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心理學是現代生活中人們涉及極為廣泛的主題,因為人的生活行為主要是由人的心理決定的。心理學家認為,心理學家的任務就是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人類的行為,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我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處世態(tài)度等,都離不開心理學?梢哉f,心理學與一個人的幸福生活密切相關。
本書從自我修煉、人際關系、幸福人生等方面入手,列舉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心理現象及心理問題,并對這些現象和問題進行了深入解析,是讀者學習心理學、構建美好生活的好助手。
《生活中的行為心理學》:
用樂觀心態(tài)面對生活
現代社會,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的壓力越來越大,老人的贍養(yǎng),工作的安排,家庭的壓力,子女的就業(yè),兒女的嫁娶,社會的競爭,人際的交往等等,無不侵擾打攪著我們的生活。無奈、煩躁、憂慮、彷徨,甚至悲傷、絕望。把我們團團圍住,也使得我們越來越疲憊。在工作、家庭雙重重擔的壓力下,我們變得老了許多。我們在不自覺地跟同學、同事的比較之中變得悲觀,變得消極,變得不知道如何處理我們的情緒。
其實生活中諸多的不如意,我們沒必要過多地計較個人的得與失;把心放寬,你就會發(fā)現你的生活永遠是陽光明媚的春天。
《魯濱遜漂流記》里面的主人公魯濱遜·克羅索,被海浪帶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度過了漫長的二十六年。
魯濱遜被送到小島上的第一天,他列出了兩份清單,一份列出自己的不幸以及面對的困難,另一份是列出自己的幸運以及擁有的東西。他在第一份清單上寫了“流落荒島,擺脫困境已屬無望”。第二份清單上寫船上人員,除了我以外全部葬身海底。魯濱遜利用一切,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利用槍、陷阱捕捉獵物;自己搭建房子,這些奇跡般的生活讓魯濱遜不至于餓死,這些生活的起因都是那兩份清單。
魯濱遜的故事是我們從小就了解的故事,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提取一些我們可以學習到得地方。在日常生活中,面對問題時,可以先列兩份清單,寫一寫自己所擁有的,是否命運真的如此不公;再來想想,凡事向好的方面著想,也就會發(fā)現其實我們已經過得很好了,我們已經擁有了很多,我們的生活也已經很幸福了,至少我們不用露宿街頭,忍饑挨餓。凡事樂觀地去想,就會打開自己的心結,更好地生活下去,心境也就會更加明朗。
凡事向好的方面著想,并不是盲目樂觀,而是科學地對待困難和挑戰(zhàn),從挫折和挑戰(zhàn)中尋找人生突圍的缺口和良機。仔細審視我們周圍普通人的生活和成長、成功經歷,不難發(fā)現,許多人的生活印證了這樣一事實:只有扎扎實實生活,正視現實、不甘沉淪、努力向前,任何困難都會被戰(zhàn)勝,任何逆境都會過去!
有這樣一個家長與孩子互動的游戲:“凡事往好處想”的游戲。
媽媽問孩子:“今天上學發(fā)現,口袋的十元不見了,請往好處想……”
孩子回答:“還好不見的不是一百元……”
父親回答:“撿到的人一定很高興……”
媽媽問孩子:“今天上學后開始下起大雨,請往好處想……”
孩子回答:“還好舅舅家住的近,可以幫我送傘……” 媽媽問孩子:“很用功的準備期中考試,結果成績非常的不理想,請往好處想……”
孩子回答:“還好不是期末考試……”
這個游戲很有趣,凡事往好處想,整個心情就變得不一樣了。記得有個故事,一個女孩遺失了一支心愛的手表,一直悶悶不樂,茶不思、飯不想,甚至因此而生病了。
神父來探病時問她:“如果有一天你不小心掉了十萬元錢,你會不會再大意遺失另外二十萬呢!”
女孩回答:“當然不會!
神父又說:“那你為何要讓自己在掉了一支手表之后,又丟掉了兩個禮拜的快樂!甚至還賠上了兩個禮拜的健康呢!”
女孩如大夢初醒般地跳下床來,說:“對!我拒絕繼續(xù)損失下去,從現在開始我要想辦法,再賺回一支手表!
人生嘛,本來就是有輸有贏,更是有挑戰(zhàn)性的,輸了又何妨。只要真真切切的為自己而活,這才叫做真正的生命。有些人就是因為不肯接受事實重新開始以致越輸越多,終至不可收拾。凡事都向好的方面著想,是一種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在市場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每個人都面臨挑戰(zhàn),但更多的是機遇。向好的方面著想,就是弱化挑戰(zhàn)、放大機遇,以飽滿的精神迎接機遇、把握機遇。
樂觀的人處處可見“青草池邊處處花”,“百烏枝頭唱春山”;悲觀的人時時感到“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風過芭蕉雨滴殘”。
一個心態(tài)正常的人可在茫茫的夜空中讀出星光燦爛,增強自己對生活的自信;一個心態(tài)不正常的人讓黑暗埋葬了自己且越葬越深。
因此,無論何時何地身處何境,都要用樂觀的態(tài)度微笑著對待生活,微笑是樂觀擊敗悲觀的有力武器。微笑著,生命才能將不利于自己的局面一點點打開。
守住樂觀的心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能看遍天上勝景,覽盡人間春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