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灰色投入產出分析——基于對全國投入產出表的實證研究
定 價:68 元
叢書名:灰色系統叢書
- 作者:王學萌, 郭常蓮, 李晉陵著
- 出版時間:2017/2/1
- ISBN:9787030517166
- 出 版 社:科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F223
- 頁碼:179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K
本書內容包括:灰色投入產出產業(yè)關聯分析;灰色投入產出局勢決策分析;灰色投入產出綜合評估分析;灰色投入產出結構效益分析;灰色投入產出協調特征分析;灰色投入產出動態(tài)模型分析等。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投入產出法是研究國民經濟綜合平衡和經濟預測的科學方法,自從1936年由美國經濟學家首次提出以后,發(fā)展很快。目前已有9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編制了投入產出表,投入產出法國際會議也已召開了十余次。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編制國家投入產出表及部分省市投入產出表,并進行相關研究。目前國內外有關宏觀經濟投入產出分析的書籍很多,也積累了豐富的文獻和經驗。聯合國統計局曾編制《投入產出表與分析》一書,系統地闡述了投入產出的理論和方法,反映了當時的主要研究成果。
本書運用我國學者鄧聚龍創(chuàng)立的灰色系統理論的技術體系與主要模型,對我國20多年來宏觀經濟系統的發(fā)展態(tài)勢進行了灰色投入產出分析與研究,對于部門關聯、產業(yè)結構、動態(tài)特征、局勢評估、發(fā)展預測等方面作了實證分析與研究。從較深的層次上去探索與認識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與轉變過程中的一些特征,為進一步加快發(fā)展我國的市場經濟以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轉變,提供可靠、可信、可行的科學信息與決策依據。
本書不拘泥于宏觀經濟學的系統性,主要就宏觀經濟學、國民經濟核算等理論的一般原理,結合我國國民經濟統計資料及宏觀經濟分析的實踐,運用灰色系統理論與方法,作一些較深入的分析,力圖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實際應用能力,并力爭使讀者通過掌握宏觀經濟灰色投入產出分析模型與方法,提高對灰色系統理論的認識與應用操作能力。
本書是應用灰色系統理論與方法研究投入產出表的一次嘗試與初步探索,還不夠成熟,有些思路還值得商榷,結果分析都比較膚淺,實際上是一個拋磚引玉的“中間產品”,但我們有信心堅持,通過不斷修改、補充,逐步深入,將宏觀經濟灰色投入產出分析體系完善起來,從而抓住機遇,取得積極的成果,讓投入產出表能在我國國民經濟分析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本書歷經十余年,收集到了十張全國投入產出表,對不同的部門原始資料與各類數據作了核實換算與整理歸納,統一為17個部門,進行了總體構思與灰色系統模型設計,完成了全部計算程序的研制與建模計算,并經過認真討論與分析研究編寫而成,有些成果論文已在灰色系統年會上交流,并收入論文集,中國農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穆月英教授、天津師范大學水資源與水環(huán)境研究室郝永紅教授、山西大學資源管理學院杜鵑博士都曾參加過部分研究。在編寫過程中,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研究員梁吉義、資源與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閆文瑸對本書提出了寶貴意見,資源與經濟研究所韓偉宏、王瑞協助繪圖,在此表示感謝。
目錄
導言 1
0.1 國民經濟的投入產出表 1
0.1.1 投入產出表的基本構成 1
0.1.2 投入產出表的基本特征 3
0.2 投入產出分析 3
0.2.1 內涵 3
0.2.2 投入產出分析的基本假定 4
0.2.3 投入產出表的部門劃分 4
0.3 灰色投入產出分析 5
0.3.1 投入產出表的灰色特征 5
0.3.2 灰色投入產出分析的產生與發(fā)展 6
0.3.3 灰色投入產出實證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與內容 7
第1章 灰色投入產出產業(yè)關聯分析 9
1.1 灰關聯分析的數學原理與特征 9
1.1.1 灰關聯分析的技術內涵 9
1.1.2 基本特征 10
1.2 灰關聯分析的方法步驟與應用 11
1.2.1 灰關聯分析的方法步驟 11
1.2.2 灰關聯分析的應用 13
1.3 灰色關聯分析的計算示例 14
1.3.1 總產出與部門產出的灰關聯度計算 14
1.3.2 等維灰色動態(tài)關聯分析 15
1.3.3 投入產出灰關聯樹的建立 16
1.4 全國投入產出表的灰關聯實證分析 18
1.4.1 投入產出灰關聯分析的總體思路 18
1.4.2 第一象限: 總產出與各部門產出、總產出與各部門中間投入之間的關聯分析 18
1.4.3 第二象限: 總產出與各部門中間使用、總產出與各部門最終使用之間的關聯分析 19
1.4.4 第三象限: 增加值與各部門產出、各部門投入之間的關聯分析 20
1.4.5 第一象限中各部門產出與各部門投入之間的關聯分析 21
1.4.6 第一象限——總產出的灰關聯樹 26
1.4.7 第二象限——最終使用的灰關聯樹 26
1.4.8 第三象限——增加值的灰關聯樹 31
第2章 灰色投入產出局勢決策分析 33
2.1 灰色局勢決策數學模型與計算方法 33
2.1.1 決策元、決策向量與決策矩陣 33
2.1.2 效果測度 34
