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湄合作機制正式設立于2015年11月,是中國與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和越南等五個湄公河國家聯合發(fā)起的新型次區(qū)域合作機制。本書是國內*本專門研究瀾湄合作的著作,主要內容包括一帶一路與瀾湄機制的戰(zhàn)略關聯、推進瀾湄合作的困難與障礙、未來瀾湄合作的方向和路徑,以及云南參與瀾湄合作建設的對策思考等。書中還收錄了作者團隊關于瀾湄合作的一些學術成果和瀾湄合作的重要文獻及大事記等資料。
前 言
為了促進瀾湄次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可持續(xù)增長,建設面向和平與繁榮的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樹立以合作共贏為特征的新型國際關系典范,2015年11月12日,中國與湄公河五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在云南景洪舉行了外長會議,正式啟動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簡稱瀾湄機制,LMC)。2016年3月23日,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在海南三亞舉行,六國領導人圍繞同飲一江水,命運緊相連的會議主題共商發(fā)展大計,會議通過了《三亞宣言》等重要文件,確定了瀾湄機制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展示了六國的政治共識和決心。2017年12月15日,作為瀾湄合作從培育期進入成長期的一次重要會議,瀾湄合作第三次外長會在云南大理舉行。中國外交部王毅部長在此次外長會上表示,瀾湄各國一致同意做好機制化、合作廣度、合作規(guī)劃、能力建設、合作意識、開放度六個提升,打造瀾湄流域經濟發(fā)展帶,構建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2018年1月10日,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二次領導人會議在柬埔寨金邊舉行。中國總理李克強和柬埔寨首相洪森共同主持會議,老撾總理通倫、泰國總理巴育、越南總理阮春福和緬甸副總統吳敏瑞出席。會議指出,各國具有加強合作的政治意愿和經濟互補優(yōu)勢,愿加快推進瀾湄合作不斷壯大,加強水資源、互聯互通、農業(yè)、人文等領域合作,促進本地區(qū)和平安定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會議發(fā)表了《瀾滄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動計劃(2018~2022)》和《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二次領導人會議金邊宣言》。
對中國而言,當前積極倡導并推進瀾湄機制建設,是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在東南亞落地生根的一個重大舉措,也是踐行親誠惠容周邊外交和升級次區(qū)域合作的積極嘗試。不容忽視的是,湄公河次區(qū)域早已存在大湄公河次區(qū)域經濟合作(GMS)、湄公河委員會(MRC)等多個次區(qū)域合作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多層面的需求以及各方的利益。相比原有合作機制往往是針對某一領域、某一問題,或者由本區(qū)域以外的國家或機構主導,瀾湄合作機制雖然頗具自身特色,但在合作目標、領域、范圍等方面與其他機制存在交叉和重疊,眾多的合作機制也增加了各方的交易成本,這就意味著瀾湄合作機制建設必然是一個復雜、長期的過程,面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
在學術研究領域,國內學者一直給予關注和研究,在瀾湄次區(qū)域經濟一體化已經達到一定程度、關稅降低及道路聯通的邊際效應降低的情況下,特別是GMS幾乎不能有效解決中國重視的政治互信、安全合作以及非傳統安全等方面問題的情況下,應該如何深化瀾湄合作。一些前瞻性研究呈現與外交決策部門形成某種呼應和配合的趨勢,實現了學術研究與外交戰(zhàn)略之間的良性互動。此外,國外學者和研究機構主要針對瀾湄次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的社會影響,以及基礎設施、環(huán)境及生態(tài)等技術領域的合作開展了研究,也重點關注了中國參與瀾湄合作的動機、措施及影響。相關研究為本課題提供了重要參考和借鑒。但是,現有研究成果也存在兩個明顯不足:一是針對我國推進瀾湄機制的總體框架,LMC的目標和定位、推進方向和策略,LMC和GMS的關系處理等重要問題,仍然缺乏相應的關注和研究,遠不能滿足現實的需要;二是針對云南參與瀾湄合作的路徑和對策研究亟待加強。新的發(fā)展機遇之下,云南如何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在融入國家戰(zhàn)略、服務周邊外交過程中,將云南打造為面向中南半島的區(qū)域合作新高地,有效推動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等,迫切需要展開研究。
實際上到目前為止,中國在瀾湄機制方面尚未出臺全面、系統的規(guī)劃和方案,而云南省作為中國推進瀾湄合作的主體省份,如何主動服務瀾湄機制建設,融入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等相關研究,還存在很大的欠缺,遠不能適應當前推進瀾湄合作的迫切需要,不能適應一帶一路倡議和周邊外交的戰(zhàn)略需求。在此背景下,本課題通過研究瀾湄機制建設與一帶一路倡議及周邊外交等重大戰(zhàn)略的理論關聯與互動模式,試圖分析次區(qū)域合作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高階的(advanced)區(qū)域一體化的范式和路徑。此外,在研判瀾湄合作機制的發(fā)展態(tài)勢,對瀾湄機制當前面臨的難點進行全面、準確和及時研究的基礎上,把握國家下一步戰(zhàn)略部署,重點研究和謀劃云南參與瀾湄合作機制的方式和路徑,提出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和操作性的對策建議,均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盧光盛,云南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南亞東南亞研究院)副院長兼云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所長,云南大學周邊外交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東南亞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東南亞經濟、區(qū)域經濟合作與國際關系。
段濤,云南省商務研究院院長、副研究員,云南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在讀博士,《云南商務年鑒》《中國南亞商務年鑒》主編。主要從事東南亞國際關系、瀾湄次區(qū)域以及云南商務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云南省發(fā)展研究中心重點項目等多個課題,在云南對外開放領域組織或參與100余項規(guī)劃編制和課題研究,在《思想戰(zhàn)線》《復旦國際關系評論》等刊物發(fā)表文章十余篇。
金珍,云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云南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在讀博士。主要從事東南亞國際關系、瀾湄次區(qū)域合作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等多項課題,在《東南亞研究》《南亞研究》等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多篇。
一 一帶一路與瀾湄合作的戰(zhàn)略關聯研究
。ㄒ唬戜睾献鳈C制成立的背景和過程/002
1.
