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奧巴馬就任美利堅合眾國第44任總統(tǒng)時,他就已經為美國外交制訂了宏偉的藍圖。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要重塑歷史的軌跡,讓世界變得更加公正、自由與和平。從很大程度上說,正是這一許諾使他在執(zhí)政的頭一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在本書中,美國國家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三位資深專家馬?英迪克、李侃如和邁克爾?奧漢隆不僅用前任的作為和當前所面臨的挑戰(zhàn),而且用他個人的豪言壯語和鼓舞人心的目標,來衡量奧巴馬。既肯定了奧巴馬取得的主要成就,也指出了他所犯的錯誤。對于奧巴馬在執(zhí)政期間所實施外交政策的成敗兼收,本書“入木三分、充滿智慧地”分析了其中的緣由。
無論誰將入主白宮,這都是一幅奧巴馬繪制的美國外交政策的全景圖,也是一部“理解美國外交政策的必讀書”。
中文版序言
正當中美在亞洲和世界的角色改變之際, 兩國格外關注對方外交政策背后的“真正” 用意。美中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它對地區(qū)和全球變化的影響與日俱增。
本書的內容覆蓋了奧巴馬總統(tǒng)第一任期的前三年即2009 年初至2012 年初。本書是美國出版的首部分析奧巴馬總統(tǒng)對多項議題和世界不同地區(qū)的外交政策的重要著作。本書涉及的范圍之廣反映了美國卷入全球事務之深;其內容之復雜反映了一個現實? 即美國沒有一個簡單的全球主義指導所有的政策,而是根據復雜的具體形勢調整著它的優(yōu)先順序和原則。
本書英文版出版于2012 年春末。此后各種事件不斷發(fā)生發(fā)展,若是現在撰寫此書必然涵蓋很多新進展,特別是大中東和亞洲的巨變。然而,我們認為,奧巴馬總統(tǒng)的那些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優(yōu)先順序和風格在前三年已經形成? 這些將為厘清本書英文版問世以來美國外交政策的延續(xù)和變化提供一個重要的參考。
雖然本書并不特別針對奧巴馬總統(tǒng)對中國的外交政策,但是其中一個重要章節(jié)和其他多個章節(jié)的片段包含對美中關系多個方面的認真思考。本書為美國讀者所寫,因此行文也與之相符。我們相信本書準確地表達了奧巴馬在他就任總統(tǒng)的最初幾年對中美關系的思考與希望。
本書并非旨在謳歌奧巴馬政府外交政策的智慧或正確。 讀者們會發(fā)現我們對奧巴馬總統(tǒng)外交政策的敏銳度和有效力的評估依具體地域和議題的不同而不一。簡而言之,我們盡可能客觀地分析奧巴馬政府的目標、優(yōu)先順序、方法和成效。
我們非常感謝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翻譯并出版本書,使得它得以與中國讀者見面。希望中國讀者能從這么一本由美國研究奧巴馬外交政策的學者為美國讀者撰著的書中獲益,不僅了解美國的外交政策, 還了解美國人自己如何思考這些議題。
本書由三位作者撰寫而成,每位作者不僅深入討論并參與了每章的寫作,且給本書帶來了不同領域的觀察視角。馬丁·英迪克有著廣泛的政府經驗,在兩屆克林頓政府中長期處理中東事務,兩次擔任美國駐以色列大使。2013 年至2014 年,英迪克大使出任美國巴以和談特使。李侃如是資深中國問題專家,在克林頓總統(tǒng)的第二任期擔任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局資深主任。邁克爾·奧漢隆曾就職于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是美國軍事問題專家。 三位作者都是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布魯金斯學會是一家無黨派傾向的智庫, 位于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qū)。
馬丁·英迪克(martin s. indyk)
李侃如(kenneth g. lieberthal)
邁克爾?奧漢隆(michael e. o’hanlon)
