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56 元
叢書名:普通高等院!笆濉币(guī)劃教材·藝術教育系列
當前圖書已被 13 所學校薦購過!
查看明細
- 作者:陳晶、洪玲
- 出版時間:2019/8/1
- ISBN:9787302533634
-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J0
- 頁碼: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
- 開本:16開
本書通過結合藝術史基本知識、結合藝術作品,闡明藝術的本質、特征,揭示藝術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規(guī)律,講授藝術創(chuàng)造,藝術作品的構成,藝術欣賞和藝術批評的基本知識,系統(tǒng)闡釋藝術的基礎理論,從而指導藝術實踐,提高藝術欣賞、評論、寫作的水平。
本教材考慮教學需求、大綱要求外,考慮針對性和實用性,并吸納了*成果,圖文并茂,深入淺出。
緒 論
藝術,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對現實的審美關系的最高形式。那么什么是
藝術?藝術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藝術有什么表現形態(tài)?…… 這些問題正是藝術概論
這門課程所要討論的。藝術概論,簡言之,就是對藝術的基本理論的概括性闡述。
藝術的歷史源遠流長,人類的藝術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可以說藝術伴隨著人類文明
的產生而產生。藝術的產生和形成雖然很久,但專門研究藝術的學科藝術學,作為一門
獨立的學科產生,卻是近代科學發(fā)展的產物。在這期間,藝術學經歷了兩次學科分離而獨立
出來的過程。
一、藝術理論的學科建設
(1)美學從哲學中分離
這一分離是由德國理性主義者鮑姆加通實現的。鮑姆加通 (Baumgarten,1714
1762)是普魯士哈列大學的哲學教授,他繼承了萊布尼茲和沃爾夫等人的理性主義哲學思
想,并進一步加以系統(tǒng)化。他發(fā)現人類知識體系有一個很大的缺陷:在人類的知識體系中,
邏輯學研究理性認識,倫理學研究人的意志,卻沒有一門學科來研究感性認識。他認為感性
認識也應該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因此他呼吁成立一門新的學科,專門研究感性認識,并命
名為Aesthetics,即我們現在所說的美學。Asthetik 的希臘語原意是感覺學的意思。
可見,這門學科是作為一門新的認識論而提出的,與邏輯學相對。1735 年他在《關于詩的
哲學沉思錄》中首次使用了這個概念。1750 年他正式出版Asthetik一書,明確標榜這一感性
認識的理論,規(guī)定了這一門學科的研究對象和任務。但鮑姆加通在其著作里,一開始就不是
僅僅停留在對感性認識的研究上,而是談對美和美感的認識。其后,康德和黑格爾在他們的
理論研究中繼續(xù)沿用這一術語,并加以系統(tǒng)化,賦予美學進一步的理論形態(tài)和完整的體系,
從而使美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至此,美學得以從籠統(tǒng)的大哲學體系中分離出來。而鮑姆
加通作為拓荒者與命名者,被譽為現代美學之父。
(2)藝術學從美學中分離
中外歷史上關于藝術的理論早已有之,并形成大量豐富的理論成果,但如同許多其他
學問一樣,其形成一門系統(tǒng)的科學體系,也不過百余年歷史。19 世紀末,德國的康拉德·費
德勒主張美學與藝術學分開,認為這是兩門彼此交叉又互相獨立的學科。藝術學具有其特定
的研究對象,因而應當自立門戶,建立為一個獨立的正式學科。他也因此被冠名為藝術學
之父。此后,德國的德索大力倡導藝術學的研究,1906 年他出版專著《美學與一般藝術學》,
標志著從理論上完成了美學與藝術學的分離。
隨著藝術學這一概念被廣泛接受,學術界相繼展開了對一般藝術學的廣泛研究?傮w上
說,藝術學的內容應當包括藝術理論、藝術史和藝術批評。本課程藝術概論既是藝術理論的
概述,又是隸屬其中的一門學問。
二、藝術概論研究對象
實際上藝術史、藝術批評都是圍繞藝術現象的闡述,只是角度和方式不同。藝術史是藝
術發(fā)展變化的歷史,一般是線性展開,以時間為序,以具體藝術作品、藝術現象的演變
發(fā)展、前后的承接關系為主要研究對象。藝術批評是針對藝術家和藝術作品或藝術現象的個
案分析,具體介紹藝術家的生平、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具體的藝術特色;而藝術概論是宏
