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簡述農藥劑型加工相關知識的基礎上,詳細介紹了農藥制劑研究方法以及農藥制劑中的助劑、填料與溶劑,重點介紹了我國當前農藥主要劑型,包括可濕性粉劑、顆粒劑、水分散粒劑、干懸浮劑乳油、可溶液劑(水劑)、水乳劑、微乳劑、水懸浮劑、懸乳劑、可分散油懸浮劑、微囊懸浮劑、懸浮種衣劑以及其他劑型[包含煙劑、泡騰劑、膏劑、熱霧劑、水面擴散油(粉)劑、可乳化粉劑、水面飄浮型顆粒劑以及飛防制劑)的理論基礎、加工工藝、質量控制與檢測方法、開發(fā)實例與典型配方等內容。另外,還專門闡述了現(xiàn)代農藥制劑工廠的管理,特別是農藥制劑生產(chǎn)控制與管理的智能化理念,對農藥制劑研發(fā)人員與管理人員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本書可供廣大農藥劑型研發(fā)及農藥生產(chǎn)企業(yè)有關技術人員使用,也可作為大專院校相關專業(yè)的教學參考書。
1.本書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規(guī)劃項目-《中國農藥研究與應用全書》其中的《農藥制劑與加工卷》,全面系統(tǒng)介紹了我國農藥劑型加工領域的新技術與新進展,包括當前主流劑型的理論基礎、加工工藝、質量控制與檢測方法、開發(fā)實例與典型配方等內容,還介紹了農藥加工中的助劑情況、工廠管理等內容。
2.書中收錄的內容大部分是通過多次實驗驗證并已經(jīng)產(chǎn)業(yè)化的制劑配方與加工工藝。許多內容來源于一線工程技術人員的實踐經(jīng)驗,屬于首次發(fā)表。
3.本書內容豐富全面,具有很強的可讀性與指導性。
農藥包含原藥與制劑,作為農資產(chǎn)品,必須將農藥原藥轉變?yōu)橹苿┖蟛拍軌蛟谵r作物上施用,所以農藥制劑加工是農藥工業(yè)全產(chǎn)業(yè)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2年邵維忠主編的《農藥助劑》、2003年凌世海主編的《固體制劑》與郭武棣主編的《液體制劑》等著作的出版,為農藥制劑行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與應用技術指導。
國家十一五與十二五期間,農藥制劑與助劑科研項目被列入科技部組織實施的科技支撐計劃,顯著地推動了我國農藥制劑工業(yè)化與商業(yè)化水平的整體提高。
目前我國農藥工業(yè)產(chǎn)值已經(jīng)躍居世界首位,農藥出口的比例越來越大。以前國外的制劑與助劑品種,現(xiàn)在國內的幾乎全部能夠替代。最近20年,國內農藥制劑領域涌現(xiàn)出大量的新技術、新工藝與新品種,我國已經(jīng)成為世界農藥生產(chǎn)大國。
保障糧食安全,體現(xiàn)國家意志,中國不僅要做農藥工業(yè)的大國,還要做農藥工業(yè)的強國。農藥制劑的發(fā)展方向要求高效性、安全性、水性化,從而達到國產(chǎn)農藥的高質量與高利潤,實現(xiàn)這一目標任重道遠。
在此背景下,2016年6月19日,宋寶安院士與錢旭紅院士在京組織召開編寫《中國農藥研究與應用全書》動員會議,其中《農藥制劑與加工》指派我來組織編寫,多位同仁參加了本書的撰稿工作。
國內許多制劑專家共同表示,希望寫出一本高度實用性的經(jīng)典作品,并且給予熱情指導,出謀劃策,主動提供相關資料。為了實現(xiàn)大家的共同愿望,在《農藥制劑與加工》的編寫過程中,筆者們百忙中抽出時間,在上海共召開了5次寫作討論會議,30多次網(wǎng)絡交流會議,征求了60多家制劑企業(yè)與科研單位的需求意見,對書籍選用內容進行了詳細論證,達成共識,歷經(jīng)2年多時間,將本書編寫完成。
