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54年楊先讓第一篇介紹董希文的油畫《春到西藏》開始,他便以“業(yè)余”的姿態(tài)寫他所經(jīng)歷的八十多年人生印記,其中有他接觸到的一些師長,也有讓他感動的同輩藝術家,還有一些是不斷帶給他驚喜的青年藝術家。當然更不乏一些其他藝術大家,譬如郭蘭英、于是之、郎毓秀、李苦禪等。他的寫作,以藝術為本,情感濃烈,筆觸所到之處,渾然天成,這是他情感真摯的體現(xiàn),也是他對人的懷念、對人的情誼,以及對時代的責任。
楊先讓是為時代造型的藝術家,同時也是記錄時代的藝術家,尤其他筆墨所記錄的藝術家,還原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百年發(fā)展史,這也使得《三人行》獨具珍貴價值。
◆ 一本關于平生師友的回憶錄,一本現(xiàn)當代藝術家的肖像集;
◆ 以藝術家特有的靈感和筆觸,勾畫出一部現(xiàn)當代藝術百年發(fā)展史;
◆ 口語化的敘述,聽新中國第yi代藝術家坐在身邊娓娓道來。
每天上午、下午、夜晚的會,有時回家的路上碰到楊先讓,輕輕地從后面下了車,陪我走了一段路:“……只是教育,輪不到誰誰的頭上,沉著點。有的人幸災樂禍,以為機會到了,讓他去失望吧(我知道他指誰)!闭f完,上車一溜煙走了。又一回仍是在路上,我們剛開完會出來,主題是批判我養(yǎng)狗和交游朋友關系的問題,他又是從我后面擦身而過,這回不下車,只說了一句:“哈哈,黃先生,你他媽以后得收斂一點了吧!”
——黃永玉
做老師的維護學生并惜愛才能并不鮮見,所以,我只能說楊老師是愛才有加。他毫不掩飾自己發(fā)現(xiàn)好作品、好學生的喜悅,并經(jīng)常不分場合地夸耀。他教過的學生中,在我之前有陳文驥、徐冰、韓書力等人都被大家戲稱為“寵兒”。我多次看到、聽到過他對這幾位充滿熱度的惜愛與稱贊,甚至馬上能夠給人仰慕崇拜,并難以逾越的感覺。后來輪到我“受寵”的時候,更是深深體驗到這種熱度的“火燒火燎”。
——呂勝中
楊先讓,1930年生于山東牟平養(yǎng)馬島,1939年隨家人遷居朝鮮,1944年回國求學,1952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曾任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和創(chuàng)作員,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員,文化部職稱評定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版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間美術學會副會長,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主任、教授。
曾獲美國休斯敦大學亞洲藝術部文化獎、全美華人教育基金會終身藝術成就獎、中國文聯(lián)第11屆造型表演藝術成就獎等國內(nèi)外大獎,并被英國大英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機構和個人收藏。曾出版著作《黃河十四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黃河流域民間藝術田野考察報告》《徐悲鴻:藝術歷程與情感世界》《中國鄉(xiāng)土藝術》《與木刻刀結(jié)緣50年:我的木刻版畫創(chuàng)作歷程》《海外漫紀》《藝苑隨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