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先鋒:2017東南大學優(yōu)秀學生風采錄
定 價:48 元
當前圖書已被 1 所學校薦購過!
查看明細
- 作者:鄭家茂主審,孫莉玲主編
- 出版時間:2017/12/1
- ISBN:9787564175344
- 出 版 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K828.4
- 頁碼:292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K
收錄了東南優(yōu)秀學子的先進事跡,展現(xiàn)當代青年的遠大志向、蓬勃精神、自強品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凝結(jié)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高校學生要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珍惜韶華、腳踏實地,把遠大抱負落實到實際行動中,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飛揚的動力,讓增長本領(lǐng)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至善·先鋒》旨在充分發(fā)揮朋輩教育作用,彰顯東南學子作為“中國脊梁 東南擔當”的時代精神。
第一篇 中國脊梁我輩擔當
臻善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心心之意,永不停息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在追夢路上奮進的蝸牛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感恩·助人
花謝花開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夢在心中,路在腳下
雪絨花
有一種奮斗叫自強不息
第二篇 學在東南志在四力
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
路有微音蘭草香
Do you ever shine?
腳踏實地志存高遠
翻山越嶺的行者
即使渺小,也要演繹無限精彩
嘗試,一個美好的開始
做最好的自己
平衡人生的天平
懂得寒梅通徹骨梅花香自苦寒來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嘗試與拼搏精神的傳承
赤心不滅,以夢為馬
不安現(xiàn)狀,向前奔跑
致我在九龍湖畔的三年
不忘初心,止于至善
在這夢開始的地方與你我同行
放飛夢想,砥礪奮進
我向你而來,從河流到海
路在腳下夢在遠方
挑戰(zhàn),拼搏——充實精彩的大學生活
寫故事的人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大道無垠行者無疆
第三篇 青春奮斗榮耀起航
如果不曾遇見你
花開兩岸
奔跑不止
文以載道,止于至善
讀書有味,忙且從容——行者繆記
一路奔跑成就青春
忠于興趣,追逐夢想
青年責任,踏實履之
憶模擬法庭辯論賽
勇攀凌絕頂覽眾山小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堅持這件小事
山
《至善·先鋒:2017東南大學優(yōu)秀學生風采錄》:
臻善
我是何偉梁,一名來自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專業(yè)的2014級本科生。眾所周知,東南大學的校訓是“止于至善”,它一直激勵著我,鞭策著我,使我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而我也用大學四年的學習與生活踐行校訓的內(nèi)涵。
臻善于善
勤學樂學是臻善之途的基礎(chǔ)。學習是學生的第一要務(wù)。課程學習是一個辛苦的過程,但是獲得知識的成就感卻能給人莫大的喜悅。我在享受學習的過程,也在不斷完善和充實自己。大學階段我一直保持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大一、大二和大三各學年均保持首修課程平均分年級排名第二,三年所有的首修課程的總平均績點為4.411,首修課程總平均分93.66,位列年級第一。取得這樣的學科成績,確實不易,常言道,“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些成績與我勤學樂學的學習態(tài)度是分不開的。學院開展的以學生和任課老師研討為授課形式,以課堂研討和課程報告為考核形式的研討課是我最喜愛的課程。我在各種研討課中不但接觸到信息技術(shù)的最新進展,而且還加深了對于專業(yè)課的理解。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大三下學期修學的《下一代無線通信中的天線與微波器件》課程。上課之前,我對電磁場知識還停留在公式上,但在課堂上老師以天線為載體具體闡述了電磁場技術(shù)的實際應(yīng)用,同時引入了空間信號處理的概念和基本方法,一下子激發(fā)了我濃厚的興趣。在課程報告選題中,我選擇了基于FIR濾波器設(shè)計方法的陣列波束賦形,將傳統(tǒng)數(shù)字信號處理中FIR濾波器設(shè)計方法遷移到陣列波束賦形領(lǐng)域,并在可變矩形窗的陣列波束賦形中得到應(yīng)用。之后與老師合作完成了相關(guān)論文的撰寫,并有幸被國際會議APMC錄用。在這門研討課的學習過程中,我完全沒有料想到會有如此豐碩的成果,對我而言,能夠找到一個切入點,并進行深入學習,通過積累知識來完善自我才是最大的收獲。
臻善于練
競賽歷練是臻善之途別樣的風景。在大學階段,學習之余,我積極參與各級各類學科競賽。學科競賽和課程學習是相輔相成的,也是一個風格獨特的學習過程。學科競賽不僅給了我運用課程學習所獲得的知識的平臺,還給了我學習更多方法的機會。大學階段,我有幸參與了兩項全國大學生數(shù)學建模競賽和全國大學生電子設(shè)計競賽,均獲得國家一等獎的好成績。而兩項全國競賽的經(jīng)歷讓我學到了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也給了我大學生活中的獨特記憶。我參加全國大學生數(shù)學建模競賽時,正值大二剛剛開始,那時我才剛剛完成高等數(shù)學和幾何與代數(shù)的學習,盡管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對于數(shù)學建模而言,儲備的知識是遠遠不足的。概率論和最優(yōu)化對于我而言是陌生的概念。面臨競賽,我只能竭盡全力查閱有關(guān)文獻和往年論文,自學概率論和最優(yōu)化方法。自學的過程充滿著坎坷,經(jīng)常需要反復學習,好在我的隊友也陪伴著我一起攻堅。在開賽之前的一周,我和隊友常常會學習到深夜,教室關(guān)門了,只能在銀行24小時自助營業(yè)廳中學習與討論。那段時間盡管條件很艱苦,但我和隊友都沒有放棄。在大賽過程中,我們也遇到重重困難,推進緩慢,直到最后一晚還有三分之一的題目要求沒有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