本書由19章與4個附錄組成。編排方式以凌世海、郭武棣與邵維忠三位先生分別主編的同類書籍的分類方法為參照,將助劑與年產(chǎn)萬噸以上的制劑類型以獨立章節(jié)論述,其中第17章還歸納介紹了8種小噸位的農藥劑型。在吸取了前人優(yōu)秀的農藥制劑加工經(jīng)驗的基礎上,重點介紹了近20年的新技術、新成果、新的制劑品種與特色助劑。書中收錄的內容大部分是通過多次實驗驗證并已經(jīng)產(chǎn)業(yè)化的制劑配方與加工工藝。許多內容來源于一線工程技術人員的實踐經(jīng)驗,屬于作者的首次發(fā)表。
各位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實行分工合作,每章內容2次交叉審核,力爭內容無誤,文字簡潔。書中還吸收了部分對農藥劑型開發(fā)具有指導意義的醫(yī)藥制劑工藝;專門闡述了現(xiàn)代農藥制劑工廠的管理,體現(xiàn)了農藥制劑生產(chǎn)控制與管理的智能化理念;新增了世界先進的針對具體作物病蟲害防治對象而推出的農藥制劑品種目錄,為農藥制劑研發(fā)人員針對植保新問題進行農藥復配配方設計,提供了翔實的參考資料。
本書還有一個突出的地方是對國內助劑的介紹,與以往不同的是目前幾乎所有國際上最先進的農藥助劑在國內都有可替代產(chǎn)品,這是我國近些年來在新材料合成領域的突破性成果,對今后我國農藥制劑加工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意義非凡。
本書寫作分工:第1章由戴權編寫,第2、5、9章由張雷編寫,第3、6章及17.1~17.5、17.7~17.8節(jié)由任天瑞編寫,第4、10、11章由王信幸編寫,第7章由陳福勇編寫,第8、13、14章由劉志文編寫,第12章、第17.6節(jié)由張國生編寫,第15、16章由羅湘仁、張博編寫,第18章由陳杰編寫,第19章由陸東亮、戴權編寫。張樹鵬負責全書的整理,姚再男參加了本書大綱編撰部分內容的策劃工作,任天瑞負責本書總撰稿與總審稿工作。
本書除編寫人員名單中列出的作者外,還有相關企業(yè)的李衛(wèi)國、王隨家、林繼洋等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資料,另外,任帥臻、項漢、廖少瑋、郭旭、史雅麗、代晶晶、何煉、張振兵、朱紅、翁雨佳、董秀蓮、張麗萍、胡國耀、李文剛、邱俊云等研究生,參與了本書的文獻調研、分子式輸入與文件整理,為本書的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于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不足和疏漏之處,懇請讀者不吝批評指正。
任天瑞
2019年3月28日
任天瑞,上海師范大學,教授,博導,1964年3月出生, 1996年獲中國農業(yè)大學應用化學系理學博士學位,1999年法國科學院高級訪問學者,1996~2007年在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工作,任合成化學課題組組長。2007年9月人才引進到上海師范大學工作,創(chuàng)建了上海師范大學高分子專業(yè)碩士點,現(xiàn)為化學系高分子專業(yè)碩士點負責人。一直致力于我國新農藥創(chuàng)制特別是農藥劑型加工領域的研究工作。期間作為學術方向負責人,參加過資源化學省部共建實驗室和學校化工工程中心的建設。主持了2個863子課題、2個國家科技支撐子課題、3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及2個上海市項目和多個橫向研究課題。在Colloids and Surfaces B、RSC advances等期刊發(fā)表SCI論文70余篇,授權專利27項,指導學生獲得上海市挑戰(zhàn)杯特等獎。完成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劑制備與應用技術獲得行業(yè)高度評價,并榮獲南京321領軍人才項目支持,產(chǎn)生了積極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02年獲得中國化學會BASF知識創(chuàng)新特等獎;2004年獲得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1章緒論001
