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12·30”甘肅永昌群體性事件為研究對象,研究中國西部落后地區(qū)縣域城鎮(zhèn)化過程中的社會沖突情況,研究縣域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背景、動員機理、群體性事件演變過程。構建社會沖突管理的基本框架,群體性事件應急處置的基本流程與要點。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對“12·30” 甘肅永昌群體性事件的系統(tǒng)調查研究,提出化解城鎮(zhèn)化過程中社會沖突的建議,并為地方政府處置群體性事件提供思路。
目錄
1.\t案例背景-永昌縣基本情況
2.\t永昌縣城市化進程中的主要社會沖突
3.\t永昌“12.30”群體性事件
4.\t近年來中國縣域典型群體性事件
5.\t群體性事件動員機理研究
6.\t社會沖突管理
出版前言
俗話說:“亡羊補牢”,“吃一塹、長一智”。建立獨立、權威、專業(yè)的調查制度,對所發(fā)生的突發(fā)事件進行深入剖析,全面總結經驗教訓,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整改措施,是應急管理工作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轉“危”為“機”、“在歷史的災難中實現歷史的進步”的重要手段。《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fā)事件應對法》第六十二條規(guī)定:“履行統(tǒng)一領導職責的人民政府應當及時查明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經過和原因,總結突發(fā)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經驗教訓,制定改進措施,并向上一級人民政府提出報告。”“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發(fā)生后,黨中央、國務院要求調查處理工作做到“查明白、寫明白、講明白、聽明白”。山東省青島市“11·22”中石化東黃輸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別重大事故發(fā)生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用生命和鮮血換取的事故教訓,不能再用生命和鮮血去驗證”,要做到“一廠出事故、萬廠受教育,一地有隱患、全國受警示”。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發(fā)生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要徹查事故責任并嚴肅追責,給社會一個負責任的交代。
案例研究是推動應急管理教學培訓、科研咨詢、對外合作、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從教學培訓來看,案例教學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已被廣泛運用于法律、醫(yī)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實踐性較強的教育培訓領域中。從科研咨詢來看,通過開展案例研究,建立案例庫,有利于及時掌握全國應急管理理論與實踐的前沿動態(tài),提高科研咨詢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從對外合作來看,通過聯合進行案例開發(fā)、共享案例資料等,有利于建設一個學術信息資源共享的案例庫資源平臺。從人才培養(yǎng)來看,案例研究有利于推進應急管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形成一支業(yè)務熟練、結構合理、分工明確的教學科研隊伍。近年來,部分國際組織和發(fā)達國家特別重視突發(fā)事件案例庫建設。聯合國開發(fā)計劃署(UNDP)、歐盟(EU)、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
宋勁松1999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曾先后在國家部委和中央企業(yè)工作。2009年調入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從事應急管理教學、科研和咨詢工作。曾任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理事。出版專著《現代企業(yè)理論與實踐》《滬深300指數期貨投資策略與風險管理》《突發(fā)事件應急指揮》《應急管理社會動員》等著作,發(fā)表學術論文60余篇。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正在主持國家社科重點課題“大規(guī)模傳染病應急產品生產能力儲備研究”和“中國聯通應急預案體系優(yōu)化”咨詢項目。多個《送閱件》得到國務院領導批示,其中優(yōu)化我國應急預案的建議直接推動我國應急預案體系優(yōu)化工作,2012年參加國家應急預案建設情況調研,參與國家《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的起草。
第一章 甘肅永昌“12·30”群體性聚集事件介紹/001
第一節(jié) 事件基本情況/001
第二節(jié) 地方政府對事件的信息公開工作/006
第三節(jié) 事件輿情分析/011
第四節(jié) 媒體的事后評論與調查/022
第五節(jié) 事件梳理與折射問題/040
第二章 甘肅省永昌縣的社會、經濟、教育概況/044
第一節(jié) 永昌縣概況/044
第二節(jié) 永昌縣經濟、社會事業(yè)發(fā)展狀況/048
第三節(jié) 永昌縣城鎮(zhèn)化發(fā)展概況/057
第四節(jié) 永昌縣城鎮(zhèn)化進程中的教育現狀/068
第三章 社會沖突理論視角下的永昌“12·30”事件/081
第一節(jié) 國內外社會沖突基本理論概述/081
第二節(jié) 社會沖突分析框架和沖突升級理論及其適用/092
第三節(jié) 基于社會沖突升級理論的永昌“12·30”事件分析/099
第四節(jié) 永昌縣城鎮(zhèn)化發(fā)展與社會沖突的關系分析
——基于1000份問卷的調查/103
第五節(jié) 永昌縣城鎮(zhèn)化進程中社會沖突的原因及特點/113
第四章 永昌“12·30”事件群體動員機理分析/123
第一節(jié) 群體性事件動員理論的國內外研究概述/124
第二節(jié) 不同學科視角下的群體性事件動員理論/127
第三節(jié) 甘肅永昌“12·30”事件群體動員機理分析/144
第四節(jié) 典型案例對比分析/153
第五章 永昌“12·30”事件政府處置研究/160
第一節(jié) 中國群體性事件應急管理理論分析/160
第二節(jié) 永昌“12·30”事件政府處置情況/168
第三節(jié) 永昌“12·30”事件政府處置效果評價/176
第四節(jié) 完善我國群體性事件處置機制/190
第六章 中國西部地區(qū)城鎮(zhèn)化過程中的社會沖突/197
第一節(jié) 中國西部地區(qū)概況/197
第二節(jié) 中國西部地區(qū)城鎮(zhèn)化進程中的社會沖突/208
第三節(jié) 青少年關愛與西部地區(qū)社會沖突/223
附錄一 甘肅省永昌縣城鎮(zhèn)化發(fā)展情況調查問卷/249
附錄二 永昌“12·30”事件的有關博客文章/257
致 謝/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