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研究》由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主辦,每年1輯,連續(xù)出版。主編顏炳罡,男,山東臨沂人,復圣公顏子第七十九代孫,1960年生,1983年畢業(yè)于山東大學哲學系,留校至今,F為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主要社會兼職有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國際儒學聯合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山東周易研究會副會長、山東孔子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山東省中華詩文教育學會顧問、《孔子研究》編委、韓國成均館大學《儒教文化研究》編委等。2015年10月,當選為中華孔子學會理事會副會長。傳承、傳播并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儒家文化是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的重要使命之一。近年來,隨著國家弘揚和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力度的加強,儒學高等研究院也高度重視學術交流與文化傳播平臺的建設。研究院每年都與蘭陵縣合作舉辦荀子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然而研討會的成果與學者的洞見卻未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與推廣,有見于此,學院高度平臺建設,大力支持《荀子研究》的出版與刊行,努力將其打造為國內乃至國際上荀子思想研究的*、*品牌。我們出版本集刊的目的,也就是為了更好地打造荀子思想研究的平臺,呈現海內外儒學界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為儒學更加積極地走向世界作出應有的貢獻。
本集刊能夠為學界帶來什么效果:加強學術界對荀子思想的關注,培育荀子研究的后繼人才,增進學界對海內外儒學發(fā)展現狀的了解,為荀子思想與儒家思想的海內外交流提供平臺。
該學科領域有哪些較具影響的期刊或集刊:目前學界暫無專門研究荀子思想的期刊或集刊,尚屬首創(chuàng)。
《荀子研究》創(chuàng)刊詞
荀子者,中國文化之巨擘也。他集先秦諸子之大成,開兩漢經學之端緒,對政治、經濟、禮義規(guī)范、制度建設乃至人們日常生活產生了既深且遠的影響。近世有人驚呼:兩千年之學,荀學也。此論雖為憤激之辭,但多少也襯托出荀子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
荀子作為先秦時代最后一位大儒,與孟子沿孔子的仁義之學繼續(xù)深化不同,他承續(xù)了孔子乃至前孔子時代中國文化的禮義之統(tǒng)。荀子三為稷下學宮祭酒,兩度出任蘭陵令,其思想以儒為主,出入百家,既有內圣的功夫,也有外王的實踐。既要捍衛(wèi)孔門之學在中華文化中的主體地位,又要克服儒分為八造成的偏差,荀子努力彰顯自己學說與孟子的不同。孟子道性善,荀子言性惡;孟子強調盡心盡性,荀子突出盡倫盡制;孟子主張擴充、涵養(yǎng)人的良知良能,荀子主張化性起偽;孟子以不忍人心推行仁政,荀子主張隆禮重法作為強國之策;孟子主張存心養(yǎng)性事天,荀子主張制天命而用之;等等。荀子與孟子看似相反,實乃相成。
兩千年來,荀子命運多舛,幾經沉浮,其學說因與孟子不同,往往不得善解。兩漢以下,尤其是宋明理學興起,整個社會基本傾向尊孟抑荀,荀子及其學說備受貶抑。至清代尤其是隨著西學東漸,荀學復活了,汪中、章太炎、劉師培、胡適等國學巨匠公然倡導荀學,尤其是章太炎認為荀子為后圣,而郝懿行、俞樾、王先謙等整理、?薄⒆⑨尅盾髯印芬粫,成效顯著。20世紀50年代以后,荀子一度因在儒法斗爭的框架下被視為法家代表而受到尊崇。
俱往矣,尊孟抑荀的時代已經走進了歷史,而尊荀抑孟也成為昨天的故事,現在是真正進入實事求是地研究荀子與孟子的時代了,這是一個孟荀雙劍合璧、相得益彰,共同應對時代挑戰(zhàn)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里,荀子不因與孟子不同而受到冷落,孟子也不因與荀子有異而遭受排斥,荀子思想與孟子思想一樣會大放異彩。
進入21世紀,我們對荀子思想的現代闡釋、挖掘、......
主編顏炳罡,男,山東臨沂人,復圣公顏子第七十九代孫,1960年生,1983年畢業(yè)于山東大學哲學系,留校至今,F為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主要社會兼職有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國際儒學聯合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山東周易研究會副會長、山東孔子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山東省中華詩文教育學會顧問、《孔子研究》編委、韓國成均館大學《儒教文化研究》編委等。2015年10月,當選為中華孔子學會理事會副會長。
文本考證與釋讀
003|《荀子·解蔽》篇周而成章新釋 廖名春
014|《荀子》中的幸與數 菅本大二
024|《荀子》虛壹而靜考論 陳晨捷
荀子的思想內涵及其當代意義
039|仁義·禮樂·忠信:荀子求實的價值觀 舒大剛
050|道德自覺與荀子隆禮重法思想的價值內涵 吳樹勤
064|《荀子》的經濟哲學 劉示范
088|廢疾兼養(yǎng):荀子社會救助思想探微 周海生
099|荀子論禮的起源 高海波
111|荀子論群 張少恩 龔紅旗
121|從恭儉二字看荀子對周公的評價及其大儒理想 牛嗣修
荀子思想比較研究
133|荀子性論等同于告子?以朱子詮釋為核心的反省 蔡家和
142|在荀子與張載之間:禮學的不同傾向及其現代價值 魏冬 劉學智
荀子的歷史地位與荀學研究
157|荀子的孔廟從祀、罷祀經歷與荀學的地位變 遷董喜寧
168|二十一世紀的《荀子》思想研究:現況、課題以及未來展望 佐藤將之
荀子與蘭陵文化專題
201|荀子與蘭陵文化之興衰 顏炳罡
海外荀子研究
213|波士頓儒家南樂山論荀子 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