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法學、神學與醫(yī)學是人類最古老的知識體系,其知識譜系的演變體現(xiàn)了人類文明與法治的進步。在我國,法學教育對于建設法治國家具有基礎性、根本性與前瞻性的作用,是全面實施依法治國偉大工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法學教育發(fā)展取得了顯著成績,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與人才保障。目前,隨著我國法治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與法律服務市場的變化,社會需要越來越多適應時代要求的法治人才,這對大學的法學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提高法律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滿足社會需求,已成為我國法學教育改革所面臨的重要課題與挑戰(zhàn)。
法學教育的本質(zhì)并非傳授單一的知識點,而是培養(yǎng)一種綜合的法律思維能力。法律是一種職業(yè),一種技術含量非常高的專業(yè)化的職業(yè),這個職業(yè)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也有多元的思維方式。我們應該培養(yǎng)像法律人那樣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全球化、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法律制度發(fā)生了新的變化,法律現(xiàn)象呈現(xiàn)出日益綜合化的趨勢。如何有效地分析和解決特定的法律問題,已經(jīng)不能再局限于某一單一法學學科,而應以整體系統(tǒng)的法學教育為背景,通過綜合的法律思維去分析、解決問題。因此,為適應社會需求,法科學生需要在短時間內(nèi)系統(tǒng)地學習法學的理論精髓,并融會貫通。這也為法律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法學教育中,教師是教學核心,尤其是青年教師,站在教學第一線。青年教師入職后面對的挑戰(zhàn)可能不是科研,而是教學。青年教師歷經(jīng)數(shù)十年的寒窗苦讀、精耕科研,如何以最短的時間從研究者轉換為授業(yè)者,是每一位初登講堂者須完成的必修課。教學大綱的設計、知識點的選取、典型案例的搜集、寓理論于案例的深入淺出等均是作為“初學者”的青年教師需要攻克的難關。初登講堂者往往都是學富五車的博士,但經(jīng)歷了漫長的學習生涯與科學研究過程,他們恐怕一時難以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法學的樂趣深入淺出地描繪給學生。
作為法學職業(yè)教育的共同體,我們須認識到,法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造就一批信念執(zhí)著、品德優(yōu)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zhì)法律人才,包括法學研究型人才、法律應用型人才、復合型法律人才等適應不同層次社會需求的法律人才。為了形成知識、能力和實踐之間的融合,我們需要系統(tǒng)地學習法律知識,但是知識并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通過法學知識的傳授培養(yǎng)一種能力,用能力來解決法律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對于研究型人才,我們應訓練其法學思維,啟迪其獨立研究和思考;對于應用型人才,我們也須培養(yǎng)其法律思維,將理論應用于實踐;對于復合型人才,我們要培養(yǎng)其綜合性應用思維,擴展其法律知識面。
法學教育的載體和紐帶在于教材的編寫和選用。無論是學生的學習,還是教師的講授,都依賴于課程的教材。傳統(tǒng)的法學教材,植根于各學科基礎理論,匯集各家觀點,力求完整、全面地為讀者介紹本學科的基本情況,歸納本學科的基本理論體系,詮釋本學科的基本法律規(guī)范。但對于正在接受系統(tǒng)法學教育洗禮的本科生乃至碩士生等群體而言,存在一種瓶頸性的困境。因缺乏系統(tǒng)的法學知識,在各家學說與艱深理論面前,法學初學者往往會“望而卻步”,期待一種通俗易懂的教材。事實上,法學是美妙而充滿魅力的科學,如果有一本教材能夠讓學生在輕松地閱讀學習中,直觀了解法學知識的初貌,培養(yǎng)學生對深入學習本學科法學理論的濃厚興趣,逐步引導其對這門學科開展探索,這必將是法學初學者的一種幸事。
此外,在信息化時代,法學初學者又須防范迷失于信息量過大而難以取舍、信息良莠不齊而缺乏甄別能力、知識的碎片化而難以形成法律思維等困境之中。事實上,法學知識和法律知識載體的多樣化、新型化也給法學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課題。例如,如何為法學本科生的每門專業(yè)課選擇正確、適量、重點突出、便于理解的教學素材,如何使得教學素材的載體既小又大,即教材的頁碼少但有用信息量大;如何使得教學素材的載體既簡單又復合,即教材所載學科理論和法律知識的信息重點一目了然但功能多用,能夠滿足學科入門、理論體系的提煉、法律知識的串聯(lián)、司法考試知識點等復合型功能需求。
可喜的是,法律出版社計劃出版一套“法學筆記系列教材”,這套教材由我國青年法學學者編寫,突出教材的“筆記”特色。其叢書編委均是具有長期豐富一線教學經(jīng)驗的中青年法學才俊。當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竺效教授與我交流這套新型法學教材的提議后,我開始關注這套教材的出版進展,也瀏覽了由他主編的第一本教材《環(huán)境法入門筆記》。我認為,這套教材的新意在于,將目標集中于引領法學初學者進入各個法學學科領域,使法學入門者能對各學科理論有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掌握其中重點,對各學科涉及的法律規(guī)定能在準確理解的基礎上嘗試應用,借助該套教材,激發(fā)讀者深入研習法學的興趣。同時,也有望這套教材能為初入講堂的青年教師提供較為高效的“教學入門速成課”。甚至可能成為那些因為各種原因從其他專業(yè)轉而從事法律實踐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提供法學各學科法律實踐的入門級“工具書”。
作為從事教學工作近三十年的法學教育者,看到這套新型教材的問世,感到欣慰與欣喜——欣慰于青年教師們能夠想讀者之所想,想后輩之所想,想學生之所想;欣喜于青年教師們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希望日后有更多青年學者加入到本套教材的編寫之中,為本套教材的完善提出真知灼見,在從事學術研究的同時不忘初心,致力于我國法學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韓大元
2016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