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編審、副總編、副社長。兼任碩士生導師。代表性著作:《中外社會科學名著千種評要法學卷》(主編)、《國際經濟貿易法律大詞典》(常務副主編)。
	一、出版工作
	人大社的教材建設與教材出版創(chuàng)新
	出版企業(yè)內部市場化機制淺析
	傳統(tǒng)出版要順勢而為、應時而動——對《關于推動傳統(tǒng)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fā)展的指導意見》的解讀
	關于出版“走出去”工作的建議
	加強著作權刑事保護,推進文化產業(yè)發(fā)展
	淺談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對出版工作的影響和改變
	“互聯(lián)網(wǎng)+”語境下的出版新業(yè)態(tài)
	對傳統(tǒng)出版向數(shù)字出版轉型過程中的編輯工作的思考
	試論數(shù)字時代下圖書編輯的自我發(fā)展
	淺談少兒出版的監(jiān)管與行業(yè)自律
	教材數(shù)字化出版之淺見
	數(shù)字出版時代學術期刊的網(wǎng)絡平臺建設之探析
	淺談發(fā)展數(shù)字出版業(yè)務如何兼顧成本
	美國高等教育出版的數(shù)字化產品布局與啟示
	數(shù)字出版條件下美國大學出版社商業(yè)模式的轉變及啟示——以牛津大學出版社和福特漢姆大學出版社為例
	強化教輔圖書質量,提升教輔產品競爭力
	論MOOCs對大學教育及教材出版的影響
	慕課:給中國教育帶來什么?
	MOOCs對傳統(tǒng)出版模式的影響分析
	電子書和紙質書的去留
	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電子書著作權授權需求瓶頸和發(fā)展趨勢研究
	書香貝爾格萊德——第59屆貝爾格萊德國際書展考察報告
	新書普查工作內容、方法及其他
	淺談圖書質檢員的工作職責與職業(yè)素質
	簡析圖書退貨的原因與對策
	國家出版基金項目財務管理問題之我見
	關于會計誠信問題的研究
	管理學與管理哲學——出版視角下的學科前瞻
	關于運用自媒體加強青年員工溝通的一點想法
	二、選題策劃
	精品圖書出版的探索與實踐
	策劃之道,數(shù)里乾坤——圖書出版常用的10個統(tǒng)計指標
	對經管類大眾圖書出版的一些總結和思考
	關于職業(yè)教育教材立體化建設的若干思考
	清單管理方法及其在策劃工作中的應用
	童書策劃編輯必備素質淺析
	國家出版基金項目《蕭公權文集》策劃始末
	精心組織,持續(xù)探索,打造跨世紀會計經典教材——中國人民大學會計系列教材建設案例
	“聽青音 學習愛”系列叢書選題策劃感悟
	三、書稿審讀
	文字編輯的多重角色轉換
	責任編輯需重點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關于考研數(shù)學書稿編輯加工的幾點思考
	《中國特色人權理論與實踐研究》編輯手記
	《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皮錫瑞卷》書稿審讀報告
	審讀加工中英雙語教材的幾點體會——以《中國出境旅游目的地概況》(雙語)為例
	《謝無量文集》校勘記及對于編輯加工古文書稿的一些思考
	四、市場營銷
	泛傳播時代中出版社的品牌形象塑造
	圖書發(fā)行渠道的變化分析
	淺談大學出版社高校教材的差異化競爭之路
	教材營銷精準化探索
	淺析眾籌出版與圖書產品營銷
	電子書在圖書館銷售的困境與思考
	從優(yōu)質出版業(yè)微信公眾號看大學社如何開展新媒體營銷工作
	館配服務淺析
	關于出版社微信公眾號運營的一些思考
	談談法律分社圖書的微信宣傳
	活動如何跟蹤效果好
	科普童書《奇幻科學大探險》營銷文案
	淺析日本時尚雜志的原生廣告
	五、書評書介
	管理之本 精益之源——TWI企業(yè)現(xiàn)場管理技能訓練及教材評介
	保守主義視野下的社會變革——讀柏克的《法國革命論》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讀《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么出發(fā)》
	組織研究領域的一部經典譯著——評《組織理論:理性、自然與開放系統(tǒng)的視角》
	讀《晉書·王羲之傳》,看“書圣”得失
	在閱讀中成長——兼評《走進名著——人大附中學生這樣讀書》
	大道之行——植根人民,服務人民
	旅游是門大學問——評《旅游學》(第12版)
	美國刑辯律師是如何煉成的?——簡評《對方證人》
	無策略,不博弈——評《策略思維》
	老老實實做人,老老實實拍照——讀王國平《縱使負累也輕盈》
	中國也可以駕馭資本——一位老銀行家親歷的資本之路及創(chuàng)新思考
	實體最大 持續(xù)發(fā)展——讀《公司目標》有感
	金融衍生工具:天使or惡魔?——《默頓·米勒論金融衍生工具》書評
	對判例的考察必須放在學說的走向中——《從新判例看刑法》評介
	走進《萊布尼茨傳》,感悟大師傳奇的一生
	財政改革與經濟增長——《中國財政分權、地方政府行為與經濟增長》評介
	從《TED演講的秘密》一書展開去——論自我學習的E-learning模式
	緊緊把握時代脈搏的權威之作——評希夫曼的《消費者行為學》(第11版)
	探尋全球治理與中國的良性互動關系——讀《選擇——中國與全球治理》一書有感
	淺談中國近代思想家愛國情懷——讀“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之《孫中山卷》等四卷有感
	說理的藝術——評《看法與說法》妙喻二則
	企業(yè)文化的奠基之作——讀《企業(yè)文化》
	看好你的錢!
