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引入以迪克西特的新經濟治理理論,試圖從集群企業(yè)的自選擇角度解釋產業(yè)集群特征與集群治理模式之間的影響機制。
產業(yè)集群治理機制的核心是集群企業(yè)在信息和實施等約束條件下對治理制度的內生的制度選擇問題。本研究力圖構建“集群特征—交易特征—治理模式”的基本邏輯。產業(yè)集群中能動的主體就是企業(yè),集群治理制度來源于企業(yè)克服其他企業(yè)的機會主義行為的需要,企業(yè)會選擇成本較低的治理方式,集群特征決定了交易過程的信息差別和實施差別,從而決定了企業(yè)對治理模式的選擇。
本書在新經濟治理理論基礎上,建立產業(yè)集群治理制度自選擇的基本模型、關系型治理與規(guī)則型治理的雙邊治理選擇模型、產業(yè)集群特征與治理模式的多邊匹配模型,并考察了國企主導的產業(yè)集群治理問題。結合基本理論模型,通過對國內外產業(yè)集群的跨案例研究、東北裝備制造業(yè)集群案例研究、以及網(wǎng)絡平臺治理案例研究,對理論邏輯進行檢驗和應用。
安崗
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7年獲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2009--2012年東北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后,2014--2015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哈斯商學院訪問學者。研究方向主要在國際經濟學與產業(yè)組織、大國經濟學等領域;曾在《產業(yè)經濟評論(山東大學)》《運籌與管理》《經濟學家》《財經問題研究》《日本研究》等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3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1項,遼寧省社科聯(lián)研究課題重點研究項目1項,主要參與(排名第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研究成果榮獲2012年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三),2012年沈陽市自然科學學術成果一等獎。
李凱
東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東北振興研究院副院長,原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產業(yè)經濟研究所所長;兼任全國經濟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遼寧省管理科學研究會理事長、遼寧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多年以來活躍在產業(yè)經濟與產業(yè)組織研究領域,在《管理世界》《中國工業(yè)經濟》《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等國際、國內核心期刊和會議上發(fā)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00余篇;主持國家科技攻關重大項目1項,國家自然基金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7項;獲部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獲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目錄
第1章 緒言 6
1.1 研究的現(xiàn)實與理論背景 6
1.2 研究的動機、目的與意義 10
1.3 研究的方法與技術路線 12
1.4 研究的內容安排 13
第2章 集群治理及新經濟治理理論綜述 15
2.1 集群治理理論存在的問題 15
2.2 集群治理制度的自我選擇邏輯 17
2.2.1 集群治理文獻的三個研究視角 17
2.2.2 核心問題的比較與評述 23
2.3 新經濟治理理論的治理邏輯、三方體系及其相互關系 31
2.3.1 經濟治理的含義、邏輯和核心問題 31
2.3.2 經濟治理的三方分類體系及研究進展 32
2.3.3 經濟治理方式之間的關系及選擇條件 40
2.3.4 新經濟治理理論的應用 44
2.4 新近研究進展與未來研究展望 49
2.4.1 新近研究進展 49
2.4.2 未來研究展望 53
第3章 產業(yè)集群治理制度自選擇的理論框架 56
3.2 產業(yè)集群治理制度自選擇的理論與模型研究 57
3.2.1 治理制度自我選擇的基本理論與模型 57
3.2.2 關系型治理與規(guī)則型治理的選擇模型 57
3.2.3 產業(yè)集群特征與治理模式的匹配模型 58
3.3 產業(yè)集群治理機制演化模型 59
第4章 基于經濟治理理論的集群治理自我選擇機制及其條件——雙邊關系模型 60
4.1 引言 60
4.2 雙邊關系模型 62
4.2.1 基本假設 62
4.2.2 代理方的最優(yōu)反應 63
4.2.3 委托方的最優(yōu)反應 65
4.2.4 委托人的機會主義行為與契約自我實施的條件 67
4.2.5 雙邊關系下治理方式的選擇及條件 69
4.3 條件內生性討論 71
4.4 總結與展望 71
第5章 企業(yè)異質性、多邊匹配與集群治理機制選擇——多邊關系模型 72
5.1 引言 72
5.2 模型假設 73
5.3 企業(yè)行為 75
5.3.1 支付矩陣 75
5.3.2 不同時期的行為選擇 76
5.4 均衡 77
5.4.1 “違約”的現(xiàn)時收益 78
5.4.2 “違約”的預期成本 78
5.4.3 成本與收益的比較 78
5.5 討論 83
5.5.1 和 與參數(shù) , 的關系 83
5.5.2 影響參數(shù) , 的因素 86
5.6 結束語 89
附錄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