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世紀以來,世界范圍內大國間直接沖突的可能性正在逐步縮小,但各種地區(qū)性安全難題頻現(xiàn),阿富汗戰(zhàn)爭、伊拉克戰(zhàn)爭、利比亞亂局、敘利亞內戰(zhàn)、烏克蘭危機、埃博拉病毒、“伊斯蘭國”、“博科圣地”……,各種地區(qū)危機與沖突層出不窮。在一些地區(qū),危機和緊張獲得了較好的管控。在另一些地區(qū),危機卻上升為地區(qū)性沖突,并引發(fā)了域外大國或國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IMF)于1945年12月27日在華盛頓成立。其職責是監(jiān)察貨幣匯率和各國貿(mào)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xié)助,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權力機構為理事會。本書系統(tǒng)介紹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歷史沿革、基本情況、行動領域、前景和展望等,對讀者了解該組織具有重大的
《中國周邊外交學刊(2012年第二輯)》從多個角度展現(xiàn)對于2016年周邊外交方方面面問題的觀察、評估和展望。本輯學刊共分為周邊外交綜論、一帶一路研究、東北亞次區(qū)域研究、東南亞次區(qū)域研究、會議綜述等六部分;涵蓋主題主要有一帶一路倡議與東盟發(fā)展戰(zhàn)略對接、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新合作、新共同體與新挑戰(zhàn)、中菲關系發(fā)展的前景與挑
由中國社科院國家優(yōu)選戰(zhàn)略智庫與澳大利亞格里菲斯亞洲研究所、福州大學聯(lián)合舉辦的“中澳合作論壇:亞洲-太平洋地區(qū)發(fā)展與合作靠前研討會”邀請了來自新西蘭、澳大利亞、斐濟、瓦努阿圖、新加坡、菲律賓、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學者、官員和工商界人士,就中澳合作事宜展開研討。本報告從亞太地區(qū)合作的動力與前景,中國與大洋洲關系
《中東研究》是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主辦的國內一本專門以中東問題為研究對象的學術集刊,涉及中東政治、中東經(jīng)濟、中東文化、中國與中東國家關系等內容。該集刊圍繞中東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安全形勢,中國與中東國家的關系,中東國家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的參與及其影響,因此,本集刊不僅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還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全球秩序》主要包括大國秩序,全球治理,國際戰(zhàn)略,新興行為體等欄目,致力于成為中國重要的國際政治類集刊之一!度蛑刃颉妨D將學術與智庫相結合,打造成為帶有學術色彩的國際事務論壇和平臺,其研究話題具有時事性和一定的前瞻性。眾位學者專家、智庫研究員等在這一平臺各抒己見,以科學的研究方式、翔實可靠的論證,共同為國家政策的制
中日“二十一條”交涉,對當時的中國社會和國民帶來極大的震撼,引起全社會的關注,激起社會各界的憤慨,并引發(fā)國人奮發(fā)圖強的各種社會思潮,在中國近代史和外交史上有著重要的影響。李斌著的《拒日圖存(中國對日二十一條交涉及其影響)》在借鑒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日本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要求的預謀、背景、過程從不同層面進行分析,論述
《帝國的角落(英國租占威海衛(wèi)研究1898-1930)/東方歷史學術文庫》以1898年英國租占威海衛(wèi)為研究課題。研究側重點有二:一是英國在租占威海衛(wèi)問題上的政策與外交,這個問題落腳在怎樣看待一個更大視野中的局部上。二是英國人在威海衛(wèi)的遭遇和所作所為,落腳在英國在威殖民統(tǒng)治以及威海的近代化起步上。因此,該書結構分為外篇和內
主要內容:一,系統(tǒng)梳理歐洲與中東關系的演變及其特征;第二,從政治和安全兩大視角分析歐洲諸大國對中東的政策及問題,并以中東和平進程、伊朗核問題、難民問題、恐怖主義問題等案例揭示歐盟與中東關系及其變化。第三,分析歐盟與主要大國之間在中東問題上的利益與競爭,并把“歐盟—中東—美國”、“歐盟—中東—俄羅斯”、“歐盟—中東—中國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在非洲頻頻成為世界各國媒體的頭條,新殖民主義債務帝國主義甚至流氓援助國這樣的奇談怪論不絕于耳。事實上,中國與非洲的合作僅僅是提供援助嗎?援助這一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什么?一帶一路真的是到處撒錢嗎?西方國家真的如好的基督徒一般無私幫助非洲嗎?或者說,援助真的可以拯救非洲嗎?這些問題都是國際發(fā)展學科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