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在德國--從萊布尼茨時代到布萊希特時代》著重梳理了17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中國文化在德國的傳播過程,以期展現(xiàn)中國文化在德國學術(shù)思潮、文學思潮中的遭際,并努力從德國或者歐洲內(nèi)部分析闡述德國人(主要是德國學者)對中國文化的態(tài)度發(fā)生變化的主要原因。
		
	
	引言
	第一章 17世紀中葉之前的德國與中國
	一 漢王朝對匈奴的戰(zhàn)爭與日耳曼族群的遷徙
	日耳曼族群的大遷徙
	漢王朝對匈奴的戰(zhàn)爭與日耳曼族群第二次遷徙
	德國中世紀文學中的匈奴人
	二 法蘭克人對“賽里斯人”或“極北人”的風聞
	法蘭克王國和查理大帝
	“加洛林文藝復興”與日耳曼人對“賽里斯”的風聞
	三 蒙古軍團西征及德國與中國的接觸
	德、波聯(lián)軍與蒙古軍團的兵戎相見
	阿爾諾德:第一位進入中國的德意志人
	德意志帝國史書對中國的首次記述
	希爾特貝格《游記》中的中國史事
	《馬可·波羅游記》在德國
	四 德籍耶穌會士來華
	鄧玉函:來華的著名德籍科學家
	湯若望:中國的一品大員
	第二章 萊布尼茨、沃爾夫與中國
	一 德國早期漢學家:基歇爾、米勒、門采爾
	基歇爾與《中國圖說》
	米勒的“中文鑰匙”
	門采爾的“中文要訣”
	二 萊布尼茨與中國
	畢生關(guān)注中國的萊布尼茨
	萊布尼茨最矚目的中國問題
	萊布尼茨思想與中國文化究竟有什么關(guān)系
	三 “自然道德”:沃爾夫?qū)χ袊鴤惱淼脑忈?
	為中國辯護而受累的沃爾夫
	由“自然神學”走向“自然道德”
	《關(guān)于中國人道德學的演講》
	第三章 “洛可可”時代的德國與中國文化
	一 歐洲的“中國風”與“洛可可”藝術(shù)
	“中國風”
	“洛可可”風格
	二 “洛可可”藝術(shù)在德國
	德國人對中國瓷器的熱衷及仿造
	德國建筑中的“洛可可”風格
	德國裝飾藝術(shù)中的“洛可可”風格
	三 “洛可可”時代德國文學中的中國元素
	中國元素初入德國小說
	“書簡”體小說中的中國題材
	“國事小說”中的中國題材
	“道德小品”中的中國題材
	第四章 “狂飆運動”與對中國文化的排拒
	一 “狂飆運動”的興起
	“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在德國
	“狂飆運動”
	二 “狂飆”時代對“中國風”的排拒
	哈曼對“中國風”的抨擊
	赫爾德與哈曼
	赫爾德對傳教士“中國觀”的質(zhì)疑
	“狂飆”時期的歌德與中國
	利希滕貝格筆下的中國
	三 “狂飆運動”與盧梭的“回歸自然”
	盧梭的自然主義
	盧梭對“狂飆”學者的影響
	德國學者對盧梭“回歸自然”思想的回應
	第五章 “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對中國態(tài)度的
	兩種走向
	一 “狂飆運動”從高潮到終結(jié)
	二 歌德與中國文化
	歌德與中國文化的接觸
	《中德歲時詩》
	“世界文學”:歌德看待中國文學的視角
	三 席勒與中國文化
	從“狂飆運動”走向“古典主義”
	《孔夫子的箴言》
	《圖蘭朵,中國的公主》
	四 “浪漫主義”作家與中國
	“浪漫主義”
	施萊格爾兄弟
	路德維希·蒂克對中國式園林的批判
	五 走出“浪漫派”的海涅
	怪誕的“中國圖像”:對“浪漫派”的抨擊
	《中國皇帝》:對威廉四世的諷刺
	海涅對“鴉片戰(zhàn)爭”的評論
	第六章 古典哲學家心目中的中國
	一 康德的“中國觀”
	康德與德國古典哲學
	康德談中國
	康德談老子
	二 黑格爾:“絕對精神”觀照下的中國歷史和中國儒學
	黑格爾的“絕對精神”
	黑格爾“世界史觀”中的中國
	黑格爾對中國儒學的否定
	黑格爾論老子和道家思想
	三 謝林“神話史觀”下的中國
	“神話哲學”
	“神話史觀”中的中國
	謝林論孔子和老子
	四 費爾巴哈:“愛的哲學”與儒學
	費爾巴哈“愛的哲學”
	費爾巴哈的“幸福論”與儒學
	第七章 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
	一 馬克思、恩格斯的“中國印象”
	二 馬克思、恩格斯論“鴉片戰(zhàn)爭”
	馬戛爾尼使華與“鴉片戰(zhàn)爭”
	馬克思、恩格斯論“鴉片戰(zhàn)爭”后的中國
	三 馬克思、恩格斯論太平天國運動
	四 恩格斯論中日甲午戰(zhàn)爭
	第八章 研究中國的熱潮再度興起
	——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中葉德國的中國研究
	一 德國傳教士的中國研究
	“鴉片戰(zhàn)爭”前后來華的德籍傳教士
	花之安的“文化傳教”
	衛(wèi)禮賢:從神學家到孔子信徒
	西奧多·德瓦蘭納與《孔夫子在世界各地》
	施韋策:中國哲學與“世界哲學”
	二 德國漢學:從“業(yè)余”走向?qū)I(yè)
	德國的“業(yè)余”漢學
	漢學學科的建立
	走向?qū)I(yè)化后的漢學研究
	第九章 研究中國的熱潮再度興起(續(xù))——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中葉德國的中國研究
	一 德國學者對中國的實地考察
	洪堡兄弟對中國的關(guān)注
	赫爾曼兄弟對西藏地區(qū)的考察
	李;舴业闹袊疾炫c《中國》
	凱澤林的中國之旅
	二 韋伯、施賓格勒的中國研究
	韋伯:“宗教社會學”框架下的中國“宗教”
	施賓格勒:“文明”即僵化
	附:魏特夫的“治水社會論”與中國
	三 布伯、雅斯貝爾斯論儒學和道家
	馬丁·布伯論“道家”
	雅斯貝爾斯論孔子和老子
	第十章 德國文學界的“中國情結(jié)”與布萊希特
	一 中國文學的翻譯與研究
	中國文學作品的德譯
	中國文學的系統(tǒng)介紹和研究
	二 中國題材在德國文學中的回歸
	海澤筆下的中國歷史故事
	格林的《蛇》與《白蛇傳》
	馮塔納筆下的中國人的“幽靈”
	德布林的《王倫三跳》
	李白詩歌的“仿作潮”
	三 布萊希特的“中國情結(jié)”
	布萊希特與中國先秦諸子
	布萊希特“間離效果論”與中國傳統(tǒng)戲劇
	布萊希特劇作中的中國元素
	四 《四川好人》中的中國元素
	結(jié)束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