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中國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為亞圣。他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如今是一個管理的時代,鉆研經營管理之道,已經成為任何一個致力于拓展業(yè)務的管理人第一要務。
管理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有人說,管理很復雜,確實如此。管理涉及企業(yè)的方方面面,有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組織紀律管理、團隊管理、后勤管理……也有人說管理很簡單,其實,如果把所有的細節(jié)整合在一起實行,也確實很簡單。這兩種說法都正確,但關鍵是要能實施成功而有效的管理,把工作程序合理化、科學化,減少不必要的阻礙,使企業(yè)的利益最大化。
可以說,每一個管理者都在不遺余力地探求最有效的成功管理之道,但是如何掌握其中奧妙卻是眾說紛紜,成功管理的哲學與藝術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國內專家、學者對此也都做過深入的研究,并從國外引進了一些最新的管理哲學與思想,F在市場上比較流行的也大多是一些國外的著作。當然我們并不是反對它們,但我們在吸收國外管理思想的同時,也要有個進化的過程,要與我國實際相結合,要有個中國化。大家在向外看的同時,不能忽視了中國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其實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一座豐富的礦山,里面蘊含著豐富的管理哲學與思想,這需要我們去開采。
孟子的治國之道當中,豐富的仁政管理思想對我們當今的企業(yè)管理思想是一個極大的啟示。孟子是中國人推崇的文化大師,像鉆石一樣成為后人珍愛的寶物。
孟子與孔子并稱中華雙圣,不管在做人還是在治國
之道上,都極力推行仁政,以為親親而仁民,仁者無敵。孟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治國原則,認為一切要以民為本,把人放在治國的首位,人是實行仁政的基礎。在個人修養(yǎng)方面,孟子要求領導者要有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胸懷,有當今之世,舍我其誰的氣概,要有至剛至大的浩然之氣,做一個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在對人的管理上,要以德服人,民眾才能心悅誠服。孟子認為,民心的向背是決定一個國家興衰成敗的關鍵因素,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天、地、人三者關系中,人和是至關重要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謂人心齊,泰山移,人和就是仁的一種體現,還有仁得天下,不仁則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等。
這些在滔滔歷史長河中至今還散發(fā)著智慧光芒的至理名言,不正是對我們如今提倡的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一種啟示嗎?
面對孟子,常令人產生敬畏感,因為他是站在千萬人之上的思想巨人,他的智慧就像陽光一樣照射到人們的心頭。這是孟子的驕傲,也是中國人的幸運。
學習孟子的治國智慧,也學習孟子的精神,做一個智慧和理智的管理者,就不會在抱怨與牢騷中成長,而是咬緊牙關去拼搏與奮斗,用自己發(fā)展的成果撬開世人尊重的眼神,并在別人嫉妒和艷羨聲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本書作者以《孟子》為基礎去觀察孟子的管理思想,融注著真實感,文筆洗練,是一部可讀之書,對大家提升自己管理能力必將大有益處。
劉亞玲,國家高級禮儀培訓師導師。從事高等教育工作30年,經歷20年大型企業(yè)中高層崗位的歷練,具有豐富的外事工作經驗,F為中國形象行業(yè)管理聯(lián)合會會長,兼任領導干部國學大講堂副秘書長。曾多次擔任國家大型活動、國家部委、世界500強企業(yè)、科研院所等單位的咨詢培訓師或智庫專家;曾受邀在全國各地講學近千場,聽眾達百萬人次;其主要研究方向為國學經典與現代社會應用。
第一章中華民族的亞圣偉大的孟子
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儒家思想處于獨尊地位。唐玄宗尊孔子為文宣王;宋真宗尊他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為其上尊號大成至圣文宣王;到了清初,孔子更加顯貴,被清帝奉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每逢帝王們祭祀孔子時,旁邊總會有一位儒家學派的大學者陪著孔子享祭。他同樣擁有崇高尊號:鄒國亞圣公。顯然,在儒家學派中,他的地位僅次于孔子,這位大學者便是孟子。
中國亞圣孟子()
仁者無敵孟子的人生哲學()
孟子的大丈夫精神()
儒家的奠基者孟子()
亞圣孟子與至圣孔子思想比較()
民主思想的先驅孟子()
第二章要管理先修身領導者的自我修煉
孟子有言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謂修身、治國、平天下,最基礎的就是要從修身開始。孟子在這方面有詳盡的闡述,認為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管理者要想有效地指揮下屬,應當注意培養(yǎng)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美國著名公司管理大師麥克白曾說了一句很簡單、意義卻很深的話:管理人的能力首先不在于如何指揮別人,而在于如何指揮自己跳出最美的舞蹈。舞蹈即是指管理者應當具備教練的素質和能力。
身先士卒領導者的無聲號角()
培養(yǎng)浩然正氣()
嚴于律己,比要求員工更嚴格地要求自己()
不為與不能()
有所不為而后有所為()
終身學習的素質()
成大事絕不優(yōu)柔寡斷()
堅持到底,行動就能成功()
懷著高度的責任感()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第三章民貴君輕從孟子的民本思想看現代企業(yè)人本管理
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朱熹解釋說: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照孟子的說法,在社會的政治結構中,有民、天子、諸侯、大夫幾個方面。如果天子失去了民眾,就不能做天子。所以,政權的更迭,君王的易位,都取決于民眾的態(tài)度。在社會的政治管理結構中,民眾是基礎和前提,甚至起著決定性作用。君和民相比,民的作用更重要些。管理說到底是管人的藝術,人是一切管理的前提和基礎。
