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脈診導論(第2版) 《脈診導論》出版已經有好幾年的時間了。近段時間,中醫(yī)脈診似乎成為中醫(yī)實踐推廣的熱點。社會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脈診之書、各種不同的脈診流派、層出不窮的脈診學習班。從這個現象出發(fā),我想明確兩個問題。問題l:導論的意思是什么?我想導論的意思應該是,作者對某一學科的發(fā)生、發(fā)展及其內在結構提出的整體性、指導性的意見。問題2:中醫(yī)的脈學理論與臨床學習需要這樣一個總結與指導的意見嗎?我的回答是:需要。 張仲景《傷寒論·序》中言:觀今之醫(yī),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終順舊。指出要想學好中醫(yī)一定要回到經典,即在《黃帝內經》:難經》等經典中探求本源。又指出學習中醫(yī)*的困難就是各承家技,而這正是脈診學習的難點。漢代以降,脈診之學花樣翻新。王叔和著《脈經》欲一統(tǒng)脈診之學,其志未酬。高陽生因之著《王叔和脈訣》,反到在后世形成《脈訣》出,《脈經》隱之論。自此以降,所出脈書,多是褒《脈經》,而貶《脈訣》。明·李時珍著《脈訣考證》,其意即在辨析不同脈診流派之異同。清·周學霆著《三指禪》,所言所論則皆獨出心裁,與眾不同,但內容卻是中規(guī)中矩。這些事例說明,要想立足傳統(tǒng)、面向未來,在脈診體系中還真得要有一個導論性的著作出現。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