瀾湄合作機制成立的背景/002
2. 瀾湄合作機制成立的過程/003
。ǘ戜睾献鳈C制成立的原因/005
1.
瀾湄機制的建立在理論上有其必要性和緊迫性/005
2.
瀾湄機制的建立在現實層面有其緊迫性和創(chuàng)新性/008
。ㄈ戜貦C制的成立有著多方面的積極意義/011
。ㄋ模戜睾献鳈C制的3 5 X合作框架/013
1.
瀾湄合作機制的三大支柱/014
2. 瀾湄合作機制的五大優(yōu)先合作方向/014
3.
瀾湄合作機制今后的提升方向/016
。ㄎ澹戜睾献髋c一帶一路的戰(zhàn)略關聯分析/017
1.一帶一路倡議為瀾湄機制建設帶來重要機遇/017
2.
瀾湄機制是一帶一路倡議在東南亞實現突破的關鍵/018
3. 瀾湄機制是一帶一路背景下構建周邊外交依托的重要舉措/020
4.
瀾湄機制是在更廣泛范圍內推進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積極探索/021
二 推進瀾湄合作機制建設的困難與障礙分析
(一)瀾湄機制合作領域的推進問題/026
1.
如何切實提升經濟領域合作/026
2. 經濟合作之外的政治安全合作如何突破瓶頸/027
3.
社會人文交流等如何創(chuàng)新開展/029
4.
跨境水資源合作、完善國際減貧合作機制等敏感問題的處理/030
。ǘ戜貦C制措施推進問題/033
1.
項目選擇/034
2. 資金來源/035
3. 早期收獲/036
。ㄈ╆P系協調問題/037
1. LMC
與GMS 等區(qū)域已有合作機制及安排的協調問題/037
2. LMC
與東盟、美、日、韓、印等外部力量的各種競爭性關系的安排/039
3.
國內各省區(qū)無序競爭、協同不足的問題/043
。ㄋ模㎜MC機制內部國家的認可及共識問題/045
1. 中國在LMC
中的資金投入與支持力度/046
2. 湄公河各國對LMC
的認可與接受程度/047
。ㄎ澹戜貒颐\共同體建設過程中面臨的困難/050
1.
瀾湄命運共同體的由來及意義/050
2. 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的目標設想/052
3.
如何處理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建設中面臨的不確定性影響因素/053
4.
推進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建設的路徑選擇/058
三 我國推進瀾湄合作機制建設的路徑和方向研究
。ㄒ唬┛傮w思路/060
1.
戰(zhàn)略層面,提升瀾湄合作到一帶一路倡議早期收獲高度/060
2. 定位層面,明確為大湄公河次區(qū)域經濟合作升級版/061
3.
理念層面,探索打造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062
4. 策略層面,重點發(fā)展與中路老撾、泰國和柬埔寨的合作/065
5.
方法層面,在重點領域實現早期收獲和形成示范帶動效應/066
(二)階段目標/067
1.
近期目標(2018~2022年)/067
2. 中期目標(2022~2025年)/068
3.
遠期目標(2026~2030年)/069
。ㄈ┲饕瓌t/070
1. 對接協調,共同發(fā)展/070
2.
規(guī)避風險,合理評估/072
3. 循序漸進,以點帶面/072
4. 優(yōu)勢互補,互利共贏/073
5.
