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藝術到底是什么?
一幅古典油畫被“修復”的故事
《戴荊棘冠的耶穌》是西班牙著名畫家馬丁內斯創(chuàng)作的一幅油畫作品。這幅作品陳列在西班牙博爾哈鎮(zhèn)教堂里,很多人專程到教堂就為一睹它的“芳容”。這幅油畫畫風細膩,人物描繪傳神,多年來一直被當地的人們視為城市的無價之寶。
但是一件詭異的事件發(fā)生了,這幅作品被“毀容”了,上面顯然被人用顏料“修復”過了,之前顏料斑駁脫落的地方被涂上了新的顏料,畫中的耶穌看起來很“搞笑”,像戴著“猴皮帽子的怪獸”。教堂管理者們驚訝不已,馬上報了警。
報警后,一位81歲的西班牙老太太出來“自首”,承認“修復”油畫的人是自己。原來,由于當地氣候潮濕,加之年代久遠,這幅油畫出現顏料剝落的現象,老太太看到后,覺得不符合耶穌的形象,所以動手“修復”了一番。老太太只有滿腔的熱情,卻沒有過硬的美術功底,經她動手“修復”過的油畫徹底被毀了,再也稱不上經典的藝術品。
這事很快在互聯網上傳開,世界各地的人們從開始的驚訝、嘲笑,很快轉變?yōu)橛哪恼{侃和善意地鼓勵。因為人們都可以感受到老太太并無惡意。誰也沒想到,“怪獸”的形象在互聯網迅速傳開,幾天之內竟成為全球著名的流行文化符號,被大量地印在T恤、馬克杯等日常用品上。
油畫沒被“修復”前是藝術品,被“修復”之后又算不上藝術品了,可是很快地它又變身為流行文化符號。藝術這種變來變去的情況,讓我們也不禁迷糊,藝術到底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藝術?
我們犯迷糊了,這也是藝術嗎?
我們相約著一起到藝術館參觀藝術品展覽,不期然地就與畫家的一幅標題為《無言》的畫作相遇,而那看上去不過就是一堆線,透著美感與情緒,可是我們不確定它是否是一幅畫;在一個現代藝術展覽會場,其中一個藝術陳列品就是一堆沙子上面擺放一些花生殼;安迪·沃霍爾創(chuàng)作了一個作品,即復制超市里的罐頭瓶并在美術館中展出來,觀展的人們一致認為這就是一件藝術品;一位畫家在自己身上涂滿油彩、沾滿羽毛站在展覽廳,成為一件人體藝術品。有時沒有藝術作品甚至也可以開辦藝術展,歐洲新達達派代表人物伊夫·克萊因,1958年就開了一個名為“空虛”的展覽會,其內容是將展覽會建筑中的畫廊全涂成白色,空著,什么不也不放置及懸掛,門口設立了警衛(wèi),室內卻空無一物。結果,成千上萬的參觀者前來觀展,人多得幾乎引發(fā)騷亂。其中一位著名藝術家還在留言簿上寫下了“唯其空虛,最富力量”的話。有時候毀滅藝術品也可以成為一種藝術。1986年11月,中國的“廈門達達”就舉行了著名的“焚燒作品展”的藝術活動,藝術家們在一個用白色粉末畫的圓圈內,將所有參展藝術品付之一炬。圓圈外則立著一塊牌子,上面寫道“達達展在此結束”……
藝術到底是什么?
藝術到底是什么?這個討論一直伴隨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過程。
柏拉圖說過:“藝術起源于模仿,從蜘蛛那里我們學會了織布和縫補;從燕子那里我們學會了造房子,鳥兒在啼叫,人們聽到了,模仿著發(fā)出聲音,逐漸的就形成了歌唱;動物在閑暇時跳躍、起舞,人們看到了,也跟著做,逐漸就形成了舞蹈……因此,人們對自己生存環(huán)境、動物等進行模仿,產生了人類最初的藝術!