1.1農藥制劑加工的定義和意義001
1.2農藥制劑的劑型分類和類型001
1.3確定農藥劑型的主要因素003
1.4農藥制劑質量標準004
1.4.1農藥制劑質量主要檢測內容的確定004
1.4.2農藥制劑標準分析005
1.4.3助劑的安全性分析009
1.5農藥制劑的發(fā)展趨勢013
1.5.1環(huán)境友好的水性化劑型013
1.5.2發(fā)展高含量固體劑型014
1.5.3混用與混劑迅猛發(fā)展016
1.5.4緩釋劑受到高度重視017
1.6我國農藥制劑加工發(fā)展概況及展望018
1.6.1農藥制劑發(fā)展簡史018
1.6.2我國目前主要的農藥制劑劑型019
1.6.3我國農藥制劑登記情況021
1.6.4農藥制劑工程化技術021
1.7我國農藥制劑工廠發(fā)展概況及展望022
1.7.1我國農藥制劑工廠的生產(chǎn)現(xiàn)狀022
1.7.2制劑工程設計應重點考慮的因素022
1.7.3農藥制劑工程化技術的內容023
1.7.4我國農藥制劑未來展望024
1.7.5我國農藥制劑研發(fā)熱點026
參考文獻029
第2章農藥制劑研究方法030
2.1農藥制劑配方研究的意義與內容030
2.2配方研究的主要依據(jù)及內容031
2.3配方單一因素研究方法031
2.3.1因素輪選法031
2.3.2對分法032
2.3.3黃金分割法033
2.3.4分數(shù)法034
2.3.5拋物線法034
2.4配方多因素研究方法035
2.4.1經(jīng)驗法035
2.4.2比例法035
2.4.3三角形法036
2.4.4正交試驗法040
參考文獻045
第3章農藥制劑中的助劑、填料與溶劑046
3.1表面活性劑基礎046
3.1.1表面張力046
3.1.2表面活性劑結構特征047
3.1.3表面活性劑潤濕性的測定048
3.1.4表面活性劑的定性分析049
3.1.5臨界膠束濃度050
3.1.6親水親油平衡值及在農藥助劑中的應用052
3.2農藥助劑的種類060
3.2.1乳化劑060
3.2.2分散劑066
3.2.3潤濕劑、滲透劑073
3.2.4穩(wěn)定劑075
3.2.5增效劑076
3.2.6黏著劑077
3.2.7展著劑077
3.2.8抑泡劑078
3.2.9安全劑078
3.2.10其他助劑078
3.3農藥助劑的作用機理079
3.3.1乳化作用機理079
3.3.2分散作用機理080
3.3.3潤濕、浸透作用機理081
3.3.4穩(wěn)定化作用機理082
3.3.5增溶作用機理083
3.3.6起泡和消泡作用機理084
3.4天然物表面活性劑085
3.5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結構與功能090
3.5.1聚氧乙烯非離子表面活性劑090
3.5.2多元醇類非離子表面活性劑092
3.5.3含氮類非離子表面活性劑093
3.5.4嵌段聚醚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094
3.5.5甾醇衍生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094
3.5.6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其他應用095
3.6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結構與功能096
3.7聚羧酸鹽表面活性劑結構與功能098
3.7.1聚羧酸鹽表面活性劑結構098