凸顯實效,惠及民生/074
。ㄋ模┩七M瀾湄合作機制建設的重點領域/074
1. 互聯互通/074
2.
產能合作/077
3. 跨境經濟/079
4. 水資源合作/081
5. 農業(yè)合作/082
6.
減貧合作/084
7. 投資貿易/086
8. 安全合作/088
9.
人文交流合作/092
四 云南參與瀾湄合作機制建設的對策
。ㄒ唬┰颇蠀⑴c瀾湄合作的現狀/096
1.
云南為參與瀾湄合作機制成立了常設機構/096
2. 云南涉及瀾湄區(qū)域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097
3.
云南參與瀾湄合作多領域初見項目雛形/098
4. 云南不斷推進與湄公河國家的政策溝通/098
5.
云南與湄公河國家貿易暢通水平不斷提升/099
。ǘ┰颇蠀⑴c瀾湄合作存在的問題/099
1.
對云南參與瀾湄合作的定位不夠明確/099
2. 把握戰(zhàn)略機遇、承接服務國家的主動性不足/100
3.
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對承接瀾湄合作的抓手不足/100
4. 口岸基礎設施滯后,交通網絡不完善/101
5.
開放載體和平臺機制功能不強/101
。ㄈ┰颇蠀⑴c瀾湄合作的挑戰(zhàn)/102
1. 周邊局勢缺乏穩(wěn)定性/102
2.
區(qū)域經濟政治局勢錯綜復雜/102
3. 云南輻射帶動面臨區(qū)域競爭加。102
。ㄋ模┰颇蠀⑴c瀾湄合作的機遇/103
1.
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戰(zhàn)略定位的歷史機遇/103
2. 國家重要戰(zhàn)略疊加交匯/104
3.
瀾湄合作意愿不斷加強/104
4. 云南參與實力不斷夯實/105
(五)戰(zhàn)略思路/105
1.
構建全域全面參與新格局/106
2. 積極打造參與瀾湄合作發(fā)展的中軸/107
3.
帶動構建參與瀾湄合作發(fā)展的兩翼/107
。⿲Σ呗窂浇ㄗh/108
1.
爭取地方承接主體地位,換位服務國家,積極主動擔當/109
2. 深挖云南自身跨境合作優(yōu)勢,與周邊省區(qū)錯位協同/109
3.
契合瀾湄合作,帶動全域交流合作扎實推進/109
4. 整合扶持、優(yōu)化環(huán)境,激發(fā)企業(yè)活力和市場跨境合作/110
5.
秉持互利共贏理念,先行先試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110
。ㄆ撸┲饕蝿战ㄗh/111
1.
加快構建云南與瀾湄區(qū)域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111
2. 以產能合作支撐云南參與瀾湄機制建設核心動力/112
3.
以農業(yè)合作澆筑云南參與瀾湄機制建設的產業(yè)基石/113
4. 加快構建云南輻射瀾湄區(qū)域能源及信息網絡/114
5.
提升瀾湄區(qū)域間貿易互補和平衡發(fā)展水平/115
6. 切實提升云南與湄公河國家相互投資水平/115
7.
構建瀾湄園園合作新模式和新紐帶/117
8. 優(yōu)先加快面向瀾湄區(qū)域的口岸建設/118
9.
推動瀾湄區(qū)域一體化現代物流體系建設/118
10. 探索云南與湄公河國家金融合作新路徑和新空間/119
11.
打造跨境旅游成為瀾湄合作發(fā)展新動力/120
12. 主動引導瀾湄區(qū)域貿易投資便利化合作/121
13.
系牢云南與湄公河國家文化交流紐帶/122
14. 深化云南與湄公河國家科技合作/123
15.
推動云南與湄公河國家教育培訓合作/124
16. 積極帶動瀾湄區(qū)域提高醫(yī)療衛(wèi)生合作水平/125
17.
參與和推動瀾湄區(qū)域生態(tài)保護合作機制建設/126
18.
積極推動瀾湄區(qū)域減貧開發(fā)合作機制建設/126
(八)工作措施建議/127
1.
強化云南參與瀾湄合作機制建設的統一領導/127
2. 匯聚全省之力,整合各方資源,提升參與力度和可持續(xù)性/128
3.
立足沿邊、內聯外接,構建錯位協同的新合作模式/129
4. 以國際化視野,切實加強人才隊伍保障和境外宣傳營銷/130
5.
以可持續(xù)為目標,著力培育參與瀾湄合作的云南軟實力/131
6.
主動承接、超前動作,爭取瀾湄合作機制、機構和功能落地/132
參考文獻/134
附錄一 瀾湄合作相關研究成果/141
附錄二
瀾湄合作相關重要文件/220
附錄三 瀾湄合作發(fā)展歷程大事記/249
附錄四
中國國家層面涉及瀾湄合作文件清單/260
后 記/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