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類學評論》是由上海師范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上海師范大學政治人類學研究所(籌備)主辦的國內(nèi)第一份政治人類學專業(yè)集刊;旨在緊扣“權力-權利”互動博弈邏輯,運用田野研究、民族志文本和扎根理論等“三位一體”的扎根理論方法論,展開交叉跨學科綜合性研究。本書為第10輯,主題內(nèi)容包括:業(yè)主維權、政府購買服務、城中村拆遷、社區(qū)
《綜合風險分析與應急評價》一書系統(tǒng)闡述了風險與應急評價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應用。有關風險分析與評價,本書重點介紹了傳統(tǒng)風險矩陣及其局限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4種新的擴展形式,從風險多維度分析的角度構建了原始風險九度分析模型及其改進模型,并以校園風險和區(qū)域災害風險為例,詳細介紹了綜合風險分析方法的
本教材基于將英語教學與專業(yè)理論知識相結合的理念,從專業(yè)理論知識的經(jīng)典文獻選段融入到英文教學之中的教學內(nèi)容改革、運用詞根聯(lián)想法與對行政管理專業(yè)詞匯的分析提升詞匯量的教學方式改革、對MPA優(yōu)秀論文的英文題目、摘要、關鍵詞的講解與分析提高學術寫作能力的教學方式改革以及運用與專業(yè)知識相關的慕課在線課程資源實現(xiàn)"線上+線下"的混
本書針對企業(yè)行政管理工作的特點,主要從企業(yè)行政人員的工作職責和范圍出發(fā),以行政事務為基準,逐項闡述行政管理工作中應用到的方法、技巧及所需工具,從而將復雜的行政管理工作簡單化、條理化、程序化。文中就辦公設備管理、印章、證照、文件資料、檔案管理、會議/提案/行政事務管理、法務管理、員工考勤、出入、假務管理、員工出菜管理、車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的新要求。作為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舉措,研究生院創(chuàng)新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論公共課課堂教學模式,持續(xù)推進實施思政課“大師進課堂”計劃,著力拓展博士生思政課教學的理論廣
本書以公共政策負排斥為研究對象,綜合運用政治學、社會學、管理學基本理論與研究方法,在研究排斥、公共政策正排斥、公共政策負排斥等概念的基礎上系統(tǒng)建構了公共政策負排斥分析框架,運用此分析框架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公共政策負排斥的基本類型、演變軌跡、運行機理、主要影響等開展實證研究,并以政策過程理論、決策理論
麥迪遜是美國的憲法之父和第四任總統(tǒng)。在美國創(chuàng)生的歷史時刻,他思考美國政治制度的選擇,得出的答案是,美國應該建立一種復合共和制的新政治制度。本書詳盡地研究了麥迪遜構思并通過美國憲法落實的這一政治制度,并指出這一制度在形成之后,由于內(nèi)部的政黨和外部的軍事、經(jīng)濟、社會的挑戰(zhàn),而經(jīng)歷了兩個階段的巨大變形。麥迪遜的政治理論,也由
本書在全面總結自然災害時期國家人權義務國際標準和國外經(jīng)驗的基礎上,系統(tǒng)探討了自然災害下國家人權義務的層次、內(nèi)容、范圍以及原則,從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個層面對中國政府履行自然災害時期的人權保障義務提出了新對策。本書從人權角度研究自然災害,改變了國內(nèi)災害研究和實踐中慣用的人道主義視角,避免了人道主義視角的內(nèi)在局限性,改變了國
集刊定位:《政治人類學評論》提出五化四要素(政治科學化、人類學政治化、民族志寫文化、管理學人性化、政策學真理化;權力要素、田野要素、民族志要素、扎根理論要素)的新政治人類學研究范式(Neo-PoliticalAnthropology[NPA]),和主創(chuàng)五性統(tǒng)一(內(nèi)在問題導向性、參與觀察性、互為他者性、利益公共性、政策科
本卷主要包括人權基本理論、人權的實證研究、新興權利研究和權利發(fā)展四個方面的主題。其內(nèi)容主要涉及人權概念在普遍化過程中的文化中和、作為實體性原則的基本人權、中西方權利理論之比較研究及其前提批判、公共善與個人權利的正當性邊界基本權利社會功能、人的尊嚴之疏釋與展開、人工智能時代下機器人的身份定位及權利證成、亞洲國家人權行動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