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周頤年譜》以詞為專業(yè),致力50年,為晚清四大家之一。20歲前,詞作主“性靈”,“好為側(cè)艷語”,“固無所謂感事”(趙尊岳《蕙風詞史》)。辛亥革命后,況周頤與朱孝臧唱和,受朱影響,嚴于守律,于詞益工,但大都是“故國”之思,抒寫封建遺老情緒。
《況周頤年譜》是況周頤先生的年譜。
鄭煒明(1958一),常用筆名葦鳴,澳門永久居民。原籍浙江寧波鄞縣,生於上海。澳門東亞太學本科學院首屆一等榮譽文學士(中國語言文學)、澳門東亞大學研究院中國文史學部首屆文學碩士(中國歷史)、(北京)中央民族大學文學博士。
曾於澳門東亞大學(後易名澳門大學)、香港沖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等院校從事教研工作。
現(xiàn)為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shù)館高級研究員、副館長(學術(shù)),兼為山東大學校聘中國史博士生導師暨該校歷史文化學院兼職教授、云南大學校聘客座教授、黑龍江大學校聘客座教授等,并為中國詞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已出版學術(shù)著作(包括著述、主編)五十余種,發(fā)表論文二百余篇。師事饒宗頤、羅伉烈、馬學良、戴慶廈、林子昇、黃兆漢等諸位先生,并曾從全漢昇、王堯、謝冕、楊匡漢、周兆新、柳存仁、蕭慶威(後易名山崎慶威)、云惟利等先生游。研究以華學為主,涵蓋詞學、筒帛學、文學史、現(xiàn)當代文學、文獻學、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和饒學等領(lǐng)域。陳玉瑩,英國南開普敦大學理學(財務學)碩士,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資深會員(FCCA),澳門核數(shù)師公會副理事長。自由學者。著有《況周頤年譜》(2011年增訂本,合著)和《論{蕙風詞話)的文獻整理》(合著)、《從若干新見史料論潮陽陳氏運闡、運彰昆仲與況周頤之詞學淵源》(合著)、《選堂字考》(合著)等論文。
序一 饒師宗頤先生
序二 羅師忼烈先生
序三 葉嘉瑩先生
題辭 周退密先生手稿
敘例
年譜
附錄一:況周頤名號一覽
附錄二:況周頤著述知見目
本譜各版本后記
后記
《況周頤年譜》:
1892光緒十八年壬辰三十二歲
春,先生晤易順鼎于蘇州。
據(jù)《壽樓春》“紉湘蘭情芳”序:“余與實甫聞聲相思十余年矣,壬辰春晤于蘇州……”
〔按一〕《賴譜》系此數(shù)據(jù)于是年。《丁譜》引《詞林新語》筆記,以左證先生是年與易順鼎交往事!抖∽V》云:“得于蘇州晤易順鼎,欣然道故,先生且挾之肘掖,曰:‘吾抱道在躬。’遂傳為詞林新語。”②唯是年先生與易氏初識,當無“道故”之說。考《詞林新語》筆記原文,全句實為:“龍陽易實甫,仕而不達,漸簡右江道,途出海上,臨桂況蕙風見之,欣然道故,挾之肘掖曰:‘吾抱道在躬!雹酃手壬撕笤贂资嫌谏虾#弧对~林新語》此條應系于先生在上海時期,《丁譜》失考。先生之“抱道在躬”一語,另有本事,請參本譜是年正月二十日以前某夕條。
〔按二〕易順鼎(1858—1920),湖南龍陽人。字實甫,一作實父,又字石甫、碩甫、中碩、中實、仲碩、易碩,號哭盒、琴志樓等等。光緒元年中舉。納資以道員用,歷任河南候補道。甲午中日戰(zhàn)起,兩赴臺灣,助劉永?箲(zhàn)。后官至廣東欽廉道、高雷道。1913年,由袁克文薦任印鑄局參事,任內(nèi)兩署局長。袁世凱死后寄情詩酒。工詩詞及駢文,與樊增祥齊名。著作甚伙,刻入《琴志樓叢書》。
……
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