3.7.2聚羧酸鹽表面活性劑分散穩(wěn)定機理及熱力學變化規(guī)律099
3.8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結構與功能108
3.8.1胺鹽型陽離子表面活性劑108
3.8.2季銨鹽型陽離子表面活性劑109
3.8.3雜環(huán)型陽離子表面活性劑110
3.8.4疏水基通過中間鍵與氮原子連接的陽離子表面活性劑110
3.8.5聚合型陽離子表面活性劑111
3.8.6鹽型陽離子表面活性劑111
3.9兩性表面活性劑結構與功能111
3.9.1甜菜堿型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113
3.9.2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劑115
3.9.3氨基酸型兩性表面活性劑115
3.10填料類型及作用116
3.10.1滑石粉116
3.10.2葉蠟石117
3.10.3硅藻土117
3.10.4高嶺土118
3.10.5蒙脫土118
3.10.6白炭黑120
3.10.7海泡石120
3.10.8白云石121
3.10.9方解石122
3.10.10其他填料123
3.10.11填料的選擇原則125
3.11溶劑127
3.11.1溶劑的定義127
3.11.2農藥溶劑的作用127
3.11.3農藥溶劑的選擇原則127
3.11.4農藥溶劑的分類128
3.11.5農藥溶劑的應用130
3.12最近10年國內外新報道的各類助劑132
參考文獻141
第4章可濕性粉劑143
4.1概述143
4.2可濕性粉劑的助劑及性能144
4.2.1潤濕劑144
4.2.2分散劑145
4.2.3載體145
4.2.4其他助劑147
4.3可濕性粉劑質量控制指標及檢測方法148
4.4配方的篩選148
4.4.1配方組成的選擇原則148
4.4.2工藝過程的配方優(yōu)化149
4.5生產(chǎn)工藝149
4.5.1混合工藝及設備149
4.5.2粉碎工藝及設備149
4.6可濕性粉劑應用實例150
4.7可溶粉(粒)劑151
參考文獻152
第5章顆粒劑153
5.1概述153
5.1.1顆粒劑的發(fā)展簡史153
5.1.2劑型特點153
5.2粒劑的配制154
5.2.1粒劑配制的類型154
5.2.2粒劑制備的主原料155
5.3粒劑的加工工藝158
5.3.1包衣造粒158
5.3.2吸附造粒160
5.3.3擠壓造粒161
5.3.4擠出造粒162
5.3.5團聚造粒163
5.3.6流化造粒165
5.3.7球晶造粒165
5.4顆粒劑的質量控制指標及檢測方法166
5.4.1質量控制指標166
5.4.2檢測方法166
參考文獻169
第6章水分散粒劑170
6.1概論170
6.2水分散粒劑的理論基礎171
6.2.1界面作用基本理論171
6.2.2水分散粒劑中水的存在形態(tài)與作用172
6.3水分散粒劑的助劑及性能174
6.3.1分散劑174
6.3.2潤濕劑175
6.3.3黏結劑176
6.3.4其他助劑177
6.3.5填料180
6.4配方的篩選180
6.4.1配方組成180
6.4.2配方篩選181
6.4.3加工工藝182
6.5水分散粒劑的加工工藝183
6.5.1(混料)軟材制備水分的控制183
6.5.2造粒工藝184
6.5.3干燥工藝184
6.5.4水分散粒劑配方中常出現(xiàn)的問題及解決方法184
6.6擠出造粒工藝185
6.6.1螺旋擠出造粒186
6.6.2旋轉擠出造粒187
6.6.3搖擺造粒187
6.7流化床造粒工藝188
6.7.1流化床造粒簡述188
6.7.2流化床造粒法的分類188
6.7.3影響造粒制品的因素188
6.7.4流化床造粒常出現(xiàn)的問題及解決方法188
6.8水分散粒劑質量控制指標及檢測方法189
6.9水分散粒劑的典型配方189
參考文獻195
第7章干懸浮劑196
7.1概述196
