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歌研究》是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所創(chuàng)辦的大型學術叢刊,內(nèi)容涉及古今中外的詩歌研究。自創(chuàng)刊號起,先后設置有中國古代詩歌研究、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研究、中國詩歌理論研究、中國少數(shù)民族詩歌研究、當代海外華人詩歌研究及中西比較詩學研究、詩學史及詩學文獻研究、青年論壇等欄目。 其中詩學史及詩學文獻研究、青年論壇,為特色欄目。前者關注學術史和詩學文獻的總結(jié)整理,包括極有價值但其它刊物很難包容的譜錄類成果。后者主要關注年青學者的重要研究成果,積極扶持界后勁的成長。在海內(nèi)外學術界有很好的聲譽。《中國詩歌研究》堅持學術本位的宗旨、執(zhí)著言之有物的標準,逐漸獲得學界的認可?锏淖髡哧犖榘酥袊鐣茖W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nèi)重要高校的科研人員,也包括香港、臺灣等海外學人,還有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外學者。一些重要數(shù)據(jù)庫和評價機構也先后將《中國詩歌研究》作為來源期刊。從創(chuàng)刊號起收入中國知網(wǎng)的CNKI數(shù)字圖書館全文數(shù)據(jù)庫;2008年又成為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認定的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同年,又先后成為中國人民大學書報復印資料中心來源期刊、《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來源期刊。
趙敏俐,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主任。出版學術專著有《兩漢詩歌研究》、《漢代詩歌史論》、《文學傳統(tǒng)與中國文化》、《二十世紀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史》(與人合著)、《先秦君子風范》,與人合編《先秦大文學史》、《兩漢大文學史》等,并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遺產(chǎn)》等刊物發(fā)表論文數(shù)十篇。先后榮獲國家級和省部級教學科研成果獎多項,并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教師。
出土詩歌文獻研究
上博簡楚辭體作品與屈原騷體辭、宋玉散體賦的形成【劉 剛 蘇 萍】
清華簡《子儀》賦歌研究【何家興 蘇 娜】
古代詩歌研究
七言詩句式探考【謝思煒】
論唐宋圖經(jīng)與詩歌【姜雙雙】
徐鉉之宗白、白體辨兼議徐鉉白居易詩學【張 麗】
王象春李杜優(yōu)劣論析
以山東省圖書館藏明萬歷刻本《李杜詩評》為例【李振松】
從格律而音律:清初對詞律規(guī)范的探求【陳水云 李群喜】
王力近體詩節(jié)奏理論研究【!≠弧●T 蒸】
《詩經(jīng)》研究
《周頌酌》詩旨及樂用探論【李 輝】
《詩經(jīng)大叔于田》火烈異義辯證【孫海龍】
《詩經(jīng)》中的空間體驗與意象群的生成【高建文】
元勰、元順《蠅賦》的創(chuàng)作與傳播
兼論北魏中后期貴族詠物賦對《詩經(jīng)》傳統(tǒng)的繼承【劉少帥 冷衛(wèi)國】
詩歌文獻研究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誤收作品及原因考【賀 偉】
今本《樂府古題要解》與吳兢原本關系考【張曉偉】
《本朝一人一首》出版始末考【陳可冉】
詩歌理論研究
孟子詩亡說探究
立足于儒家王道傳承的思考【宋 寧】
北宋道學之詩中的趣與理【王傳林】
柯劭忞詩學及詩歌考論【劉 勇】
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研究
北島后期詩歌的特點、成因及其理解門徑【劉德勝】
互彰與離散:變動語境中的歐陽江河詩歌理論【梁 盈】
征稿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