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項目即以“民國詞律批評”為研究對象,以民國現(xiàn)代高等教育蓬勃發(fā)展為背景,從“詞譜批評”、“詞韻批評”、“詞樂理論研究”、“唱詞實踐”四個維度架構(gòu)民國詞律批評體系,考量在民國現(xiàn)代大學制度高度發(fā)展的基礎(chǔ)上傳統(tǒng)詞律批評的新發(fā)展、新動向、新成就,探析民國時期重要的詞律批評范疇,考察民國詞學家的詞律主張,進而總結(jié)民國詞律批評的學
《桂堂余錄》大部分內(nèi)容反映了作者當時當?shù)氐膶v史、時局、文學等的見解,較為集中地反映了明末、清、民國時期的歷史、人物、經(jīng)濟、生產(chǎn)、文學、文獻、政治、宗教、文化等,或援引讀書所得資料,或直抒胸臆,各自為篇,反映出作者敏銳的洞察力、淵博的歷史知識以及文學底蘊,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深刻的人文情懷。本書就是對《桂堂余錄》的點、校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它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寶庫中的一朵燦爛的花朵,在思想和內(nèi)容上有著獨有的特色,和唐宋詩詞明清小說鼎足并舉,成為我國文學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為了更好地弘揚和傳播中華傳統(tǒng)文化,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我們特此精心策劃了國學經(jīng)典《元曲全鑒》。該書通俗易懂,圖文并茂,對幫助廣大讀者閱讀和理
《閱微草堂筆記》,漢族文言短篇志怪小說,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慶三年(1798年)年間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紀昀以筆記形式所編寫成的。在時間上,主要搜輯當時代前后的各種狐鬼神仙、因果報應(yīng)、勸善懲惡等之流傳的鄉(xiāng)野怪談,或則親身所聽聞的奇情軼事;在空間地域上,范圍則遍及全中國遠至烏魯木齊、伊寧,南至滇黔等地。
《樂府詩集》是一部總括中國古代樂府歌辭總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編。現(xiàn)存100卷,是現(xiàn)存收集樂府歌辭完備的一部!稑犯娂肥菨h朝、魏晉、南北朝民歌精華所在。內(nèi)容十分豐富,反映社會生活面很廣,主要輯錄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謠,共5000多首。它搜集廣泛,各類有總序,每曲有題解。其中就包括有名的民歌《木蘭詩
《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說》,又稱《全像古今小說》,是一部明代刊行的短篇白話小說集,與《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稱三言,為明末馮夢龍所編撰。書中不少篇目是根據(jù)宋元舊篇改編而成,題裁內(nèi)容廣泛,涵蓋婚姻、愛情、孝義、友情、靈怪、神仙等,反映了明代商業(yè)社會的繁榮景象及中小商人的精神面貌,是中國古代小說寶庫中一份寶貴的遺產(chǎn)。孫
《隨園詩話》是清朝很具影響力的論詩力作,內(nèi)容涉獵廣泛,敘述詳實,品評精準到位!峨S園詩話》所談及的內(nèi)容,從詩人的先天資質(zhì),到后天的品德修養(yǎng),再到讀書學習以及社會實踐等,無所不有。《隨園詩話全鑒》在原典的基礎(chǔ)上進行了精準的注釋和翻譯,便于廣大讀者輕松閱讀。
《小老外看中國:三個德國孩子的新中國漫記》,作者索尼婭?布里,民主德國記者,兩次被派往民主德國駐中國大使館,在使館的新聞文化處工作。從20世紀60年代末至1985年退休,任職于東柏林的新聞學院。索尼婭?布里對中國的熱愛曠日持久,直到2011年她在柏林去世全書由一些有趣的小故事組成,主要從索尼婭?布里的二兒子托馬斯的角度
本書以葛浩文對莫言小說的翻譯為個案,以文化翻譯為理論基礎(chǔ),探討葛浩文中國文學英語翻譯的特點、翻譯策略與技巧和在文學系統(tǒng)外部的影響下其譯作封面的文化因素,充分論證中國文學在翻譯過程中的再創(chuàng)造空間,進而解決中國文學到底應(yīng)該如何“走出去”的問題。通過分析以莫言小說為代表的當代中國文學作品在英語世界的傳播現(xiàn)狀,來厘清中國文學翻
本書將《詩論》《五行》兩部新時期出土的先秦重要儒家文獻并舉考察,通過對《詩論》《五行》釋文的全面校訂和全新注解,提供較為可靠的文字釋讀成果,揭示《詩論》《五行》這兩種簡帛文獻在內(nèi)容上的關(guān)聯(lián)性,集中呈現(xiàn)了孔子及其后人的學術(shù)思想和詩學理論的發(fā)展路徑,為我們重新認識和理解先秦儒家學說及其文藝觀提供了參照。《詩論》和《五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