7.1.1干懸浮劑與懸浮劑的異同196
7.1.2干懸浮劑與水分散粒劑的區(qū)別196
7.1.3干懸浮劑的特點197
7.2干懸浮劑的配方設計197
7.2.1載體198
7.2.2黏結劑198
7.2.3分散劑198
7.2.4潤濕劑198
7.3濕粉碎技術198
7.3.1農藥參數(shù)198
7.3.2干懸浮劑砂磨198
7.3.3研磨介質參數(shù)199
7.3.4過程參數(shù)對磨效的影響199
7.4干懸浮劑生產(chǎn)設備200
7.4.1壓力式噴霧干燥器200
7.4.2噴霧造粒條件控制200
7.4.3噴霧造粒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201
7.5干懸浮劑質量控制指標及檢測方法202
7.6干懸浮劑經(jīng)典配方案例203
參考文獻203
第8章乳油204
8.1乳油概述204
8.1.1基本概念204
8.1.2乳油的質量評價體系208
8.1.3乳油存在的問題及發(fā)展前景210
8.2乳油的理論基礎214
8.2.1HLB值在乳油制劑中的應用214
8.2.2溶解作用214
8.2.3乳化作用215
8.2.4增溶作用215
8.3乳油的開發(fā)方法216
8.3.1乳油配方初始篩選方法216
8.3.2乳油的基本要求221
8.3.3乳油的設計思想222
8.3.4實驗室配制223
8.4未來乳油的發(fā)展方向及改進224
8.4.1乳油的技術層面改進224
8.4.2乳油物理穩(wěn)定性的評估228
8.5乳油開發(fā)實例229
8.5.1精喹禾靈簡介229
8.5.2乳油配方研究229
8.6乳油常用調試方法和技巧及常用的乳油單體231
8.6.1乳油調試基本理論和方法指導231
8.6.2高濃度乳油配方調試建議232
8.7乳油生產(chǎn)的工程化技術234
8.7.1乳油加工工藝234
8.7.2乳油加工的主要設備234
8.7.3乳油的安全化生產(chǎn)236
8.8乳油典型配方舉例238
參考文獻241
第9章可溶液劑242
9.1概述242
9.1.1可溶液劑的概念242
9.1.2可溶液劑的特點242
9.1.3可溶液劑的發(fā)展概況242
9.2可溶液劑的理論基礎243
9.2.1溶解機理243
9.2.2增溶作用247
9.2.3助溶劑的助溶作用250
9.2.4表面活性劑的增效作用251
9.2.5無機鹽的增效作用252
9.3可溶液劑的組成及加工工藝253
9.3.1可溶液劑的配方組成253
9.3.2可溶液劑的加工工藝256
9.4可溶液劑的質量控制指標及檢測方法256
9.4.1可溶液劑的質量控制指標256
9.4.2可溶液劑的檢測方法257
9.5可溶液劑實用配方舉例258
參考文獻259
第10章水乳劑260
10.1概述260
10.2水乳劑的理論基礎260
10.2.1水乳劑不穩(wěn)定的表現(xiàn)形式260
10.2.2水乳劑穩(wěn)定性的控制261
10.3水乳劑的開發(fā)思路262
10.4最新水乳劑的研發(fā)理論264
10.4.1穩(wěn)定性機理研究264
10.4.2水乳劑長期物理穩(wěn)定性的評估266
10.4.3水乳劑配方開發(fā)研究方法268
10.5水乳劑的質量控制指標及檢測方法270
10.6水乳劑典型配方271
參考文獻272
第11章微乳劑273
11.1概述273
11.1.1微乳劑的發(fā)展簡史273
11.1.2劑型特點273
11.1.3微乳劑的不足之處274
11.2微乳劑的物理穩(wěn)定性274
11.2.1微乳劑濁點274
11.2.2微乳劑低溫穩(wěn)定性275
11.3微乳劑的配方組成及加工工藝276
11.3.1微乳劑的配方組成276
11.3.2微乳劑的加工工藝278
11.4微乳劑的質量控制指標及檢測方法279
11.4.1微乳劑質量控制指標檢測方法279
11.4.2微乳劑質量控制指標建議值280
11.5微乳劑的典型配方280
