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奏牘文電匯編》(第一輯)包括《楊中丞奏疏》《黃少司寇奏疏》《曾國荃剿匪疏牘折奏秘稿》《順天府呈稿》《新疆龍堆奏議》等十余種歷史文獻,收錄清歷代官署奏疏、大臣密奏、揭帖、奏議等,涉及楊雍建、黃爵滋、慶固、曾國荃、曾紀澤等人和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都察院左都御史、各地總督巡撫等。部分官署奏疏有墨筆勾劃痕跡,當為修實錄時所為
《(光緒)上虞縣志校續(xù)》五十卷,首末各一卷,書前扉頁牌記為“光緒戊戌(1898)孟夏開雕次年仲夏成書”。書前有儲家藻序、徐致靖序,又有凡例、縣圖等。卷一為方輿圖、營建圖,卷二為沿革表,卷三為職官表,卷四為選舉表,卷五至卷十九為列傳,卷二十至卷二十九為輿地志,卷三十至卷三十二為食貨志志,卷三十三至卷三十五為建置志,卷三十
《清代黑龍江戶口檔案選編》入選“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guī)劃。黑龍江將軍衙門全宗檔案反映了黑龍江地區(qū)軍事、交通、郵電、外交、社會風情民俗等方面情況及一些重大事件,其中戶籍類檔案數(shù)量龐大,內(nèi)容豐富!肚宕邶埥瓚艨跈n案選編》統(tǒng)計旗丁戶口、遷移旗戶等文件,有盛京、蓋州、金州、義州、鳳凰城、熊岳、岫巖等處旗丁移駐雙城!肚
《嶺南文化辭典》是一部能夠全面、系統(tǒng)地反映出嶺南文化的綜合性大型工具書。本辭典選取了非常具有嶺南特色、文化內(nèi)涵和傳承價值的名詞術(shù)語、概念范疇來設置條目,以便力求凸顯嶺南區(qū)域文化特色。本辭典條目設置主要遵循了主題性原則、名詞性原則、單義性原則、簡明通用原則等原則。根據(jù)內(nèi)容分類編排,共有二十大類。每大類之首設概述條目,下分
黃河文獻是中華文明綿延數(shù)千年的歷史見證,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充分挖掘海外黃河文獻,從歷史維度、文明互鑒視角探討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有助于向世界展現(xiàn)黃河文化與中國精神。本項目以海外黃河文獻的搜集整理為核心,探討海外留存的黃河文獻,整體總結(jié)其文獻價值與文化價值,以期揭示黃河文化的主要內(nèi)涵與精神特質(zhì)。本叢書收錄海外黃河文獻1
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是日本于1906年根據(jù)特殊立法設立的“國策會社”,承擔著為日軍侵略行為搜集情報的特殊職能。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滿鐵在我國遺留了數(shù)量龐大的調(diào)查資料等文獻,這些資料涉及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法律、歷史、文化、教育、自然科學等各個領域。本書收錄了國家圖書館所藏部分滿鐵社史資料,包括滿鐵的統(tǒng)計年報、關系會社統(tǒng)計
本書底本是嘉靖四年至六年(1525—1527)震澤王延喆覆刻黃善夫本《史記》,是著名的“嘉靖三刻”本之一(其他兩本為汪諒刻、柯維熊?瘫,朱維焯刻本),與其他兩本不同的是,本書還有少量補刊頁。此本從行款、字體來看,當是覆刻黃善夫本,可以據(jù)此研究宋刻本的版本形態(tài),但其中又有少量補刊頁,又體現(xiàn)出明朝嘉靖年間的刊刻水準與特色
徐州歷史上為華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國鎖鑰、南國門戶、兵家必爭之地和商賈云集中心,有超過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被稱為帝王之鄉(xiāng)!饵c校本徐州古方志叢書》(全6冊),對明正統(tǒng)抄本《彭城志》、弘治七年刻本《重修徐州志》、嘉靖刻本《徐州志》、萬歷刻本《徐州志》,清順治十一年刻本《徐州志》、康熙二十二年抄本《續(xù)
《海上絲綢之路文獻集成》收集整理海內(nèi)外有關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文獻,由歷代史籍、近現(xiàn)代文獻、歷史檔案、民間譜牒、民間文書、西洋文獻等八個分編組成,每個分編均匯編大量的珍稀史料,其中孤本、海外回歸文獻等占有較大比重。叢書極具史料價值、學術(shù)價值,推進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的學術(shù)研究,從多個層面為國家制定方針政策提供史實依據(jù)!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