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柏鳴、方海編著的《家具設計資料集》是一部現(xiàn)代家具設計工具書,內容包括緒論、上卷(基礎篇)和下卷(設計篇)。緒論介紹了家具的起緣演變歷程,各民族、地域家具的特點及發(fā)展;基礎篇提供了家具設計需要的基本信息、標準和規(guī)范、家具材料及相應結構、人體工程學與家具的功能等;設計篇為家具設計實務提供直接的參考資料,包括民用家具設計、辦公家具設計、特種家具設計和系統(tǒng)家具設計,特別是品牌構筑與產品服務體系設計體現(xiàn)了至今國際上最新的大設計概念、設計思想、理念、工具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傳統(tǒng)的家具設計理論。
方海建筑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自1981年在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學習建筑學并于1985年和1988年分獲建筑學學士和碩士學位,后留校工作。處1996年在芬蘭、瑞典攻讀博士學位,其主要課程是現(xiàn)代家具設計研究,同時研究北歐當代建筑與設計,2004年在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阿爾托大學)獲得設計學位博士學位,并出版其博士論文《現(xiàn)代家具設計中的“中國主義”》。自2005年在阿爾托大學擔任研究員和博士導師,自2008年擔任奧地利國學科學院研究基金評審委員,自2009年擔任東芬蘭大學博士論文評閱人。其他學術著作包括《約里奧·庫卡波羅》、《感官性極少主義:建筑大師多維透視》、《建筑與家具》和《芬蘭新建筑》系列等共20余部,發(fā)表學術論文100余篇,于2005年在芬蘭被授予“文化成就獎”
從1997年起,方海開始與芬蘭設計大師約里奧·庫卡波羅合作,在建筑、室內、家具及燈具設計等方面完成了一系列的工作,其中包括:深圳家具設計研究院、“東西方家具”系列及聯(lián)合國竹藤產品組織的“傳統(tǒng)竹家具的現(xiàn)代文化”項目。方海在中國
芬蘭和瑞典等20多所大學做過演講,并曾在1998-2008年間擔任深圳-香港國際家具博覽會評委,任教于北京大學、同濟大學、江南大學、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等國內多所大學,現(xiàn)任廣東工業(yè)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序
前言
0 緒論
0.1 家具的緣起
0.2 系統(tǒng)與流派
O.3 中國家具系統(tǒng)
0.4 歐洲家具系統(tǒng)
0.5 現(xiàn)代家具:國際式及全球一體化
O.6 家具的風格特征
上卷 基礎篇
1 家具的分類
1.1 按所用基材分類
1.2 按基本功能分類
1.3 按基本形式分類
1.4 按使用場所分類
1.5 按放置形式分類
1.6 按結構形式分類
1.7 按系統(tǒng)性質分類
2 家具材料與結構
2.1 家具設計的選材準則
2.2 具體材料的特性與家具結構
3 人體工程學與家具功能
3.1 人體參數(shù)與家具尺度
3.2 家具功能設計
3.3 基于人體工程學的安全性與舒適性設計
4 家具感性設計基礎
4.1 知覺要素
4.2 家具美學造型法則
4.3 其他感覺設計
4.4 家具的文化內涵
下卷 設計篇
1 民用家具的常規(guī)設計
1.1 主臥室家具
1.2 子女房家具
1.3 客廳家具
1.4 餐廳家具
1.5 書房家具
1.6 門廳家具
1.7 衛(wèi)浴家具
2 辦公家具的常規(guī)設計
2.1 管理層家具
2.2 職員區(qū)家具
2.3 接待區(qū)家具
2.4 會議室家具
2.5 培訓室家具
2.6 休閑區(qū)家具
3 特種家具的常規(guī)設計
3.1 商業(yè)空間
3.2 娛樂空間
3.3 特殊空間
4 系統(tǒng)家具的設計
4.1 標準化設計思想與“蘑菇式”模型
4.2 母板插接系統(tǒng)
4.3 二維模數(shù)
4.4 三維模數(shù)
4.5 旁板結構系統(tǒng)
4.6 組合桌與工作站
5 品牌構筑與產品服務體系設計
5.1 基于企業(yè)綜合系統(tǒng)的大設計概念
5.2 創(chuàng)新設計的基本程序與相應工具
5.3 準設計
5.4 概念生成
5.5 設計輸出與傳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