人本管理的層次()
情、理、法()
以人為本,真正地突出員工的主體地位()
要真誠對待員工()
給員工快樂就是給企業(yè)快樂()
把員工當作朋友()
平等相助,培養(yǎng)上下一體的工作關系()
體貼民情,關心員工()
領導者的誤區(qū)()
不做好好先生,該硬則硬()
軟硬兼施,才是最佳手段()
第四章仁者愛人以德服人的領導藝術
孟子在指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之后,接著便提出了以德服人,民眾才能心悅誠服。以德服人是一門領導藝術,在現代企業(yè)管理中,施行人事管理最重要的一項就是要以德服人。所謂君臣之道,恩義為報,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你敬人一尺,人就敬你一丈。
以德服人,要德才兼?zhèn)洌ǎ?/p>
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
真誠的關系可以換來忠誠()
誠信是管理者必備的素質()
兼聽不同的意見()
不要吝嗇贊美()
用傾聽架起溝通的橋梁()
斥罵能激勵員工知恥而后勇()
謙虛求教()
優(yōu)秀的管理者要站得高、看得遠()
第五章尊賢使能孟子的用人之道
人才是公司的核心,把人才用在最能發(fā)揮他特長的地方,就是對人才最好的發(fā)掘和激勵,必使他能夠最大限度地為公司服務。
孟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人才的重要性,他認為貴德而尊士,賢者在位,能者在職是實行仁政的重要措施之一。他又說: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逾尊,疏逾戚。孟子舉賢的下限是士。士和庶人盡管都可以說是民,但他們的社會地位是不同的。前者屬于統(tǒng)治階級的一層,庶人是被統(tǒng)治階級的一層。但是孟子畢竟主張向民眾中的一部分人開放政權,這顯然是對親親制度的一個改革。
人才管理是企業(yè)管理活動的重中之重()
善引千軍萬馬,不如善點數將()
惜才如金,走向成功()
不拘一格提拔人才()
正確評價人才()
讓合適的人在合適的位置上()
巧用能人,切忌武大郎開店()
首先是選好人才,其次是用好人才()
任人不能唯親()
用人要以品德為先()
不以成敗定終身()
污水要清除,爛蘋果一定要果斷扔掉()
第六章得民心者得天下打造無敵團隊,營造良好氣氛
孟子在論述天、地、人三者關系時,把人和排在首位,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即是有道,有道也就有了勝利之本: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民心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最重要因素。
孟子所說的得民心者得天下是仁政管理的重要手段,這一道理同樣適用于現代企業(yè)管理。管理一個企業(yè)與管理一個國家道理相同,只有企業(yè)內部員工充分有效地團結在一起,有共同的追求,有共同的目標,每個人都在發(fā)揮著自己最大的才能與智慧,企業(yè)才能在硝煙彌漫的商戰(zhàn)中立于不敗之地。
管理是團隊的游戲()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不斷攪動鍋里的水()
凝聚人心,從小事做起()
公司內部的協(xié)同精神()
團隊精神無敵()
組建互動的學習型團隊()
選擇好合作伙伴()
把沒有用的合作伙伴篩掉()
團隊精神不是集體主義()
第七章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孟子思想中的制度管理
孟子說:沒有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任何好的辦法,在失去了制度的保證下,也將變成爛辦法。規(guī)矩、制度、法律就猶如一種游戲規(guī)則,人人都要按照游戲規(guī)則來玩,否則一切利益都將無從保證。同樣,一個企業(yè)如果沒有好的規(guī)章制度,則無法形成好的工作局面。一些人把公司的規(guī)章制度視作是官僚作風的標志,這是不可取的,沒有規(guī)章制度的公司,就好像沒有法律的社會一樣混亂。
熱爐法則()
最有效的工具是企業(yè)章程()
要規(guī)矩,同時也要避免官僚主義()
學會花錢,避免浪費()
合理統(tǒng)籌安排,放手讓員工去做()
秩序和紀律是企業(yè)的生命()
不要過度追求擴張()
樹立真正的成本意識()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第八章通權達變孟子思想中的企業(yè)創(chuàng)新管理
孟子有言曰:此一時,彼一時。事情是發(fā)展變化的,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條件下考慮問題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如果死守經驗,死搬教條,那么很快就會被社會淘汰,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一切要懂得通權達變,有變
化才有發(fā)展。
我們處在一個不斷變革、不斷創(chuàng)新的時代,科學技術在飛速發(fā)展,企業(yè)經營環(huán)境處在不斷改變之中,國內、國際市場也發(fā)生著變化,這都不斷地向企業(yè)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應對這一切挑戰(zhàn)的秘訣就是創(chuàng)新。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勇于變革,才能不斷地適應市場,贏得競爭的勝利。
通權達變,棄舊圖新()
及時調整創(chuàng)新成就聯(lián)想()
新的思想要與新的市場脈搏一起跳動()
福特A型車創(chuàng)造第二次輝煌()
適時求變,守舊則意味著死亡()
順應市場發(fā)展規(guī)律,與時俱進()
變,才是企業(yè)唯一不變的主題()
第九章抓住機遇,主動出擊孟子的機遇觀
孟子在兩千多年前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成了教導我們團結就是力量的至理名言。然而,人們往往只注意人和,卻忽視了天時也同樣重要。這里的天時,指的就是機遇。孟子指出: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意指雖然有智慧,不如趁形勢,雖然有鋤頭,不如等農時。機遇不管是對人的發(fā)展,還是對企業(yè)的發(fā)展都是至關重要的。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抓住機遇就等于抓住了成功。
機不可失,有機遇一定要抓。ǎ
抓住市場癢處,飽和市場也有機遇()
只要你有心,就會發(fā)現機遇()
讓偶然變成一種必然()
把握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