觀地把握整體的藝術基本規(guī)律,以及理解各門類藝術的創(chuàng)作和欣賞的特點和規(guī)律。藝術概論
中,對藝術現象和藝術作品的理解不是孤立的個案,而應放在一個理論體系中去理解和學習,
目的是通過藝術概論實例分析掌握藝術的特點和規(guī)律,能夠進行理論的歸納和梳理。
綜上所述,藝術概論是概括論述藝術基本理論的一門課程,它以各門藝術的普遍規(guī)律
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具體來說,藝術理論要綜合地研究、考察人類社會的一切藝術現象,
探索和揭示各種藝術現象共有的普遍規(guī)律,主要是研究各種藝術現象的共性問題,藝術的基
本原理和概念范疇問題。它的研究范圍包括藝術的本質特征、藝術的創(chuàng)作主體與創(chuàng)作活動、
藝術作品的結構層次、藝術接受和藝術功能以及藝術的門類劃分和各藝術形態(tài)表現特征等。
陳晶,女,1978年3月出生,2002年任教于湖北美術學院美術學系。高校教齡15年,副教授。1999年7月本科畢業(yè)于湖北美術學院,2002年7月碩士研究生畢業(yè)于湖北美術學院,同年留校任教。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中國美術學院訪問學者,F為湖北美術學院美術學系副教授。出版著作《湖北新潮美術》,編著教材《藝術概論》、《美術欣賞》,在省級以上刊物發(fā)表專業(yè)論文、評論廿余篇,論文先后獲第七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三等獎、湖北省第三屆大學生藝術節(jié)教師組一等獎、第六屆湖北省文藝理論論文二等獎、第七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三等獎,第七屆湖北省文藝理論論文三等獎、第九屆湖北文藝評論獎優(yōu)秀獎、第八屆中國藝術節(jié)?全國大學美術與藝術設計作品展覽中獲教師組最佳學術獎(最高獎)。
洪玲,女,講師。2007年本科畢業(yè)于湖北美術學院美術學系,2010年碩士畢業(yè)于東南大學藝術學院。同年7月至今在湖北美術學院美術學系任教。主要擔任公共課《藝術概論》和專業(yè)課《藝術設計概論》、《設計美學》的教學工作。編著教材《感性工學設計》,主持科研課題五項,發(fā)表專業(yè)論文十余篇,論文獲湖北高校第五屆美術與設計大展銀獎。
目 錄
上編 藝術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 藝術的本質與特征 / 2
第一節(jié) 藝術的本質 / 2
第二節(jié) 藝術的特征 / 14
第二章 藝術的起源與功能 / 24
第一節(jié) 藝術的起源 / 24
第二節(jié) 藝術的功能 / 33
第三章 文化范疇中的藝術 / 38
第一節(jié) 藝術與文化背景 / 38
第二節(jié) 藝術與哲學 / 41
第三節(jié) 藝術與政治 / 43
第四節(jié) 藝術與宗教 / 46
第五節(jié) 藝術與道德 / 50
第四章 藝術創(chuàng)作 / 54
第一節(jié) 藝術創(chuàng)作的主體藝術家 / 54
第二節(jié) 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 / 60
第三節(jié) 藝術創(chuàng)作心理 / 66
第四節(jié) 藝術風格與藝術流派 / 72
第五章 藝術作品 / 81
第一節(jié) 藝術作品的層次 / 81
第二節(jié) 藝術作品的構成 / 89
第三節(jié) 典型和意境 / 100
第六章 藝術接受 / 106
第一節(jié) 藝術接受的特征與一般規(guī)律 / 106
第二節(jié) 藝術欣賞 / 111
第三節(jié) 藝術批評 / 118
第七章 藝術傳播與藝術市場 / 127
第一節(jié) 作為特殊產品的藝術作品 / 127
第二節(jié) 藝術傳播 / 130
第三節(jié) 藝術市場 / 137
下編 藝術的形態(tài)
第八章 藝術分類 / 144
第一節(jié) 藝術分類的理論沿襲 / 145
第二節(jié) 藝術分類的常見標準 / 148
第九章 空間藝術 / 150
第一節(jié) 繪畫 / 153
第二節(jié) 雕塑 / 162
第三節(jié) 建筑 / 171
第四節(jié) 現代設計 / 180
第十章 時間藝術 / 189
第一節(jié) 音樂 / 189
第二節(jié) 文學 / 196
第十一章 綜合藝術 / 209
第一節(jié) 舞蹈 / 209
第二節(jié) 戲劇 / 217
第三節(jié) 影視藝術 / 227
后記 /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