席勒說過:“藝術起源于游戲,當人們吃飽穿暖,不受危險威脅時,多余的力氣沒處使,閑著也是閑著,他們就會做游戲,互相嬉戲打鬧,或跳或唱,不為功利的目的,音樂藝術和舞蹈藝術的雛形就是在做游戲的時候產生出來的。”
英國著名人類學家泰勒提到,藝術起源于巫術,他認為史前人類相信巫術,相信繪畫中的事物和實際事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只要對畫出來的事物施加影響,就能幫助人類在實際生活中掌握主動。例如,原始社會中的洞穴壁畫和雕刻,往往處在洞穴最黑暗和難以接近的地方,它們顯然不是為了給人欣賞而制作的,還有些動物身上畫有或刻有被長矛或棍棒刺中和打擊過的痕跡,在動物身上畫上傷痕也就意味著他們在實際的狩獵當中可以順利地打到獵物。
列夫·托爾斯泰說過:“藝術起源于一個人為了要把自己體驗過的感情傳達給別人,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喚起這種感情,并用某種外在的標志表達出來!薄肮糯,捕魚成功了,會想要將魚畫出來,以表達內心的興奮喜悅之情。會手舞足蹈的向族人描述自己看到的情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繪畫、舞蹈、音樂等藝術形式。這就是藝術的起源!
亞里士多德提出了一個影響深遠的說法:“藝術是人類的一種活動,藝術就是創(chuàng)造。”例如原始彩陶的出現,就是因為人們發(fā)現用火烤食物的時候,黏土會硬結起來。原始人類由此想到了用黏土做陶器,放入火堆中燒,待黏土硬結形成容器后,用來裝水和食物……這些都是藝術,藝術就是創(chuàng)造。人類自發(fā)地用自己對自然的認識來創(chuàng)造新的事物,這種創(chuàng)造就是藝術。
他們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夠全面。動物也會模仿,例如猩猩就會模仿人類的某些動作,你要是朝它扔東西,它也會朝你扔回來,但人們不會認為猩猩在從事藝術活動。藝術如果只是模仿,不模仿動物跳舞的人,站在一旁觀看,為什么心里也覺得滿足?藝術現象一定不僅僅是模仿那么簡單。
藝術是游戲,就是說古人如果正餓著肚子,被野獸追趕,逃命都來不及,絕對不會去想唱歌跳舞。藝術確實是一件需要先解決溫飽問題才能去考慮的事情,看起來好像只是精神上的內容,但人類生產出來的陶器是真實可以看到的,這陶器總不是為了做游戲而產生的吧?要是人類的一切活動,一切創(chuàng)造都是藝術,那人們怎么區(qū)別科學和藝術?發(fā)明工具也屬于創(chuàng)造,發(fā)明就是藝術嗎?
討論來討論去,最后人們對藝術進行了相對全面的總結。以1999年版《辭!窞槔,歸納起來有幾點:
藝術專屬于人類,人類也離不開藝術。“沒有藝術,人類生活便會黯然失色!钡聡囆g家席勒曾深情地呼喚:“人哪,只有你才有藝術!”大自然造就了美麗的天然風景:泰山的雄偉、華山的險峻、黃山的奇特、峨眉的秀麗……任何藝術作品必須是人所創(chuàng)造的,它凝聚了人類勞動和智慧的結晶。
人類創(chuàng)造了藝術,藝術伴隨著人類發(fā)展的進程,因為有了藝術,才使得人類的生活變得五彩繽紛。人類也因為參與藝術的創(chuàng)造或鑒賞而體驗到自豪感和幸福感。
藝術是講人類情感的。藝術就是一個人在“講話”,這個人,可以是藝術家,他用線條、色彩、旋律、形象,來講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看世界的;也可以是觀賞藝術品的人。藝術就是有一種魔力,里面有痛與苦、歡與樂,能讓講的人講得動情,聽得人聽得動情。
藝術最后都會產生藝術作品。人們通過觀賞藝術作品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搞清楚藝術品里講的是什么,認識世界,又被世界影響,進而想辦法去改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