參考文獻281
第12章懸浮劑282
12.1概述282
12.1.1懸浮劑的發(fā)展簡史282
12.1.2劑型特點283
12.2懸浮劑的理論基礎283
12.2.1懸浮體系的流變性能283
12.2.2黏度、粒徑、Zeta電勢與懸浮率的關系284
12.2.3穩(wěn)定性機理研究284
12.2.4懸浮劑長期物理穩(wěn)定性的評估285
12.3懸浮劑的配方組成287
12.3.1有效成分287
12.3.2分散劑287
12.3.3潤濕劑289
12.3.4增稠劑291
12.3.5穩(wěn)定劑292
12.3.6抗凍劑292
12.3.7pH調節(jié)劑292
12.3.8消泡劑292
12.3.9防腐劑292
12.3.10增效劑292
12.3.11懸浮劑配方開發(fā)中的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293
12.4懸浮劑開發(fā)實例296
12.4.1懸浮劑的典型配方296
12.4.2應用實例296
12.5噴霧藥液物化性質研究299
12.6懸浮劑生產(chǎn)的工程化技術300
12.6.1懸浮劑加工工藝301
12.6.2懸浮劑的研磨設備302
12.6.3懸浮劑的安全化生產(chǎn)306
12.7懸浮劑應用實例308
12.7.1商品化的懸浮劑品種308
12.7.2懸浮劑產(chǎn)品的應用效果308
12.8懸浮劑的質量控制指標及檢測方法311
12.9懸浮劑實用配方舉例313
參考文獻322
第13章懸乳劑324
13.1概述324
13.1.1懸乳劑基本概念及其特點324
13.1.2懸乳劑組成、配方及要點324
13.2懸乳劑的配方組成與加工條件325
13.2.1懸乳劑配方的基本組成325
13.2.2懸浮劑的加工條件325
13.2.3懸乳劑中活性成分和溶劑的要求326
13.3懸乳劑的助劑326
13.3.1分散劑327
13.3.2潤濕劑328
13.3.3乳化劑329
13.3.4增稠劑329
13.3.5防凍劑330
13.3.6消泡劑330
13.3.7溶劑331
13.4配方研發(fā)與加工工藝332
13.4.1懸乳劑配方研發(fā)332
13.4.2加工設備和工藝332
13.5懸乳劑生產(chǎn)的工程化技術333
13.6懸乳劑質量控制指標及檢測方法335
13.7懸乳劑配方問題總結及建議335
13.7.1懸乳劑的配方問題335
13.7.2農藥懸乳劑的穩(wěn)定性336
13.7.3懸乳劑的配方舉例337
13.8懸乳劑典型配方339
參考文獻340
第14章可分散油懸浮劑341
14.1概述341
14.1.1可分散油懸浮劑的發(fā)展簡史341
14.1.2劑型特點342
14.2可分散油懸浮劑的配方組成及加工工藝343
14.2.1可分散油懸浮劑的配方組成343
14.2.2潤濕分散劑在油懸劑中的應用理論345
14.2.3可分散油懸浮劑的加工工藝347
14.3可分散油懸浮劑存在的問題348
14.3.1不穩(wěn)定性348
14.3.2絮凝和聚集349
14.3.3奧氏熟化349
14.3.4分層和粒子沉積349
14.4助劑性能及用途350
14.4.1油基350
14.4.2結構穩(wěn)定劑351
14.5可分散油懸浮劑產(chǎn)品介紹及配方舉例354
14.5.1當前國內產(chǎn)量較大的油懸劑產(chǎn)品介紹354
14.5.2油懸劑產(chǎn)品配方舉例356
14.6可分散油懸浮劑體系不穩(wěn)定性的原因與體現(xiàn)及解決建議359
14.6.1可分散油懸浮劑的劑型不穩(wěn)定的原因與體現(xiàn)359
14.6.2可分散油懸浮劑不穩(wěn)定的解決方案361
14.7可分散油懸浮劑乳化劑和分散劑的篩選361
14.8可分散油懸浮劑乳化劑分散的調整方法和判定362
14.8.1乳化分散的調整方法362
14.8.2油懸劑中的乳化分散問題的判定362
14.9可分散油懸浮劑質量控制指標和檢測方法363
