰符經》,宋代的周敦頤、程頤、程顥、朱熹也都很推崇《陰符經》。 2.《陰符經》注本極多,除《道德經》外,道教經書中只有《周易參同
實學主要是指關于經世致用的思想和學說。它具有實事求是、改革創(chuàng)新、興利除弊、放眼世界等內容和精神,因而深深扎根于中國人的文化心理結構之中。歷史上的多次改革運動都受到實學思想的影響或體現(xiàn)出了實學的特征。明清之際,中國的實學思想還傳到了東亞諸國,對這些國家的近代化和經濟發(fā)展產生了重要作用。本選題整理影印了宋代至清代之間的實學
基于湛若水的上述重要性,歷來的中國哲學史著作對其人其學多有討論,譬如湛若水與陳獻章、王陽明的學術異同問題,湛若水自身的思想演變歷程等,均為學者們再三致意的重要問題,但迄今仍然聚訟紛紜。主要原因在于,現(xiàn)存湛若水著作有數(shù)百卷之巨,版本系統(tǒng)較為復雜,重要刻本分藏海峽兩岸,造成相關文獻整理出版的嚴重滯后。本次整理工作在細致全面
本書內容包括:釋迦三尊;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東方藥師三圣;日光菩薩;藥師佛;大日如來;寶生如來;寶生如來;八大菩薩;觀音菩薩;水月觀音;白衣觀音等。
《中國傳統(tǒng)佛菩薩畫像系列——諸佛菩薩圣象大典》全五冊。收錄了作者釋心德所繪制的中國傳統(tǒng)佛菩薩畫像約一千幅。對于研究和學習佛教繪畫藝術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作者釋心德畢業(yè)于中國佛學院,專攻佛菩薩畫像藝術創(chuàng)作。
《中國傳統(tǒng)佛菩薩畫像(套裝上下冊)》收錄了作者釋心德所繪制的觀音菩薩畫像和諸佛菩薩畫像約兩百幅。對于研究和學習佛教繪畫藝術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作者釋心德畢業(yè)于中國佛學院,專攻佛菩薩畫像。
世人稱推命之法為子平術,存世命理典籍雖眾,然所收命例實為有限,蓋因古人刻書所費甚巨,不得不爾!蹲悠竭z書》一書之發(fā)現(xiàn),可補此憾。是書此書乃明文淵閣舊藏,明代紅格寫本,題曰《子平遺書》,又名《沙滌命經》,明抄本,實有四百二十一卷,計四百一十九冊。宣統(tǒng)初元,內閣清厘大庫,由學部奏請,此書由閣中移交學部,并撥京都圖書館,F(xiàn)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