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考察了1894~1911年美國與甲午戰(zhàn)爭、戊戌變法、庚子事變、預備立憲運動、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的關系,以及美國政府對光宣朝政和清末各項新政的影響,并就晚清中美兩國特殊關系的內涵做了分析。作者指出,晚清中美特殊關系體現(xiàn)在:一方面,美國對華執(zhí)行較其他列強相對友善的政策,認為一個相對繁榮富強的中國有利于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
國際電信聯(lián)盟是聯(lián)合國主管信息通信技術事務的重要專門機構,也是聯(lián)合國機構中歷史最長的國際組織之一?偛吭O于瑞士日內瓦,包括193個成員國和900多個部門成員及部門準成員和學術成員。國際電信聯(lián)盟是處理國際信息通信領域的核心國際組織,宗旨在于改進和合理使用全球電信資源,提高電信服務的效率,并協(xié)調各成員國的行動。隨著大數(shù)據(jù)時代
國際勞工組織
塞繆爾·克萊納所著的《飛虎隊》揭秘了一群美國男女的不為人知的故事,他們早在珍珠港事件前就橫跨太平洋,冒著生命危險為保衛(wèi)中國而戰(zhàn)。在傳奇陸軍飛行員克萊爾·陳納德的帶領下,這些人于1941年夏天使用虛假身份離開仍處于一片祥和之中的美國,跨越太平洋來到緬甸叢林中一個簡陋的空軍基地。在珍珠港事件發(fā)生
本書以兩德統(tǒng)一以來德國在歐盟的角色作用為研究對象,結合現(xiàn)實主義、自由制度主義及建構主義的理論假設分析德國外交政策的變化。根據(jù)上述理論假設及相關的影響因素和問題領域,本書結合德國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及國內政治結構的改變分析導致其在歐盟角色發(fā)生變化的主觀動因與客觀因素、探討德國在歐洲領導權的有限性和制約因素;針對歐洲目前面臨的問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了“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周邊外交在中國外交戰(zhàn)略中的重要性也進一步凸顯。目前,關于中國與周邊外交的研究成果也紛紛涌現(xiàn),但多就某個地區(qū)或議題展開,本皮書則旨在跟蹤中國與周邊國家、周邊區(qū)域的年度動態(tài)發(fā)展以及熱點和重點問題,一是有助于了解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發(fā)展,二是從長遠來看有助于總結中國與
本書從歷史學的視角來研究和理解國際關系問題,努力探尋歷史與國際關系的互動與交融。從關注史學危機開始,到從歷史看國關,再到探索國際關系史解讀框架,求證歷史學與國際關系學的關系,最后提出國際關系研究“歷史路徑”的必要性與可能性,作者始終圍繞歷史研究如何在國際關系的現(xiàn)實探索和理論構建中發(fā)揮作用這一線索展開討論。
本報告由參與“上海合作組織民間友好20年:經驗與展望”論壇的專家組撰寫。作者均是中國和中亞國家上合組織研究機構的專家和學者,也是20年來上合組織民間友好的親歷者、見證者和推動者。本書將歷史與現(xiàn)實交織、實踐與理念融合,重點突出、前沿性鮮明,書中的見解和理論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和可靠性,是讀者了解和研究上海合作組織民間友好的重
國際河流爭端關系國際和平安全,跨界水合作事關全球可持續(xù)發(fā)展。司法和仲裁是解決國際河流爭端的重要方式,國際判例是國際水法的重要淵源。國際法院等共處理了約20起國際河流爭端,爭端主題事項包括國際河流的航行和非航行利用、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和管理等。本書選取并系統(tǒng)研究了15起重要的國際河流爭端成案,注重將國際公法基本理論與國際水法專
《中東研究》是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主辦的國內唯一一本專門以中東問題為研究對象的學術集刊,涉及中東政治、中東經濟、中東文化、中國與中東國家關系等內容。本期是總第84期,分為四個欄目,“文化觀念與政治象征”欄目涉及了約瑟福斯作品研究、埃及學、古代近東文明、兩河流域文化等;“法律變革與社會轉型”欄目透過具體法律的演變探討中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