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大遺址區(qū)文化資源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這一現(xiàn)實問題,《大遺址區(qū)文化資源的價值評估及活化策略》融合文化經濟學、文化產業(yè)管理、文化遺產保護、歷史學、區(qū)域經濟學等多學科理論,在系統(tǒng)分析國際文化遺產保護理念新趨勢,深入分析大遺址區(qū)文化資源保護困境及活化的現(xiàn)實需求基礎上,就大遺址區(qū)文化資源的價值構成及價值評估進行系統(tǒng)分析,并將其
神權是商文明的顯著特征,與之密切相關的祭祀活動是商代社會生活中經常性的重要活動。本書從商文化祭祀遺存與周圍遺跡現(xiàn)象的關系入手,把它們區(qū)分為宮室類建筑區(qū)域的祭祀遺存(廟祭遺存)、社祀遺存、手工業(yè)作坊內的祭祀或巫術遺存等九類。并對商文化分布區(qū)內的商文化先行文化和后繼文化中的相關祭祀遺存一并進行了分類考察,結合甲骨卜辭、傳世
興樂坊遺址位于陜西省華陰市桃下鎮(zhèn)興樂坊村南部,渭河的二級階地上,東距華陰市約10千米,西距羅敷河約1.3千米,南距華山北麓約2千米,北距渭河約8千米。該遺址為第三次文物普查新發(fā)現(xiàn)的遺址,經過考古調查與測繪,遺址范圍東西長約600米,南北寬約500米,面積達28.5萬平方米。2009年3~7月,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對興樂坊遺
本書是"山西珍貴文物檔案"系列叢書的一卷,為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一級陶器、玉器、金銀器等文物卷,本卷清晰展示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除青銅器外的珍品共計194件。系國內第一次高清展示的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珍品文物。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及收藏價值。
良渚遺址今年申遺成功,實證中國五千年歷史。張先生為考古學大家,對良渚遺址與良渚文化尤為關注。該書收錄張忠培先生有關良渚文化的研究著述近二十篇,對于研究良渚文化及世界文化遺產地——良渚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山河·家國——西山永定河文化展"由首都博物館與北京市中宣部、門頭溝區(qū)共同主辦。該展系統(tǒng)地展出了我國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歷史時期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典型文物200余件,對于研究西山、永定河地區(qū)的歷史文化具有一定的學術性意義。
本書是《山西珍貴文物檔案o7》系“山西珍貴文物檔案叢書”的第七卷,為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卷。本卷系統(tǒng)展示了收藏在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的各時期珍貴的一級革命文物百余件,深刻講述了我黨我軍在新中國成立前的光輝事跡。
文物,介紹,山西
本書是山西博物院面向公眾開放的約讀系列講壇的部分成果集成。山西博物院邀請文博名家開展面向公眾的講座,文博名家以親歷者的身份向公眾講述了重大文博事件及文博人物。講座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力,F(xiàn)將講座內容結集出版,希望爭取更大的宣傳效果。
近年來新刊布的商周金文、簡帛等出土文獻數(shù)量異常豐富,材料內容更是包羅萬象涉及商周社會的方方面面,甚至還含有不少早已失傳的經史典籍和文獻佚記的歷史事實。文字釋讀與文本隱含價值的挖掘是出土文獻研究的兩個層面,目前的出土文獻研究中,不僅仍存有較多的疑難字詞,阻礙著文本理解;與此同時,有關材料中歷史學、語言學等各種方面的價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