于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qū)
2016 年2 月3 日
當奧巴馬就任美利堅合眾國第44任總統(tǒng)時,他就已經為美國外交制訂了宏偉的藍圖。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要重塑歷史的軌跡,讓世界變得更加公正、自由與和平。從很大程度上說,正是這一許諾使他在執(zhí)政的頭一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在本書中,美國國家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三位資深專家馬。坑⒌峡、李侃如和邁克爾?奧漢隆不僅用前任的作為和當前所面臨的挑戰(zhàn),而且用他個人的豪言壯語和鼓舞人心的目標,來衡量奧巴馬。既肯定了奧巴馬取得的主要成就,也指出了他所犯的錯誤。對于奧巴馬在執(zhí)政期間所實施外交政策的成敗兼收,本書“入木三分、充滿智慧地”分析了其中的緣由。
英文版前言
中文版前言
第一章 引言
從改造世界到修補世界
推動新興的全球新秩序
創(chuàng)建外交團隊
一個未竟的事業(yè)
第二章 新興大國:中國
中國:奧巴馬的假設
中國的情況
一個充滿希望的開始
應對金融危機
應對氣候變化
防止核擴散
“蜜月”之后
安全問題
朝鮮
日本
南海
中國的專屬經濟區(qū)
網絡安全
經濟與貿易
華盛頓首腦會議
轉向亞洲
轉向的要素
中國的反應
展望未來
美國的信譽
中國的軌跡
結論
第三章 戰(zhàn)爭、反恐與國土安全
伊拉克
阿富汗
巴基斯坦及其他地區(qū):更寬泛的“反恐戰(zhàn)爭”
結論
第四章 中東和平進程
奧巴馬的“假設”
追尋沙特海市蜃樓
凍結定居點擴建計劃的徹底失敗
奧巴馬漸行漸遠
結論
第五章 阿拉伯之春
埃及革命
巴林的例外
利比亞的“幕后推手”
通向大馬士革之路
結論
第六章 “流氓國家”
伊朗
朝鮮
核擴散
美韓同盟和美日同盟關系
美中關系
東北亞多邊合作
朝鮮陷入混亂將導致國際干預
奧巴馬政府的戰(zhàn)略
結論
第七章 “非傳統(tǒng)安全”議題:能源、氣候與弱國家
能源和氣候
能源需求與傳統(tǒng)國家安全
氣候變化的因素
國際政治與國內政治
可再生能源選項和政策:局限和風險
貧困、內戰(zhàn)和犯罪
非洲的沖突與弱國家
美國邊境以南的安全關切
其他事務
結論
第八章 歷史弧線是漫長的
奧巴馬的外交政策記錄
奧巴馬主義?
進步的實用主義者
譯后
《重塑歷史:貝拉克·奧巴馬的外交政策》:
通過這一事件給基地組織和阿富汗塔利班之間造成隔閡的可能性似乎不大,但有可能讓美國變得更安全。阿富汗戰(zhàn)爭可能正處在一個重要轉折點,形勢在向好的方向發(fā)展:其效果可能不如向伊拉克增兵后那樣明顯,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一次成功能帶來更多的成功,使一種必然性在阿富汗政府的支持者和反對者的腦海中產生?紤]到目前阿富汗境內的多數叛亂分子都是大衛(wèi)·基爾卡倫所說的“機會主義游擊隊員”——更多受到金錢、當地敵對勢力和個人仇恨的驅使,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不大——產生這樣的效果是完全有可能的。此外,隨著北約將在未來幾年內的撤出,以及阿富汗安全部隊在更好的訓練實力更強、更多的報酬和前面提到的聯合行動的共同作用下,部分叛亂分子的排外動機也會減弱。
但更有可能的是一個尚可以接受的結果:阿富汗政府逐漸擁有足夠的軍力和警力應對內部的安全問題但仍無法主掌該國某些地區(qū)的局勢——因為美國和其他外國聯軍撤軍過快而沒有能夠完成這些任務。無須全部推翻或對居民保護戰(zhàn)略做出重大改變,只要調整下一步驟,并在撤軍行動中稍加暫停。人們期望會降低;原有的戰(zhàn)略需要做一定的修改,但不會被拋棄。如果采用這種方式,奧巴馬就必須制訂一項細致的撤軍計劃,在2012年9月和2014年底撤出仍留在阿富汗的美軍官兵。2012年9月,第一輪撤軍行動剛剛完成,駐阿美軍將減少到6.8萬人。而到2014年底,絕大多數北約部隊都將撤回本國。2012年初在本書即將付印時,國防部長帕內塔宣布駐阿美軍將在2013年完成戰(zhàn)斗使命(他同時強調在此之后美軍部隊仍將執(zhí)行危險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