	用心成佳作——《人生何處不綻放》讀后
	國際企業(yè)擺脫倫理困境的指南——評《國際企業(yè)倫理——全球政治經濟中的決策》(第2版)
	科學的社會蹤跡——讀《知識與權力——科學的世界之旅》
	罪?惡?——讀《罪·惡》
	以新生代為名,如沐清風,欣欣向榮——評《小清新:文藝與生活》
	通過行動開展學習——評《行動學習實務操作》
	講述又一個“春天的故事”——評《現(xiàn)代文化的春天》
	風險、任性與未來的前景——《動蕩的世界》書評
	《科學:什么是科學》讀后感
	有效市場中的波動——評羅伯特·J·席勒《市場波動》
	如何使民主運轉起來?——讀《使民主運轉起來:現(xiàn)代意大利的公民傳統(tǒng)》有感
	
 
	  ·劉 志·
	  2015年5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即將迎來自己的六十華誕。六十年來,人大出版社始終秉承“出教材學術精品,育人文社科英才”的宗旨,立足本職,不斷實施高校文科教材精品建設工程,以出版大批優(yōu)質教材服務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yè)。本文擬借六十年社慶之機,針對人大出版社的教材建設和教材出版創(chuàng)新問題談幾點看法,謹供大家參考。
	  一、人大出版社的教材建設
	  建社六十年來,人大出版社始終將出版大專院校文科教材作為自己的主業(yè),高校文科教材每年都要占到全社整個出版物產品數(shù)量的60%左右。
	  人大社于1955年正式建社。當時的政務院之所以批準成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其初衷之一就是滿足國家對高等教育教材的迫切需求。因此,人大社從建社伊始就組織力量集中翻譯出版了一批蘇聯(lián)的政治、經濟、法律類教材,為滿足新中國高等學校的教學需要,為培養(yǎng)國家急需的政府干部和管理人才做出了突出貢獻。
	  1982年人大社被教育部確定為高等教育文科教材出版基地,人大社的高校教材出版工作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掇q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政治經濟學教程》《中國革命史講義》等都是當時最有代表性的教育部指令性教材!掇q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作為高校的通用政治課教材,發(fā)行量超過1000萬冊。
	  到了1990年代,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國的高校教育體制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指令性的教材基本沒有了。在這種情況下,人大社還要不要堅持高校文科教材出版基地的定位?經過全體編輯的熱烈討論和分析,答案是肯定的。因為盡管客觀條件發(fā)生了某些變化,但人大社在出版高校文科教材方面仍然具有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在廣大師生心目中的品牌地位依然牢固。所以,大家認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人大社的教材品牌優(yōu)勢不僅不能丟,而且還應該繼續(xù)發(fā)揚光大,要通過編寫出版更多更好的優(yōu)質教材去進一步開拓市場、占領市場。于是,人大社緊緊抓住我國高等教育進行學科調整、教學內容更新以及教育規(guī)模擴大的機遇,大力推進教材建設工程,充分發(fā)揮人民大學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優(yōu)勢學科的作用,加快教材的更新?lián)Q代,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效。1998年我國高等教育啟動高校政治理論課新一輪改革,中央領導提出鄧小平理論“三進”(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的要求,人大出版社不失時機地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質量,策劃、編寫、出版了《鄧小平理論概論》等一套五門高校政治理論課的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