2.1.3 目標權重與多目標局勢評估 35
2.1.4 決策準則 35
2.1.5 歸一化效果測度矩陣 36
2.2 計算示例 36
2.3 全國灰色投入產出局勢決策的實證分析 39
2.3.1 事件集與對策集的確定 39
2.3.2 局勢評價目標的選擇 40
2.3.3 原始數據的整理 41
2.3.4 效果測度矩陣的計算 44
2.3.5 綜合效果測度矩陣的歸一化處理 44
2.3.6 灰色投入產出多目標局勢決策結果分析 45
2.4 灰色投入產出局勢決策分析小結 51
第3章 灰色投入產出綜合評估分析 53
3.1 灰色綜合評估概述 53
3.2 灰評估數學模型與計算方法 53
3.2.1 數學原理與模型 53
3.2.2 灰色評估的基本方法與步驟 56
3.2.3 上述灰色評估方法存在的問題 59
3.2.4 黃金分割三角坐標評估圖灰評估法 59
3.2.5 類別權系數綜合評分——灰評估指數的計算 61
3.3 國民經濟灰色投入產出綜合評估的實證分析 62
3.3.1 灰色投入產出產業(yè)部門的聚類評估 63
3.3.2 灰色投入產出評估指標的統計評估 70
第4章 灰色投入產出結構效益分析 76
4.1 灰色投入產出與產業(yè)結構合理性評價 76
4.1.1 產業(yè)結構合理灰指數的數學原理和計算方法 77
4.1.2 全國投入產出表“結構合理化灰指數”的實證分析 80
4.1.3 小結 84
4.2 灰色投入產出結構效益的測算與分析 84
4.2.1 結構效益測算的數學原理與方法 84
4.2.2 投入產出結構效益計算示例 86
4.2.3 對全國投入產出結構效益的實證分析 87
4.2.4 結果分析 88
4.2.5 結構效益小結 90
4.3 產業(yè)結構變化對技術進步灰貢獻率的測算 90
4.3.1 結構效益對技術進步貢獻的分析計算方法 91
4.3.2 我國宏觀經濟產業(yè)結構對技術進步貢獻率的測定與實證分析 97
4.3.3 小結 99
第5章 灰色投入產出協調特征分析 100
5.1 產業(yè)結構投入產出特征分析方法簡述 100
5.1.1 投入產出結構的基本特征 100
5.1.2 投入產出特征矩陣、特征方程、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101
5.1.3 經濟結構合理性的判斷 102
5.2 投入產出結構的兩部門投入產出特征分析 103
5.2.1 兩部門劃分的灰色投入產出技術經濟主特征 103
5.2.2 兩部門經濟結構向量 103
5.2.3 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協調關系判斷 104
5.3 計算示例 105
5.3.1 全國 1981 年投入產出表 (6個部門) 105
5.3.2 計算技術經濟結構、社會生產結構與最終產品結構 106
5.3.3 計算農業(yè)部門的技術經濟結構的特征根與特征向量 106
5.3.4 農業(yè)經濟結構向量圖 108
5.3.5 協調區(qū)與協調度的判別與計算 108
5.3.6 調整產業(yè)結構的經濟效果系數的計算 109
5.4 全國投入產出特征分析及其協調度計算 111
5.4.1 兩部門投入產出技術經濟特征及協調度計算 111
5.4.2 不同部門組合的協調度計算 120
5.5 產業(yè)結構狀態(tài)分析 121
5.5.1 將特征比例與現實比例進行比較 121
5.5.2 對上述結果初步分析 121
5.6 產業(yè)部門間協調發(fā)展的分析 123
5.6.1 部門間協調 (同步) 率的統計方法 123
5.6.2 部門間協調 (同步) 率狀況 123
第6章 灰色投入產出動態(tài)模型分析 127
6.1 經濟控制系統的結構及其特點 127
6.2 灰色系統五步建模法 129
6.2.1 灰色系統五步建模思想與方法 129
6.2.2 兩部門灰色投入產出動態(tài)模型的建立 131
6.3 兩部門投入產出動態(tài)模型的建模計算示例 132
6.4 投入產出動態(tài)模型建立與優(yōu)化的實證分析 136
6.4.1 兩部門投入產出灰色動態(tài)模型框圖的設計 137
6.4.2 兩部門投入產出表原始數據的歸納整理 137
6.4.3 投入方向灰色動態(tài)模型計算 140
6.4.4 產出方向灰色動態(tài)模型分析 143
6.4.5 小結 146
第7章 灰色投入產出預測與周期分析 148
7.1 科學預測的基本概念與灰色特性 148
7.2 灰色預測的主要模型與方法 150
7.2.1 灰色數列預測 151
7.2.2 等維灰數遞補動態(tài)預測 153
7.2.3 灰色 GM(1,1) 動態(tài)模型的殘差周期分析 153
7.2.4 灰色系統協調 (結構) 預測 154
7.3 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灰色動態(tài)模型預測與周期分析 156
7.3.1 預測分析時段的選取 156
7.3.2 建立國內生產總值 1990—2010 年時段的灰色動態(tài) GM(1,1) 模型 156
7.3.3 利用誤差值曲線圖對經濟的發(fā)展態(tài)勢進行周期分析 157
7.3.4 進行趨勢預測, 并作周期修正 159
7.3.5 預測值與實際統計值的檢驗與比較 159
7.3.6 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中長期趨勢預測 160
7.4 投入產出表的灰色預測 161
7.4.1 投入產出表綜合指標——總產出 (總投入) 的灰色趨勢預測與周期波動分析 161
7.4.2 投入產出表綜合指標——增加值的灰色趨勢預測與周期波動分析 163
7.4.3 對投入產出表各產業(yè)部門各項指標的灰色結構預測 165
7.5 全國投入產出預測表的編制 170
7.5.1 全國投入產出灰色預測表的編制基本原則與方法步驟 170
7.5.2 2012 年全國投入產出灰色預測表的編制 171
7.5.3 2015 年全國投入產出灰色預測表的編制 171
參考文獻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