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從泰勒眾多公開發(fā)言中精挑細選的話語集,采用中英文對照,以第一人稱視角全面呈現她的成長之路:她小小年紀對音樂夢想的堅定、她在不同音樂風格間轉變的創(chuàng)作之路、她歷經成長后更加成熟而睿智的感情觀、她從輿論困境中涅槃而生的堅韌,以及與一路相伴的粉絲之間的深厚情誼…… 關于音樂夢想,她說:我對自己的夢想向來計之深遠。我會思考如何腳踏實地地實現夢想,而非僅僅沉溺于實現它的想象。 關于歌曲創(chuàng)作,她說:在創(chuàng)作層面,我感覺自己的世界開闊了起來。從前我是那種非常依賴從日常生活中取
九大極具爭議性的問題,九次歷史觀念的重新解讀,這本吵得不可開交的書將為你打開了解中世紀世界的新大門。 羅馬帝國的衰亡,是外力的催化還是內因的瓦解? 維京人入侵,是野蠻的掠奪還是文明間的碰撞? 十字軍東征,是上帝的旨意還是權力的游戲? ………… 麻風病患者等少數群體和女性是如何生存于世的? 黑死病為歐洲帶來了哪些致命影響? 中世紀的終點在何處? ………… 這些問題的答案也許并不像
本書是一部研究日本在婆羅洲施行戰(zhàn)爭暴行的著作。作者廣泛搜集并梳理了散布于英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相關史料,講述了1941年至1945年期間,日本對婆羅洲的侵略歷史、殘暴的統(tǒng)治政策,以及應當承擔的戰(zhàn)爭罪責。全書對于日軍制造的龍納旺大屠殺、山打根死亡行軍等暴行的揭露尤為深刻。同時,還講述了婆羅洲人民為了脫離日軍的殘酷統(tǒng)治,進行了英勇無畏的反抗,發(fā)生了基納巴盧起義等可歌可泣的歷史事件。對于中國讀者來說,本書非常值得一讀。
《禮書》一百五十卷,宋陳祥道撰。以宋刊元修本為底本,以元刻明修本為對校本,進行點校。 《禮書》旨在綜合闡釋宋以前禮制,內容廣博,涵蓋了古代禮制的方方面面,從各種典禮、祭禮、宗教儀式,到生活中的各種儀式,以及相應的禮器、祭品等等,十分詳盡,無所不包。陳祥道撰作此書,雜采眾家,沒有專遵漢唐某家舊說,對鄭玄的觀點也進行了辨析,評論審慎、有根有據。書中配有800余幅禮圖,對禮儀、禮器進行形象化呈現。極大方便了宋代以來的讀者理解先秦以降的禮制和禮俗,具有較強的可讀性。
公元493年,哥特王狄奧多里克在拉文納手刃政敵奧多亞克,開啟了意大利的哥特時代。這位蠻族君主建立了一種獨特的二元共治體系,讓驍勇的哥特人執(zhí)掌軍隊
本書是從許廣平大量回憶魯迅的散篇文字中精選編輯而成,全書共從五個方面體現許廣平眼中的魯迅先生,如,工作創(chuàng)作中光芒異彩、對待朋友生死不渝、生活中的先生一切都很簡單,家里家外是戰(zhàn)士更是父親等,可以說,凡有實在內容的,均收集在內。 許廣平是魯迅先生最后十年的生活伴侶、寫作助手,是魯迅先生各方面的最知情者,她的回憶文章具有他人無法比擬的權威性。她寫出了魯迅先生作為學者、偉人的一面,也寫出了他作為朋友、丈夫、父親和兒子的普通人的一面。 本書所收錄的文章,資料翔實,文筆生動,是了解魯迅和研究魯迅的可靠參
哲學家靠什么謀生?這個問題的確令人好奇。他們是否不事生產,將所有時間都用來思考和構建各種理論體系?當然不是!愛與智慧無法支持人類的社會生存,每個人都必須有一份謀生的工作,哲學家也不例外。 本書介紹了古今40位哲學家的“真實”職業(yè)。有些看起來理所當然,比如律師、記者、編輯這類處理文字與思想的職業(yè);另一些則相當出人意料,比如工廠女工、流行歌手、解剖學家;更有一些令人匪夷所思,比如古希臘的第歐根尼制作假幣,而出生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哲學家馬修·克勞福德則是一位摩托車修理工。 作者探索了不同職業(yè)
作為世界級藝術史研究大家,福西永為普通讀者寫下了這部關于葛飾北齋的評傳。它既介紹了北齋的生平,也對北齋的作品進行了深入研究,而這是本書的重點。本書夾敘夾議,深入淺出,無論是從作者的角度,還是從書寫對象的角度來看,本書都可以被稱為“大師小書”。此書,本書還搭配了大量罕見的北齋畫作。包括導言、北齋的經歷(出身、北齋的探索、成熟)、北齋的藝術(來自民間的靈感、北齋的畫風、著色師北齋)、結語等四大部門內容。
本書以英國著名蒙古學家查爾斯·鮑登(CharlesBawden)的蒙古學研究為研究對象,按照鮑登的個人學術發(fā)展軌跡追溯其蒙古學研究歷程,總結他在蒙古學研究各領域的重要成就,評析他對世界蒙古學研究做出的卓越貢獻。本書闡述了選題緣由、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并且對查爾斯·鮑登的生平進行了概述。本書從多方面、多角度呈現查爾斯·鮑登的蒙古學研究成就,并對鮑登的蒙古學研究進行客觀評價,以期向我國學界引介該位成果斐然的蒙古學大家,促進我國蒙古學的國際化發(fā)展。
元首政治是羅馬帝國時期獨特的政體形式。赫洛迪安的《羅馬帝國史》是記載塞維魯王朝諸元首言行的重要資料。本書以赫洛迪安《羅馬帝國史》為考察中心,系統(tǒng)梳理并剖析赫洛迪安筆下的帝國治理,揭示羅馬元首政治的本質特征。 公元二世紀末、三世紀初的羅馬元首政治建立在元老院權力不斷削弱、元首權力高度集中的基礎之上。軍隊是這一時期元首最重要的依靠力量。行省地位的上升和外族勢力的涌入是當時元首政治的新特點。塞維魯王朝諸元首對帝國的治理不僅沒有在制度上彌補元首政治的缺陷,相反還因為過度依賴軍隊影響了軍人專制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