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決定命運,戰(zhàn)略指引未來。
中國未來5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怎么走?決策者作了擘畫,公眾也滿懷期盼。
面對未來的希望與風險,展望發(fā)展與改革大勢,目前中國*需要的依舊是改革執(zhí)行力,特別是幾大領域改革的有機聯(lián)動。本書重點從深化改革、關注民生、民主法治建設、延續(xù)中華文脈、維護公平正義等多方面著手,回應人民的重大關切,嚴謹分析并提出建設性意見,讓更多人對中國未來可能的發(fā)展有比較清晰的認識。
改革真正的三峽還沒有駛過。中國的自由、民主、富強,是百年來無數(shù)志士仁人的夢想。當今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接近這一理想。創(chuàng)造如此美好的未來,是所有中國人的追求與責任。
代 序
奮力駛過改革三峽
中國未來五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怎么走?決策者作了擘畫,公眾也滿懷期盼。此時此刻,聚焦中國期待一個怎樣的未來這一主題,其意義不言而喻。面對未來的希望與風險,展望發(fā)展與改革大勢,我們認為,目前中國最需要的依舊是改革執(zhí)行力,特別是幾大領域改革的有機聯(lián)動。
近年來,全球政治經濟形勢波譎云詭,許多變局為世人始料未及。全球化進入高度不確定時期,世界經濟始終未能擺脫增長乏力之態(tài),凸顯中長期結構性痼疾。在中國,舊發(fā)展模式長期積累的問題顯露無遺,當務之急是充分認識當下中國經濟社會中的潛在風險,按照既定頂層設計,切實推進改革。
過往20多年,中國經濟高歌猛進,但漸漸形成三大失衡,在全球金融危機已提出警示后仍無根本改觀:一是實體經濟內部存在供需失衡,在一些行業(yè)產能過剩的同時,另一些行業(yè)需求結構升級遲遲不能得到滿足;二是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失衡,金融業(yè)陷入自我循環(huán)、自我炒作的怪圈,而其競爭力并無顯著提升;三是房地產和其他實體經濟間的失衡,房地產染上了過多的金融屬性。
目前企業(yè)債務高企、金融風險不斷顯現(xiàn),正是這三大失衡的具體體現(xiàn)。對這些風險點自應有不同的長短期處置方式,但是,加速推進全方位改革方為治本之策。唯有深化改革,糾正這三大失衡,中國經濟才能真正激發(fā)內生動力,國內外投資者才會對中國經濟抱有信心。
中國體制改革仍在半途。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已近四年,改革方向已明,但落實不盡如人意,全會決議列出的若干重大改革進展不一:或一馬當先,或長久停滯而近來終獲突破,或依舊原地不動。一些舊體制的因素還有死恢復燃之勢。這一切,構成一幅多彩復雜的圖景。不容否認,國企、財稅、土地、社保等基礎性關鍵性改革總體上進展緩慢,制約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整體推進。更令人警覺的是,即便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已明確做出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fā)揮決定性作用的表述,在一些領域、一些地方,計劃經濟色彩依舊濃厚,社會上還不時泛起一些回潮的雜音。這反映了改革的艱難,而這種艱難也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克服。
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至此,任何一個領域內的改革都不可能在自身范圍內求得解決,暫時的單兵突進或許可能,但倘若沒有其他領域改革的配合,欲求得根本突破則斷不可能,已有的成果也可能喪失。全面深化改革,被列入四個全面之中,然而,對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tài)幾大領域改革聯(lián)動的探討少之又少,這對改革全局是十分不利的。
2018年,中國將隆重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經過迅猛發(fā)展,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以購買力平價計算,成為全球第一也變得不再遙不可及。中國的綜合國力也顯著增強,其影響力幾乎可以在每一個全球議程上清晰感受。數(shù)十載生聚的成果值得萬分珍惜。鞏固和擴大這一成果,要靠全面改革過大關。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zhàn),就是實現(xiàn)經濟增長新舊動能的轉換。這不僅意味著農業(yè)、工業(yè)、服務業(yè)在經濟總量中的比例升降,它還必然伴隨著社會結構、國家治理、國民價值觀的新陳代謝。過去40年的許多經驗將不再靈驗,而隨著中國經濟總量邁向全球前列,技術進步成果日積月累,往昔可直接借鑒的國際經驗變得不再那么現(xiàn)成,低垂的果實不再伸手可及。開辟中國的嶄新未來,唯有全面深化改革一途。
本書收入的文章,題材多樣,涉及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法治建設、民生改善,進而試圖從人類文明的角度把握中國的未來。這些思考都是極富價值的,有助于我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刻理清思路,激濁揚清。無論知和行何者更難,知都是行的前提。
展望未來有坦途,亦有險灘,而后者更值得警醒。消除風險源別無他途,唯有強化執(zhí)行力,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真正的三峽還沒有駛過。使中國變得自由、民主、富強,是百年來無數(shù)志士仁人的夢想。當今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接近這一理想。經我們的手,創(chuàng)造如此美好的未來,是所有中國人的追求與責任。
胡舒立
(財新傳媒總編輯)
目錄
代序 奮力駛過改革三峽
第一部分讀懂中國期待
回頭卻不是從前從1998到2018
多角度認識現(xiàn)階段經濟體制改革
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新型智慧城市之路怎么走
以互聯(lián)網(wǎng) 推動農村普惠金融發(fā)展
第二部分將改革進行到底
中國經濟面臨的十大尖銳問題
中國經濟的唯一出路
市場出清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文火慢燉的金融去杠桿
第三部分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
租售并舉決定房地產業(yè)興衰
把脈住房公積金制度
新常態(tài)下人力資本需求與教育改革
流動兒童教育關乎城市未來
十三五規(guī)劃下的養(yǎng)老服務市場機會
第四部分法治中國新時代
司法改革還需大步向前
法治是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如何走出破產法實施困境?
第五部分從文明的角度把握中國的未來
從文明的角度把握中國的未來
文明古國能否再崛起?
三知:中國文化影響世界的三個支點
第六部分誰來監(jiān)督監(jiān)督者
誰來監(jiān)督監(jiān)督者:監(jiān)督權問責的邏輯與實現(xiàn)
黨內監(jiān)督尚需及時補短板
常態(tài)、新常態(tài)與非常態(tài)2012-2017年中國的政治發(fā)展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