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窠石平遠圖》這件作品是郭熙晚年的巨幅畫作,描繪的是北方深秋田野清幽遼闊的景色。作品中近景為寒林秋樹窠石清溪,遠方山巒隱隱可見,作品的上部空曠,展現(xiàn)出一派秋高氣爽的優(yōu)美風光。此圖取“平遠”法,憑縱深的空間距離,以呈現(xiàn)開闊的畫面。
《中國歷代繪畫珍本》 第二輯收入畫作10幅,均為宋元時期山水畫大家的代表作品。高仿復制,原大原色,品相精美,便于觀者鑒賞臨摹使用。亦可裝裱成軸或加框,便于懸掛展示,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郭熙(1023-約1085),(北宋)字淳夫,河南溫縣(今屬河南)人。熙寧(1068-1077)間為圖畫院藝學,后任翰林待詔直長,創(chuàng)作活動旺盛的時代正是宋神宗在位的熙寧、元豐間(1068-1085年)。工畫山水寒林,宗李成法,山石用“卷云”或“鬼臉”皴法,畫樹枝如蟹爪下垂,筆力勁健,水墨明潔。布置筆法獨樹一幟,早年巧贍致工,晚年落筆益壯,常于高堂素壁作長松巨木、回溪斷崖、巖岫巉絕、峰巒秀起、云煙變幻之景。神宗趙頊曾把秘閣所藏名畫令其詳定品目,郭熙由此得以遍覽歷朝名畫,“兼收并覽”終于自成一家,成為北宋后期山水畫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