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一個女人》出版于2004年,入圍2005年布克國際文學獎短名單,榮獲2006年《洛杉磯時報》圖書獎,并于2010年由以色列著名導演伊安·瑞克利斯改編成電影《人力資源經(jīng)理》。
這是一次古怪的英雄救美。美人在故事的開頭就死于耶路撒冷集市上發(fā)生的一起爆炸事件,身份不明,只有一張工資單暗示她曾是某大型面包店的夜間清潔工。于是,迅速有記者撰文,抨擊這家企業(yè)缺乏人道主義精神。調(diào)查和善后的工作不幸落在了人力資源經(jīng)理身上。一連幾天,他接觸了夜班同事、報社記者、醫(yī)院人員、駐外領事……眾人零星的話語都轉述著這個女人的美麗。他先是困惑,而后著迷,鬼使神差地帶著女人的棺槨搭乘航班,并一路翻山越嶺返回故土。實用主義的公關任務變成了一次不計代價的救贖之旅……
亞伯拉罕耶霍舒亞(A.B.Yehoshua,1936-)是以色列當代重要作家,與阿摩司奧茲、大衛(wèi)格羅斯曼并稱以色列文學鐵三角。
1954年到1957年,他以跳傘兵的身份在部隊服役,而后在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攻讀文學與哲學,于1961年獲學士學位,在中學任教。他的妻子麗芙卡是一位臨床心理學家和心理分析學家。1963年到1967年,他隨赴法讀博的妻子一同來到巴黎,擔任世界猶太學生聯(lián)盟的秘書長一職。1972年,他回到以色列,在海法大學教授比較文學和希伯來文學。1975年,他受邀成為牛津大學圣十字學院的客座作家。之后,他還擔任過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的客座教授。
在結束兵役后,耶霍舒亞便以短篇小說為開端,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他的首本故事集《老人之死》出版于1962年,并由此成為新浪潮文學運動著名人物。他自稱深受弗朗茨·卡夫卡、威廉·?思{以及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nóng)的影響,迄今為止,已創(chuàng)作了《被解放的新娘》《曼尼先生》《友好的火》《回顧展》等十一部長篇小說,還有短篇小說、戲劇和散文等作品。他曾入圍首屆布克國際文學獎,榮獲以色列國家文學獎、美國猶太圖書獎、法國美第奇外國文學大獎等諸多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