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38 元
叢書名:教育部高等學校機械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規(guī)劃教材
當前圖書已被 14 所學校薦購過!
查看明細
- 作者:鄧濤,尹燕莉
- 出版時間:2019/8/1
- ISBN:9787302528463
-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U469.72
- 頁碼: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
- 開本:16開
《現代電動汽車原理與設計》著重介紹純電動汽車、串聯(lián)式/并聯(lián)式/混聯(lián)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增程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等當前*為流行的電動汽車的工作原理和設計方法。
《現代電動汽車原理與設計》是教育部高等學校機械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規(guī)劃教材之一(車輛工程、汽車服務工程)。
前言
FOREWORD
能源緊缺、交通擁堵、環(huán)境污染使汽車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面臨諸多制約因素。節(jié)能減排、動力升級推動汽車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以電動汽車為特色的新能源汽車技術的推廣成為必然。作為當前汽車產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方向,電動汽車包括了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等多種類型。電動汽車的技術核心是要實現其動力性、經濟性、安全性等多個方面的平衡。因此,了解各種類型電動汽車的結構形式、工作原理、設計方法、控制策略及其儲能裝置的特點對于設計制造出滿足多種性能的電動汽車尤為重要。
本書基于目前電動汽車的發(fā)展,從構型、原理與設計三個方面闡述了電動汽車的技術與發(fā)展。全書分為9章。第1章簡要介紹了發(fā)展電動汽車的必要性以及電動汽車的定義、分類、關鍵技術、發(fā)展現狀與趨勢。第2章首先分析了各種類型電動汽車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然后探討了具有不同特點的電驅動系統(tǒng)和儲能裝置形式,為更好地說明不同種類電動汽車的結構形式和應用,在每一節(jié)后列舉了幾個市場應用最為廣泛的典型實例。第3~9章從工作模式分析、控制策略研究、設計目標與要求、參數設計過程以及設計實例列舉與仿真分析等五個方面詳細分析了從純電動汽車到燃料電池汽車等多種電動汽車的設計過程。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車輛工程專業(yè)電動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理論與技術等研究方向的專業(yè)基礎課和專業(yè)選修課教材,也可供從事電動汽車技術研發(fā)的專業(yè)技術人員閱讀。
本書由重慶交通大學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鄧濤教授、尹燕莉博士等編著,參加編寫的還有研究生唐鵬、李鑫、冉艷、羅遠平、蘇振華、鄧彪、張國棟、譚海鑫,同時實驗室的趙柯、許輝、張露、鄧凇也為本書提供了相關資料并進行了部分編寫工作。在本書完稿之際,對書中所引參考文獻的作者,以及由于編者疏漏而未注明參考文獻的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謝!
電動汽車技術覆蓋知識面廣,涉及機械、電子、電力、微機控制等多方面技術。由于編者學識有限,書中不妥或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提出寶貴建議,以便修訂時予以糾正。
編者
2019年1月
鄧濤,男,1982年7月生,教授,博士(后),碩士生導師,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訪問學者,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車輛工程系主任,第四屆重慶交通大學最受學生歡迎的十佳教師。主要從事車輛動力傳動及其綜合控制、混合動力及電動汽車控制研究、新能源汽車理論及應用研究、智聯(lián)汽車控制等領域的研究工作。近年來主持和主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等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及企業(yè)橫向20余項。目前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重慶市博士后科研項目特別資助項目、重慶市科委基礎與前沿研究計劃項目、重慶市教委科學技術研究項目、江蘇省汽車工程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重慶交通大學博士基金等國家級2項、省部級4項科研項目。目前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重慶市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重慶市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重慶交通大學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項目等省部級重點項目2項、廳局級1項教改項目。在《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dvances in