14.10可分散油懸浮劑典型配方363
參考文獻365
第15章微囊懸浮劑367
15.1概述367
15.1.1微囊概念及組成367
15.1.2農藥微膠囊制劑的發(fā)展概述368
15.2農藥微膠囊常用的囊壁材料369
15.2.1天然高分子材料369
15.2.2半合成高分子材料370
15.2.3全合成高分子材料371
15.3農藥微膠囊的制備工藝及原理372
15.3.1物理法372
15.3.2物理化學法372
15.3.3化學法373
15.3.4原位聚合法373
15.3.5界面聚合法378
15.3.6相分離法380
15.4農藥微膠囊的釋放機理388
15.4.1農藥微膠囊囊芯釋放理論388
15.4.2影響微膠囊釋放的因素389
15.5農藥微囊懸浮劑的開發(fā)391
15.5.1配方的組成391
15.5.2微囊懸浮劑的開發(fā)實例395
15.5.3國內外農藥微囊懸浮劑簡介399
15.6農藥微囊懸浮劑的性能測定400
15.7智能控釋農藥微膠囊402
15.7.1響應不同刺激信號的智能材料的種類402
15.7.2智能控釋農藥微膠囊403
參考文獻405
第16章懸浮種衣劑407
16.1概述407
16.1.1懸浮種衣劑的發(fā)展簡史407
16.1.2基本概念407
16.1.3種衣劑的分類408
16.2懸浮種衣劑的配方與加工工藝410
16.2.1懸浮種衣劑的主要組成與技術要求410
16.2.2懸浮種衣劑的配方組成與加工工藝411
16.3懸浮種衣劑理論基礎和存在問題412
16.3.1懸浮種衣劑基礎理論知識412
16.3.2懸浮種衣劑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413
16.4懸浮種衣劑質量控制指標和檢測方法415
參考文獻416
第17章其他制劑417
17.1煙劑417
17.1.1煙劑定義417
17.1.2煙劑農藥特點417
17.1.3煙劑品種418
17.1.4作用原理418
17.1.5防治范圍與使用條件418
17.1.6施藥時間與方法418
17.1.7施藥劑量418
17.1.8注意事項419
17.2泡騰劑420
17.2.1泡騰片的概念和作用原理420
17.2.2泡騰片的特點420
17.2.3泡騰片的常用輔料420
17.2.4泡騰片的常用制粒工藝422
17.2.5泡騰片制備過程中常見的問題423
17.3膏劑423
17.3.1概述423
17.3.2軟膏劑的基質424
17.3.3軟膏劑的附加劑428
17.3.4軟膏劑的制備及舉例428
17.3.5軟膏劑的質量檢查429
17.4熱霧劑430
17.4.1概念430
17.4.2煙霧機430
17.4.3熱霧劑的應用431
17.5水面擴散油(粉)劑432
17.5.1概述432
17.5.2性能測定433
17.5.3小結與討論435
17.6可乳化粉劑435
17.6.1可乳化粉劑的特性435
17.6.2可乳化粉劑配方研究435
17.7水面漂浮性顆粒劑438
17.8飛防制劑439
17.8.1飛防助劑439
17.8.2飛防助劑對18%草銨膦水劑性能影響舉例443
17.8.3飛防設備451
17.8.4飛防制劑455
參考文獻458
第18章農藥制劑的生物活性測定460
18.1概述460
18.1.1農藥制劑的生測內容460
18.1.2農藥及其制劑生測試驗設計的原則461
18.2殺蟲劑的生物測定461
18.2.1殺蟲劑毒力測定與評價461
18.2.2殺蟲劑生物測試實例463
18.3殺菌劑的生物測定466
18.3.1殺菌劑毒力測定與評價466
18.3.2殺菌劑生物測定實例469
18.4除草劑的生物測定470
18.4.1除草劑活性測定與評價470
18.4.2除草劑生物活性測定471
18.5混劑的活性與評價475
18.5.1殺蟲、殺菌劑混劑的活性與評價475
18.5.2除草劑混劑的活性與評價476
18.6作物安全性的測定與評價478
