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的學術自傳,自童幼發(fā)蒙而小學、中學、大學,中經(jīng)“文革”劫難,直至成為專業(yè)學者,七十余年的讀書治學和人生經(jīng)歷,跌宕起伏,苦樂夢尋,盡入此簡要一卷中?嚯y和委曲,寧可視為造化弄人;學理與辭章,無非聊作托命之具。難忘懷者,是困境中的知心相濟和那些注定相遇的學緣友緣。
	李一氓、趙樸初、茅盾、繆鉞、張舜徽、程千帆、柳存仁、季羨林、湯一介、龐樸、馮其庸、余英時、李澤厚、金耀基、龔育之、葉秀山、金庸、王蒙等當代聞人和學界名宿,書中不乏作者與之交往的真實記錄。
		 
	
劉夢溪,文史學者,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研究方向為思想文化史、明清文學思潮和近現(xiàn)代學術思想。主要著作有《傳統(tǒng)的誤讀》(1996)、《學術思想與人物》(2004)、《紅樓夢與百年中國》(2005;韓文版,2016)、《中國現(xiàn)代學術要略》(2008)、《中國文化的狂者精神》(2012;韓文版,2015)、《陳寶箴和湖南新政》(2012)、《陳寅恪的學說》(2014)、《當代中國之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變奏》(新加坡青年書局,2014)、《馬一浮與國學》(2015)、《將無同:現(xiàn)代學術與文化展望》(2015)、《紅樓夢的兒女真情》(2016)、《學術與傳統(tǒng)》(上中下三卷,2017)等。
	第一章 發(fā) 蒙   001
	第二章 進 學   008
	第三章 大 學   019
	第四章 學 變   030
	第五章 感 遇   040
	第六章 反 正   051
	第七章 倒 懸   064
	第八章 歸 趣   077
	第九章 入 史   099
	第十章 學 緣   120
	第十一章 訪 學   167
	第十二章 病 課   179
	第十三章 講 學   191
	第十四章 宗 經(jīng)   236
	第十五章 國 學   259
	第十六章 立 敬   269
	第十七章 緣 起   290
	
	
	 附錄篇
	第一篇   《中國現(xiàn)代學術要略》學術懇談紀實    297
	第二篇   戊子歲尾雅集發(fā)言集錦    314
	第三篇   《中國文化》創(chuàng)刊詞    356
	第四篇   《世界漢學》發(fā)刊寄語    360
	第五篇   讀《漫述莊禪》致李澤厚    364
	第六篇   念育之    373
	第七篇   甲午歲尾悼龐樸    382
	第八篇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學問?    388
	     ——在北師大哲學與社會學學院的一次講演
	第九篇   《學術與傳統(tǒng)》自序    417
	第十篇 沉潛學術,傳承典范  432
	     ——走近劉夢溪的學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