目錄
CONTENTS
第1章緒論
1.1發(fā)展電動汽車的必要性
1.2電動汽車的定義和分類
1.2.1電動汽車的定義
1.2.2電動汽車的分類
1.3電動汽車的關鍵技術
1.3.1電池與電池管理系統(tǒng)技術
1.3.2驅動電機技術
1.3.3電機控制技術
1.3.4系統(tǒng)集成化技術
1.3.5材料工藝技術
1.3.6汽車輕量化技術
1.4電動汽車的發(fā)展現狀和趨勢
1.4.1發(fā)展現狀
1.4.2發(fā)展趨勢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2章現代電動汽車構型和原理
2.1純電動汽車
2.1.1基本結構與工作原理
2.1.2電驅動系統(tǒng)
2.1.3儲能裝置形式
2.1.4典型實例
2.2混合動力電動汽車
2.2.1串聯(lián)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
2.2.2并聯(lián)式混合動力汽車
2.2.3混聯(lián)式混合動力汽車
2.3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
2.3.1基本結構與工作原理
2.3.2電驅動系統(tǒng)與儲能裝置
2.3.3典型實例
2.4增程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
2.4.1基本結構與工作原理
2.4.2電驅動系統(tǒng)
2.4.3儲能裝置
2.4.4典型實例
2.5燃料電池電動汽車
2.5.1基本結構與工作原理
2.5.2電驅動系統(tǒng)
2.5.3儲能裝置
2.5.4典型實例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3章純電動汽車設計
3.1工作模式和控制策略
3.2設計目標和要求
3.3參數設計
3.3.1電動機參數設計
3.3.2傳動系統(tǒng)傳動比
3.3.3電池組參數匹配
3.3.4續(xù)駛里程
3.4設計實例和仿真分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4章串聯(lián)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設計
4.1工作模式
4.2控制策略
4.2.1恒溫器式控制策略
4.2.2功率跟隨式控制策略
4.3設計目標和要求
4.4參數設計
4.4.1發(fā)動機發(fā)電機額定功率
4.4.2電動機功率
4.4.3儲能裝置
4.4.4耦合裝置
4.5設計實例和仿真分析
4.5.1電動機設計
4.5.2齒輪傳動比的設計
4.5.3爬坡能力檢驗
4.5.4加速性能檢驗
4.5.5發(fā)動機發(fā)電機設計
4.5.6峰值電源功率容量的設計
4.5.7峰值電源能量容量的設計
4.5.8耗油量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5章并聯(lián)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設計
5.1工作模式
5.2控制策略
5.2.1基于規(guī)則的邏輯門限控制策略
5.2.2瞬時優(yōu)化控制策略
5.2.3全局優(yōu)化控制策略
5.2.4智能控制策略
5.3設計目標和要求
5.4參數設計
5.4.1發(fā)動機
5.4.2電動機
5.4.3電池組
5.4.4動力耦合裝置
5.5設計實例及仿真分析
5.5.1發(fā)動機基本參數
5.5.2驅動電動機參數
5.5.3電池參數設計
5.5.4動力耦合裝置參數設計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6章混聯(lián)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設計
6.1工作模式
6.2控制策略
6.2.1發(fā)動機恒定工作點控制策略
6.2.2發(fā)動機最優(yōu)工作曲線控制策略
6.3設計目標與要求
6.4參數設計
6.4.1發(fā)動機功率設計
6.4.2電動機驅動功率設計
6.4.3峰值電源設計
6.4.4電動機/發(fā)電機轉矩和功率容量的設計
6.5設計實例及仿真分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7章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設計
7.1工作模式
7.2控制策略
7.3設計目標與要求
7.4參數設計
7.4.1電動機
7.4.2發(fā)動機
7.4.3儲能裝置
7.5設計實例及仿真分析
7.5.1整車動力傳動系統(tǒng)參數選擇
7.5.2整車性能仿真分析
7.5.3仿真結果分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8章增程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設計
8.1工作模式
8.2控制策略
8.3設計目標與要求
8.4參數設計
8.4.1發(fā)動機
8.4.2電動機
8.4.3動力電池
8.4.4傳動系統(tǒng)
8.5設計實例
8.6仿真分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9章燃料電池電動汽車設計
9.1工作模式和控制策略
9.2參數設計
9.2.1驅動電動機
9.2.2傳動系統(tǒng)傳動比
9.2.3燃料電池
9.2.4輔助動力源
9.3設計實例及仿真分析
思考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