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又名《南華經(jīng)》,是道家經(jīng)文,是戰(zhàn)國中期莊子及其后學所著,到了漢代以后,便尊之為《南華經(jīng)》,且封莊子為南華真人。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shù)、美學、審美觀等。其內(nèi)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shù)、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漢族,宋國蒙人。我國先秦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shù)界尊為“老莊哲學”,然文采更勝老子。代表作《莊子》并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肚f子詮解》汲取了其他《莊子》版本的精華之處,按照原文、注釋、譯文、品莊悟道、集評的體例進行了全新的解讀,力求以詳細、準確的有益闡釋,展現(xiàn)出《莊子》書中灼灼的智慧之光,使人在閱讀時產(chǎn)生耳目一新的感覺,體會到其中深遠的寓意。
目錄
內(nèi)篇
逍遙游
齊物論
養(yǎng)生主
人間世
德充符
大宗師
應帝王
外篇
駢拇
馬蹄
胠篋
在宥
天地
天道
天運
刻意
繕性
秋水
至樂
達生
山木
田子方
知北游
雜篇
庚桑楚
徐無鬼
則陽
外物
寓言
讓王
盜跖
說劍
漁父
列御寇
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