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從拉康斷言“主體只不過是一個能指”的觀點出發(fā),通過探討能指概念在結構主義到后結構主義運動中的不同命運,即能指從索緒爾結構語言學中處于心理實體兩面體其中一面的身份到后結構主義中以能指游戲充分表現(xiàn)出來的能指至上性地位,具體揭示出拉康在這一當代法國哲學思潮中所占據(jù)的承上啟下的地位。 其前三章有六節(jié)縱向分析了索緒爾的結構語言學、特魯別茨柯伊和雅各布遜的結構音位學以及列維-斯特勞斯的結構人類學中相關能指概念對拉康能指理論形成的影響。后三章有十一節(jié)橫向比較了拉康與其他幾位結構主義冒險巨頭如列維-斯特勞斯、羅蘭·巴爾特、米歇爾·?乱约昂蠼Y構主義代表人物雅克·德里達等人在能指問題上的異同,把能指問題置于二十世紀反主體形而上學思潮之中進行考察,具體分析了能指與說話主體以及無意識主體的關系問題,進一步在言語與書寫兩個維度上深入探討了能指問題。 全書約42萬字。
教授黃作,男,1971年出生,浙江寧波人,哲學博士,華南師范大學哲學所教授,外國哲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全國現(xiàn)代外國哲學學會法國哲學專業(yè)委員會理事,巴黎索邦四大笛卡爾研究中心《笛卡爾年鑒》(Bulletin cartésien)中國地區(qū)通訊研究員。曾經(jīng)兩度(2006,2015-2016)留學法國,目前從事法國哲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法國哲學、拉康精神分析理論與當代資本主義文化研究,關注的重點人物有拉康、笛卡爾和讓-呂克·馬禮榮等人。著有《不思之說——拉康主體理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譯有馬禮榮的《情愛現(xiàn)象學》(商務印書館,2014)和拉康的《父親的姓名》(商務印書館,即出)。另在Archives de Philosophie、Psychologie Clinique和《哲學研究》等中外刊物上發(fā)表論文20余篇。
導言
第一章 當拉康遭遇理智主義者列維-斯特勞斯 26
第一節(jié) 相識 27
第二節(jié) 精神分析學的情緣 40
第二章 le symbolique與le symbolisme 57
第一節(jié) 列維-斯特勞斯 漂浮的能指與象征系統(tǒng) 58
第二節(jié) 拉康 口令、父親的姓名與象征界 74
第三章 從所指/能指到能指/所指 96
第一節(jié) 索緒爾引入signifié/signifiant對子 97
第二節(jié) 列維-斯特勞斯的洞見和拉康的創(chuàng)新 103
第四章 能指與說話主體 135
第一節(jié) 能指游戲創(chuàng)造說話主體 136
第二節(jié) 無意識主體與主體離心化 146
第三節(jié) 作者問題 163
第五章 言語的普在性與無意識 173
第一節(jié) 語言與言語 174
第二節(jié) 任意性與結構必然性之間的張力 181
第三節(jié) 言語的觀念論幽靈 193
第四節(jié) 邏各斯的權能與無意識 202
第六章 能指函數(shù)與書寫 221
第一節(jié) 符號的符號 222
第二節(jié) 圖形謎語的啟示 232
第三節(jié) “甚至總是語音的” 德里達的誤讀 237
第四節(jié) 語音與書寫 源初性問題還是結構問題?245
參考文獻 263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