18.6.1殺蟲、殺菌劑作物安全性的測定與評價478
18.6.2除草劑作物安全性的測定與評價478
18.7制劑的田間藥效試驗480
參考文獻481
第19章農藥制劑工廠482
19.1概述482
19.1.1農藥制劑工廠總體布局設計482
19.1.2農藥企業(yè)面臨的形勢483
19.1.3農藥制劑工廠管理流程新解484
19.1.4農藥制劑工廠建設方案485
19.1.5農藥制劑工廠建設的規(guī)范流程485
19.2農藥制劑車間的工藝設計486
19.2.1農藥制劑車間工程建設的現(xiàn)狀486
19.2.2農藥制劑車間工程項目工藝設計的內容486
19.2.3生產(chǎn)工藝流程設計和優(yōu)化487
19.2.4定型設備選型和非標設備設計487
19.2.5車間整體布局設計488
19.2.6管道設計489
19.2.7除塵、除味系統(tǒng)及微負壓車間設計490
19.2.8安裝設計490
19.2.9以水乳劑為例的安全化生產(chǎn)流程491
19.3交叉污染493
19.3.1預防交叉污染方針及體系的建立494
19.3.2工廠預防交叉污染管理層職責494
19.3.3人員的信息交流494
19.4設計和規(guī)劃生產(chǎn)單元495
19.4.1生產(chǎn)單元的分隔495
19.4.2交叉污染風險評估中的關鍵因素496
19.4.3評估清洗能力497
19.5生產(chǎn)單元的隔離497
19.6危險因素498
19.6.1危險因素498
19.6.2同時操作時設備隔離對發(fā)生交叉污染事故的可能性影響情況498
19.6.3導致交叉污染發(fā)生的12個危險源要素499
19.6.4產(chǎn)品生產(chǎn)過程中相對工藝發(fā)生交叉污染危險性要素500
19.6.5非同時的操作500
19.6.6非同時的操作控制措施500
19.7清洗要求501
19.7.1生產(chǎn)設備清洗標準限值501
19.7.2除草劑清洗標準限值502
19.7.3殺蟲劑的清洗水平503
19.7.4殺菌劑的清洗水平505
19.7.5活性成分濃度低于1g(a.i.)/kg的制劑產(chǎn)品清洗水平505
19.8生產(chǎn)設備的清潔清洗505
19.8.1一般的清洗程序505
19.8.2目視檢查506
19.8.3生產(chǎn)單位(設備)濕洗506
19.8.4生產(chǎn)單位(設備)采用干洗506
19.8.5清洗能力驗證507
19.8.6清洗介質的回收507
19.8.7設計設備提高清洗效率507
19.8.8設備清洗關鍵重點區(qū)域介紹508
19.9清洗流程及實例511
19.9.1清洗流程511
19.9.2清洗實例分析512
19.10農藥制劑工廠倉庫516
19.10.1倉庫現(xiàn)場鑒定進場貨物516
19.10.2倉庫貯存管理516
19.10.3適用于所有倉庫的更多標準517
19.11數(shù)字化農藥制劑車間518
19.11.1數(shù)字化農藥制劑車間的概念518
19.11.2農藥制劑加工數(shù)字化的核心內容518
19.11.3數(shù)字化執(zhí)行層519
19.11.4數(shù)字化農藥制劑車間的優(yōu)勢519
19.12未來農藥制劑加工工廠的發(fā)展方向520
19.12.1安全、環(huán)保、健康是農藥制劑工廠運營的底線和基礎520
19.12.2品質、高效是農藥制劑工廠的生命521
19.12.3智能化農藥制劑工廠是未來發(fā)展的趨勢521
19.13二維碼整體解決方案524
19.13.1農藥標簽新規(guī)定524
19.13.2二維碼在農藥標簽上的應用524
19.13.3二維碼的價值525
參考文獻526
附錄527
附錄1農藥劑型名稱及代碼(GB/T 193782017)527
附錄2農藥產(chǎn)品控制項目及評審要求531
附錄3表面活性劑常用縮略詞釋義545
附錄4為本書提供相關資料和科研數(shù)據(jù)的企業(yè)549
索引550