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陜甘交界的子午嶺右側涇水支流區(qū)域的一個具有濃郁隴東文化和紅色革命傳統(tǒng)相結合、以古代邊疆和今天中土相結合的小村莊為個案,以村莊120年的歷史發(fā)展為時間段,以村莊從無到有、從有到空為主脈,深描了這個村莊前三代以土地為生到后三代無土地外出打工的過程。然后以此村與鄰縣某村對比,分析陜甘寧邊區(qū)村莊空巢的內因與外因;再與同處老少邊窮的云南某村莊空巢對比,分析西北與西北村莊空巢的異同原因;最后與中國整個陸疆區(qū)域多個空巢化村莊案例進行比較,分析邊疆村莊空巢對邊疆發(fā)展不利的原因,提出“小城大村”的邊疆村莊發(fā)展觀點和實慬獳∽摴
緒論
第一節(jié) 民族志文本寫作的中國價值
第二節(jié) 選取何柳莊作為寫作對象的緣由
第三節(jié) 本書需要解決的問題
第四節(jié) 村莊空巢化的研究現(xiàn)狀
第一章 山川有水的何柳莊
第一節(jié) “秦直道”穿過的子午嶺
第二節(jié) “義渠戎”立國的固城川
第三節(jié) 匯人“涇渭”的固城河
第四節(jié) 從遠古走來的何柳莊
第五節(jié) 土地里的資源
第二章 土地里的生計
第一節(jié) 莊戶人口和身份的轉變
第二節(jié) 從“減租減息”到“耕者有其田”
第三節(jié) 土地制度變遷中的農業(yè)走向
第四節(jié) 土地上的其他生計
第五節(jié) 生計組織與管理
第三章 土里的生活
第一節(jié) 挖土修窯與川地建房
第二節(jié) 窯洞里的生活
第三節(jié) 方言土語
第四節(jié) 莊里人的體質與健康
第五節(jié) 信仰
第六節(jié) 永恒的家園
第四章 “髻發(fā)”的“女子”和“娶回來”的媳婦
第一節(jié) 第二代的“媒妁之言
第二節(jié) 第三代的”自由婚姻
第三節(jié) 第四代婚姻圈的擴大
第四節(jié) 第五代的“遠嫁遠娶”
第五節(jié) “娘家”與“婆家”的認同
第五章 進城打工的莊里人
第一節(jié) 為什么要外出打工?
第二節(jié) 在哪打工和打什么樣的工人
第三節(jié) 留在城里的打工人
第四節(jié) 在莊里和城里穿梭的打工人
第五節(jié) 在本土鄉(xiāng)鎮(zhèn)打零工的人
第六節(jié) “莊”與“工”的認同
第六章 留在城里的莊里人
第一節(jié) 從莊里走出的公家人
第二節(jié) 當兵
第三節(jié) 招干
第四節(jié) 招工
第五節(jié) 考學
第六節(jié) “職業(yè)”與“家業(yè)”的認同
第七章 把根留住
第一節(jié) 同市異縣村莊生計轉型案例比較——以長慶油田所在地甘肅
省慶城縣×××村為例
第二節(jié) 西北一西南邊疆山村空巢化原因比較——以云南省BMK村和甘肅省HL莊為例
第三節(jié) 邊疆鄉(xiāng)村空巢引發(fā)的問題及原因分析——以陸疆為例
第四節(jié) 邊疆鄉(xiāng)村空巢化的解決之道——小城大村
第五節(jié) 邊疆之根在“大村”
余論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